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缘生法——两晋南北朝的高僧们》
第16节

作者: 驿渡山人
收藏本书TXT下载
  国王于是提高了对罗什的供养标准,每天供给:鹅腊一双(原始佛教是可以吃肉的),粳、米、面各三斗,酥六升。这些都是罽宾的上等供品。还派了五个比丘、十个沙弥来服侍罗什的日常生活,同时也是罗什的弟子。这时的罗什才十岁,十五个弟子的岁数都比师父要大,由此可见其在罽宾受尊崇的程度。
  十二岁时,罗什跟着母亲回到了龟兹。西域各国都想聘请他去做国师,但他一心向佛,对国师之位没有兴趣。耆婆把罗什带到月氏北山。有一位阿罗汉告诉她:“这个沙弥只要在三十五岁前不破戒,就能大兴佛法,度脱无量众生。如果破了戒,就只是一个学识丰富的法师而已。”
  母子俩来到沙勒国,罗什拜三藏法师佛陀耶舍为师。沙勒国王举行无遮大会②,请罗什升座讲《转法轮经》③。罗什在空闲时收集了大量的外道典籍,对婆罗门教的四部《吠陀》和六大学派④的论书,以及五明诸论和阴阳星算等人类的神秘文化基本上都搞通透了。在吉凶预测方面已非常灵验。按原始佛教的标准,此时的罗什至少已到三果的成就。但他性格随和,在一些生活细节上没有刻意遵从戒条,这让其他修行者感到疑惑,但罗什只要觉得自己的内心没有障碍,便不在乎别人的看法。

  -----------
  注:①须陀洹果。原始佛教将获得解脱的境界划分为四个层次: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须陀洹,又称初果罗汉,已断除三结(疑、我见、戒禁取见),还要在天道和人道之间经历七次生死才能证得阿罗汉果。斯陀含,又称二果罗汉,欲界的贪、瞋、痴三毒已经非常淡薄,但仍有剩余,死后升天,再来人间经历一次生死即可摆脱轮回,证得阿罗汉果,所以也称为一来果。阿那含,又称三果罗汉,已经彻底断除了三结和三毒,再也不用来欲界接受生死,升到色界和无色界继续修行,直至证得阿罗汉果,所以也叫不还果。阿罗汉,又称四果罗汉,是原始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达到这个阶位就不用再继续修行了,所以也称无学圣人,阿罗汉不仅断除了欲界的一切烦恼结使,也摆脱了色界和无色界的念想,彻底照破无明,大功告成,摆脱轮回,不受后有。

  ②无遮大会,意思是不分智愚贵贱,平等布施财物和佛法的法会。
  ③《转法轮经》佛陀成道之初为憍陈如等五位比丘讲解四圣谛的佛经。
  ④四部《吠陀》和六大学派。《吠陀》是印度最古老的文献,也是婆罗门教的根本经典。内容主要是有关祭祀和对神的赞美,以散文诗的形式写成。六大学派是婆罗门教的六个正统学术流派,包括数论派、瑜伽派、胜论派、正理论派、弥曼差派和吠檀多派。
  日期:2020-06-27 13:12:39
  NO.25 回小向大
  这时龟兹有一位出家的王子名叫须耶利苏摩(不一定是帛纯的儿子),在沙勒一带弘扬大乘佛法,周边很多沙门都尊其为师。罗什也去拜会,一交谈,彼此极为欣赏,有相见恨晚之感。罗什便投入苏摩门下,成为他的弟子。刚开始罗什也不信奉大乘,苏摩便利用各种机会在他面前念诵《阿耨达经》的经文①。
  罗什长期以来都在学习原始佛经和萨婆多部的论典,相信万物皆有自性。当苏摩所念的经文中讲到世间万物、天地鬼神乃至佛法三昧都是空无自性时,罗什觉得与以前所学有很大的矛盾,便问苏摩:

  “这是一部什么经?”
  苏摩说:“这是大乘经。”
  罗什又问:“主要的观点是什么?”
  苏摩答:“主张毕竟空,世间的一切物质现象、生命现象乃至心、意、意识、色、法、名相概念统统空无自性。”

  罗什说:“眼睛能看到外面的东西,难道说眼睛也是空的吗?”
  苏摩问他:“眼睛以什么为本性?(本体)”
  罗什说:“眼睛以能‘看见’为本性。”
  苏摩问罗什:“眼睛如果以‘看见’为本性,它为什么看不到眼睛本身,看不到眼球里面的组织结构?”
  又问罗什:“眼睛之所以能看见外物是依靠里面的某一个单独的元件,还是依靠众多元件的组合才能看见外物?如果靠某一个元件就能看见外物,其他的元件就是多余的。如果不是靠某一个元件看见外物,依靠其他的元件也看不见外物。就像一个盲人看不见太阳,几百个盲人凑到一起仍然看不见太阳。所以,不仅外在现象是空的,眼睛本身也是空的,‘看见’也是空的。”
  罗什说:“眼睛是由众多最细微的粒子(极微色)组成的。最细微的粒子本身是真实的。”
  又问:“如果世上存在最细微的粒子(极微色),那它还是可以划分为前、后、左、右、上、下等几个部分,如果能进一步划分成不同部分,就不能说是最细微的粒子。而如果不能划分成前后左右的不同部分,你又如何确定它是真实存在的呢?”
  罗什被问得哑口无言。
  苏摩耐心地为罗什讲了各种各样的譬喻,他才有所领悟。感叹道:“我以前学小乘,就像不认识黄金的人把鋀石②当成了宝贝。”
  此后,在苏摩的指导下,罗什深入钻研了大乘方等经,后又受持诵读印度龙树大师的《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的《百论》。苏摩告诉罗什,只要搞懂了这三论,就掌握了大乘中观学的精髓。
  几年后,罗什随着母亲来到温宿国。当时温宿有一位口才极佳的论师,周围几十个绿洲国家都没人能辩论得过他。听说罗什到了温宿,便前来挑战。他对罗什说,论题由你选,只要你能取胜,我就把脑袋砍下来当礼品送给你。
  罗什就以“俗谛”和“真谛”的关系为题与他讨论。罗什主张:俗不碍真,真不碍俗,真俗不二。论师作为反方主张:真俗之间有根本分别。罗什以万物皆从因缘而生,从因缘而灭,其真谛就在俗谛之中,离开俗谛就没有真谛,离开真谛也没有俗谛,从而论证俗即是真,真即是俗,真俗不二。而论师只能列举俗谛之间的区别,找不出真谛的区别。罗什是主张真俗无二的,所以他不需要给真谛一个特别的定义。而论师认为真俗之间有根本分别,就必须给真谛一个区别于俗谛的定义。但他每提出一个定义,罗什都能加以破拆。他便强词夺理,把俗谛和真谛弄成了完全对立的关系,遭到旁听者的一致嘲笑。论师被迫主动认输,深感人外在人,天外有天,便跪在地上,准备用刀自杀,被罗什制止。这个论师后来成了罗什的弟子。

  经此一战,罗什的名声更响。龟兹王帛纯亲自来到温宿,把罗什母子接回了龟兹。龟兹王的儿子为尼,是罗什的表兄,也在修习禅法,对外界宣称自己已经证得了罗汉二果。他主持法会,请罗什讲授方等经③。罗什讲述了色、受、想、行、识五阴,十八界,十二入④等等世间法相都是人类思维想象出来的,究其实质毕竟空无自性。听讲者无不追悔自己长期以来信奉诸法皆有自性的错误。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