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史说》
第21节

作者: cdnwpu2019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为方便平原南北坊市的往来和加强平原上各族的联系,杜仲和分管事结合坊市和族人地域分布情况,决定开拓商道,整理前人对成都平原的考察所得,再派专人分别对汛期和枯水期的成都平原河流支系做细致的考察,把路线理了出来。
  平原南北路:大致以今天成都的人民北路和人民南路为边界线。枯水期时自广汉起,过青白江区、越新都区的凤凰山,横穿过平原中央地带,下双流进新津;汛期的时候,自新津起,借道大邑崇州,在元通古镇跨金马河,后进入都江堰郫县再取道东北,沿蒲阳河到广汉。

  盆地西路:成都平原到古羌,和羌人一起拓宽都汶茂松一带的古羌道,慢慢形成了后来的冉駹羌道。川西羌人为了方便进出平原交易,越来越多的古羌人聚居在都江堰芒城。
  盆地南路:共开通两条两条线路连通南北
  一条沿着曾经昌意南下的路,自广汉到成都经乐山宜宾,后逆金沙江往上到朱提一带,但这条路绕的很远,而且路途崎岖难行,尤其是宜宾珙县到昭通的道(后世称僰道)很窄很险,古蜀帝时代才拓宽至可供单人行走,直到开明卢帝雄张僰僚之后,这条道才陆陆续续拓宽,此后南下这才多了一个选择,在汉武帝时代对这条道再次进行拓宽。
  另一条从崇州大邑出发过邛崃,再沿着青衣江大渡河流域,经雅安过汉源石棉,借道西昌德昌,入朱提到滇北,这条道路程虽远要但比东线要好走。此后这条道一直被用做四川盆地和古滇交往主要的商贸和交通大动脉,终成为西南丝绸之路。

  北路:自广汉出发、过德阳绕梓潼,越大小剑山,经广元跨潘冢入汉中,走祁山道或陈仓道出秦岭,这条道最后成了四川盆地历史上后来各种势力和文人才子来往的通道:古蜀道。
  东路:此时东出的陆路此时几乎没有,古蜀先民连龙泉山都很少跨过。
  入中原路:《尚书》记载曰:“西倾因桓(白龙江)是来,浮于潜(岷水),逾于沔(汉水),入于渭(渭水),乱于河(黄河)”。这个记载将川西高原视为梁州地界一部分,从川西走水陆两道入平原,再折道上宁强,借祁山道或古陈仓道入渭水,跨黄河,入中原。
  杜仲后期也和其前辈一样,做了很多努力改善与羌人关系,摒弃族裔之争,促进两族的通婚和融合。在杜仲的强力推动下,有更多的羌人断断续续迁进成都平原。平原以北和以西,渐渐出现每隔十里地就可见炊烟的情形,平原中部的水道也在持续梳理和改进。
  南北坊市已经是人声鼎沸,物品交换渐渐演变成了物品交易,有专门的贝壳或者信物进行交换,这些信物由坊市担保和管理。坊市里慢慢的有人常住专职物品交易,西羌因为路途漫长来回不便,会租赁一些个场所作为专用,每次用牛马把大批货物运来后,留下专人负责交易。南北坊市的使用和扩展使周边越来越多的异族人进入平原,如北上的百濮,他们以游群的形式聚居在坊市周边。古蜀地正是因为物品的交易,加快了平原人员的流动,促进了行业的分工,促使了周边部族不断迁进和融入成都平原,此时的成都平原上俨然是一个族群大杂烩的情景。

  公元前2038年,豪气的杜仲,卒,终年62岁。
  日期:2019-11-22 11:08:03
  结篇 蚕丛隐柏氏起

  杜仲一生致力于商贸的拓展,思想开明,没有门户之见,不论对族内还是周边部族都少有偏见。在他晚年的时候,为了部族更好的发展,特意推荐了他的女婿柏灌作为新族长。照理说应该杜仲的子嗣继承族长之位,但杜仲的两个儿子都志在游走行商,无意繁重家族事务的族长之位。族内综合考量之后,同意了柏灌作为新任族长。古蜀史上难道就没有为了争权夺利打死打货的情况出现吗?有争斗,但像中原一样为了土地和资源打死打活的情况还真是没有。因为此时的四川盆地已经有了“王”,它就是岷江,甚至已经有了各路“诸侯”,即盆地内和平原上的各条江河。只要汛期一到,别管你是谁,要不赶紧跑,统统都给你带走。古蜀史其实就是一部四川盆地衍化史和成都平原治理史,这部史里面有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人和事,只留下辉煌的三星堆文化和金沙文化证明他们曾经来过。

  柏氏是玄嚣、颛顼派来辅助昌意部的,因为善农耕和驯养家禽,氏族发展兴旺,最终成为盆地内一个历史时段的代表。柏灌氏和蚕丛氏之间并没有明确的时间划分,只是在不同时间段,一个时代印记罢了。此时盆地内有部族联合的原始形态,但没有形成酋邦制,有族长(或称头首)但没有王,自然也就没有王权之争。这个时代对古蜀先人来说,四川盆地内江河纵横,成都平原上湖泽遍布荆棘丛生,根本没什么好争的,唯一要做的就是想着怎么才能活下去。

  蚕丛氏、柏灌氏、乃至后面的鱼凫氏划分是古蜀先人如扬雄,常璩等根据蜀内的传说而进行的认知和划分。即使到了柏灌氏一代,蚕丛氏依然是盆地内首屈一指的大家族,只是农业主要的生产方式从麻桑纺织转变为农耕家禽畜牧。蚕丛氏不仅主持着衣物,粮食和手工业品的分配和交换,同时也与盆地周边部族通婚融合,其势力和影响力依旧巨大。尤其是川西羌人几已忘却曾经和昌意之间的大战,羌戈之争也就仅存于释比口头上的代代流传了。对粮食和生活物资的需求促使川西高原的羌人不断的从松茂向茂汶靠拢,其中一部分羌人辗转迁徙进入成都平原与蚕丛氏杂居融合,彼此之间互通有无互相学习,蚕丛氏向羌人学习畜牧驯化技能,羌人也向蚕丛氏学习种桑农耕之法。随着越来越多的古羌人的进入成都平原并融合,蚕丛氏的生活习俗也渐渐有了许多羌人气息,羌人的释比传承文化也逐渐对盆地内形成影响。

  这二百余年间,蚕丛氏与中原偶有联系。从古蜀地到中原来回一次短则三两年,长则十年八年。中原很多物品、技艺和习俗也偶有带入盆地,尤其在颛顼成为中原大首领的时候,来往最是频繁。颛顼的大部分同宗都在古蜀,对古蜀的开发自然十分关注,其在位期也间安排了自己的子嗣和许多族人、部从到盆地内帮助开发,这些部从里就有后来被称为柏灌氏的柏皇氏成员。这些来自齐鲁和中原的颛顼族人也带来了中原的生活习俗和当时的手工技艺。因为蚕丛氏与羌人融合后有了许多羌人习性,这些来自中原的好些人因为不习惯羌人习俗,陆续迁到了大邑新津一带与更早来盆地的玄嚣族裔一起生活栖居,少数则留在了平原北部。

  此期间,蚕丛氏活动范围逐渐从鸭子河上游向东南移到鸭子河畔,居住地也逐渐从半山腰迁徙到平地上,洞穴居改为石居和棚居,吃的主要是稻、粟、稷、黍、菽等和少量禽肉。平原西南的玄嚣、颛顼族人则以大邑、崇州、双流、新津为主要活动地,住在半山或高地,房屋以石屋为主棚户为辅,吃的主要是稻、粟、稷、麦等农作物。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