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记事》
第25节

作者: 春秋客2019
收藏本书TXT下载

  四季美食  (4)
  过了立冬节气,收罢了菜园里的白菜,麦田放过冻水,一年的农活算是彻底做完了。只是生产小队不会放假。最多的大宗活就是平整土地。有机井浇地了,原来高低起伏的耕地浇不好。冬季一是农闲,二是准备第二年种春庄稼的地还是白地,正好施工。当时每家都有一辆胶轮手推车,由一个人推着,其他的劳力扛了铁锨、钢镐。到了地里,几个人一组,两三个人装车,一个人推车。推一会儿,会有个装车的壮劳力与他换换工。把高岗上的土,推到低洼处。地里上冻以后,要用钢镐把冻土层打开,好在每天都做,一个夜间也冻不了多厚。

  只是这冬天,太阳出来的晚,落下的早。上午十来点钟上工,傍黑四点多收工,中午还要回家吃饭,再除去中间抽烟休息,一天不过干三、四个小时的活。平整地的活也不好量化,做多做少无人计较,到了地里,比划比划就是半天。早晨不再出工,所以一天只记八分工。这八分工,比起农忙季节挣的八分工,就容易的多了。所以,人们只要不是家里有特别紧要的事情,一般不会脱工。
  再者,小队里有队干部、饲养员,大队里有大队干部、电工、民办教师、赤脚医生等等,这些人不论刮风下雪,每月三十个工,一个不少的挣着。小队里的普通劳力,冬天不“磨”他几个工,岂不是更吃亏了?
  说罢了干活挣工分。回到正题说“吃”。

  冬季的食谱更单调,天天一个样,家家一个样。早晨熬山药粥;中午或熬白菜贴饼子,或炒白菜烙饼熬稀饭,晚上稀面条。
  熬山药粥。把山药洗净,切成寸段下锅,添水,大火烧开,再小火慢烧,到山药将熟,搅入棒子糁,再小火烧一会儿即可。这棒子糁是专为熬粥用的,比棒子面要粗,有小米粒大小的颗粒,熬出粥来,黏糊,有嚼头。还有吃饭讲究的人家,山药粥是另一种熬法:把水烧开,先搅上棒子糁,略烧,再下山药段。这样做费时、费事,下山药段后,要不停的搅动,防止巴锅。山药被粥糊住,也熟的慢。但这样熬的粥,山药的糖份煮不到水里,更甜;棒子糁熬的时间长,更黏糊。

  冬季,一般只有上年纪的人住的屋子,才生个小煤球炉子取暖,年轻人睡觉的屋子没有任何取暖设备,极冷,有时连尿盆里都结了冰。早晨不上工,家里也没有紧要活计,年轻人大多钻在热被窝里不肯出来。山药粥熬熟了,喊几遍,才磨磨蹭蹭的穿衣起来,洗把脸吃饭。略吃两碗,也就算了。
  中午贴饼子熬白菜。先烧少许开水,趁热泼在事先盛在盆里的棒子面上,搅匀。棒子面烫至半熟,不发散。加一点苏打粉,为的是饼子发喧。和好面团,略醒一会儿。柴灶大锅烧热,炝锅,下切好的白菜,翻炒,添半锅水,有粉条的人家,可再加一绺粉条。盖锅,烧火至锅内有了呲啦声音,掀开锅盖,在锅沿贴上一圈饼子。贴饼子必须等到锅热,凉锅贴饼子沾不住,会出溜下去。再盖锅,大火烧到蒸汽起来,改小火再烧一会儿。闻到棒子面饼子的香味儿了,住火。再焖一会儿,即可揭锅。贴饼子,烧火很有讲究,要把柴禾分散到灶膛里的四周烧,把整个锅都烧热,不能只烧锅底。这样,贴出的饼子才有“咯馇”,才有饼子的特色口感。

  烙高梁面饼,炒白菜或炒萝卜条,做起来无什么新意。只是做这饭食太费功夫,要烙一锅饼,炒一锅菜,再熬一锅稀饭汤。要一两个钟头才能做出来。大多是贴饼子熬白菜吃烦了,用这个调剂一下。
  晚饭一般吃稀面条,擀面条多用山药干面,也有用白面团包上山药干面团,擀成的包皮面条。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自留地多了,囤里的麦子也多了,山药干面条升格成了白面条。白菜炸酱炝锅。一般人家舍不得花钱买酱油,炒菜、炝锅多用面酱。这炸酱炝锅比用酱油略费事一些,但其香味是用酱油无论如何也做不出来的。锅大油热,下葱花、蒜瓣的同时,下家做面酱。用筷子紧搅几下,香味出来,马上下切好的白菜,略翻炒。添水,烧开,下面条煮原汤面。每到做晚饭时间,家家飘出炸酱炝锅的香味,那街上行人由不得要咽几口唾沫。

  里屋的炕上放饭桌,饭桌中间放一盏煤油灯,一家人围上。每人捧一大碗,连汤带水,唏哩呼噜吃上两碗、三碗。年轻人饭量大,再就着咸菜,吃个中午的剩棒子面饼子。老人在炕上正中盘腿而坐,小孩子在两旁或跪或蹲,吃完一碗,把空碗递给炕下的年轻人,由他到外屋的锅里再给盛一碗。冬季的吃晚饭,是一家人最放松、最温馨的时候。
  日期:2019-11-08 08:56:32
  四季美食  (5)
  冬天的日子过的快,眨眼就进了腊月,该过年了。过年的主要内容就是“吃”。

  喝过腊八粥,有心计的主妇就开始淘麦子磨面。每到年根底下,生产队的磨坊太忙,送了粮食去,要等好多天才能磨出面来,所以要提前准备。过了腊月十五,各家开始淘小米,准备摊“炉糕”。
  摊炉糕用小米面。小米面电磨不能磨,只能用碾子碾。先把小米淘过,控去多余的水分。大街上有一台石头碾子,每到年前,这里就忙了起来。用碾子要提前排队。多是拿一把笤帚放在那里,与正在推碾子的人家说好。等轮到自家了,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一家人都要去推碾子。两三个人推,一个人在一旁用罗筛。人少的家庭,要与别人家搭伙才推得动这碾子。
  小米面加水和成稀软的面团,加上酵母,发起来。再兑水,加适量碱面,搅成稀糊,摊炉糕的的原料就准备好了。炉糕锅是特制的。直径大约八寸,下面三条腿,锅底是个球面,中间高,周围低,锅底的外围是略高起来的锅帮,锅底与锅帮交接处,形成一环形沟槽。锅盖似平顶帽盔,中间有系,以便提起。比锅底略大,套在锅帮上。底、盖都是生铁铸成,极重。这半个村子只有几户人家有炉糕锅,一年里头只有年下几天才用它,其他时日闲着。过年摊炉糕,一般要同时用两个炉糕锅,锅少,用的人多,也要提前排队。

  炉糕锅借到家,在外屋的地上,并排架起两个锅子。烧高粱瓤子,这是早就准备好的,这东西好引火,火势不软不硬。旁边放盛了小米面稀糊的大盆。还要准备一个小木棍,头上绑块生猪油。把锅烧热,擦上猪油,用饭勺舀一勺稀糊,在炉糕锅的正中慢慢往下倒,让稀糊沿球面往周围慢慢流,一勺稀糊倒完,正好流满了锅底,在边上的沟槽里汇集了。盖上铁盖,烧火。这时开始忙活另一个锅,一切如上。刚盖上这个锅的铁盖,原来那个锅就该出锅了。先是蒸汽烧起来,凝结于锅盖,再滴到锅帮上,呲拉一响,炉糕就熟了。提下锅盖,用锅铲把炉糕对折,成一扇形饼子,中间薄,边上厚。铲出来,放进一旁的笸箩里。接着锅上又擦油,又开始下一轮。两个锅交替出锅,一个人很是忙活。半天可摊完两大盆稀糊,出一大笸箩炉糕。与白面卷子掺伙着吃,一家人能吃到正月十五。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