《从六祖法宝坛经说禅与大手印》
第50节

作者: 北京波罗密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20-01-01 19:06:46
  人间也分多少个层次,可以分三个层次,也可以分九个层次,也可以分十八个层次。
  分三个层次,可分了上流社会,中产阶层,基层老百姓。
  上流社会帝王将相,名商巨贾,有钱有势,有各种娱乐。

  中产阶层,能够攀附一些上流社会,上边吃肉,他们喝点汤,有钱不太多,有势借点光。可以滑雪打球骑马,光顾一些高档餐厅,周末打个飞的,去趟迪拜,逛一趟 阿拉伯塔玩玩,周日回来再工作。住个高档社区,玩玩好车高尔夫。
  基层百姓辛勤工作,能吃饱肚子。看看电视玩玩手机,很有意思。
  还可以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有钱有房有车,有事业有爱情有家庭有社交,有知识,有运气,好学习,见多识广,有独立见解,不被人欺诈,能够交到善知识,听闻正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修习正法,弃恶扬善,孝敬父母老人,爱护亲族,正直善良,遵纪守法,为人敬重,被人追随拥挤。
  第二层次努力拼搏,小有所成,投机钻营,但是犯道义和法律的风险,有可能被抓或真的被抓。听不到正法,容易被骗,辛苦经营所得钱财,被人花言巧语上供大师,勾结官府,欺上瞒下,最后闹得曾经风声水起,却不得最善结果。比如马某赵某张某王某李某。

  第三层次坑蒙拐骗偷,吃喝嫖赌抽,或生边陲,衣食不足,邪命求活,屡不成功,无德无才,不走正路,心高命薄,唉声叹气,苟且一生。
  还可以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六根不全,喑哑盲聋,瘫痪疯颠,智力缺陷,生而为人,残缺不全。
  第二层,六根具备,能劳动活命,但无慧根,置正法不顾,奸狡邪侫,不走正道,不行仁义道德,低浅一生。
  第三层,六根具备,光明磊落,礼义廉耻,正命求活,众人拥护,或者更进一步,能够听闻正法,明心见性,入解脱道,依教奉行,成就四果罗汉。
  日期:2020-01-02 20:58:08

  天涯现在啥情况 ,把我写的东西给遗失了。你这不是一般的盗窃,这可是盗法窃法,罪业可重了,好自为之啊。
  昨天写的不少文字怎么今天没了。
  我还得重新写。一鼓作气,再二衰,三而竭,再写没有第一次写的好。
  我上学写作文,从来都是一气呵成。

  佛陀曾经强调人身难得,并没有强调过鬼畜身难得,也没有强调过天身难得。
  佛在杂阿含经(四〇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猕猴池侧重阁讲堂。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大地悉成大海。有一盲龟寿无量劫。百年一出其头。
  海中有浮木。止有一孔。漂流海浪。随风东西。盲龟百年一出其头。当得遇此孔不。
  阿难白佛:不能。世尊,所以者何?此盲龟若至海东,浮木随风,或至海西,南
  北四维围遶亦尔,不必相得。
  佛告阿难:盲龟浮木,虽复差违,或复相得。愚痴凡夫漂流五趣,暂复人身,甚

  难于彼。所以者何?彼诸众生不行其义、不行法、不行善、不行真实,展转杀害,强
  者陵弱,造无量恶故。是故,比丘,于四圣谛当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起增上欲。
  学无间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的这一段经,讲的是失此人身,再成为人一次,比盲龟钻孔还要难。这个孔是把整个大地变成大海,海上有一小块木板,板上有一孔,盲龟寿命无量,百年从海里出海面探一次头,而正好把头伸进木板孔里,比这样的概率还要小得多。

  人身难得,珍惜人身。
  佛的讲法,是要趁现在有这个人身,修成正法,永脱轮回之苦。而不往生到这里那里,东边西边。
  日期:2020-01-02 21:23:01
  这部论最美好的地方,就是把佛的珍惜人身的这段经,用暇满人生这四句话,作为一个最美最妙的唵,吹响了人生修行长征最蔓妙的宣言书,冲锋号。
  暇满人生极难得,—人身难得真难得。
  既得能办人生利,—难得就要充分利用。
  倘若今生利未办,—假如今生不珍惜并利用,
  后世怎得此圆满。—下次就没有机会了,人生什么是圆满,就是健全,有衣食,有闲暇,能读好书,遇到善知识,接受善知识的教导,指点,走上光明之路,这是最幸福的人生。这是最圆满的 人生。人生本来就是圆满,太圆满了,有苦堪忍,有乐有限,苦乐参半,有佛教,有其他善知识,只有人生才是圆满的。地狱鬼道当然是不圆满,而天道,也是不圆满的,天道不明心见性身灭了,还是要入恶道。而天道乐太多,不容易冷静下来思考真理,人道最好,人道最难得。

  日期:2020-01-02 21:38:13
  犹于乌云暗夜中,
  刹那闪电极明亮,
  如是因佛威德力,
  世人暂萌修福意。
  寂天论师的这第一章,是讲菩提心利益。开始的四句讲述了人身难得,要珍惜和利用不可荒废。
  这第二段四句偈,讲人的菩提心,之于人生,就象是乌云暗夜中那一道刹那的闪电非常明亮又非常短暂,这个譬喻真精辟。又明亮又短暂。又很有力量,能量。
  这种菩提心呢,人人本具,但是被人生的沉沉暗夜埋没着,由于伟大导师佛陀的开示,我们也能够发明心身之中的这一点菩提心,萌发出修福报功德的意志。
  这部入行论,与坛经有一个共同特点是质朴易懂。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