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国战史》
第15节

作者: 飞翔明2018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朱元璋带24将之一耿再成率兵前往六合合力抵御元兵。
  当时是隆冬十一月,天气寒冷,元兵午后才发动进攻。即将攻克防线时,就到了傍晚开饭时刻,于是元兵撤退。朱元璋马上命人修筑防御工事。到次日元兵再进攻时,朱元璋的防线早已经修好。于是又一轮激烈战斗,开饭时间一到,元兵再撤。民变军又抢修工事。如是者四。元军始终无法攻克六合。
  可是由于元军势大,朱元璋最终带着六合将士退到滁阳城。元军追击过来,彼此拉锯了好几天,郭子兴无计可施。元璋命人将战利品(马匹,钱粮等物质)送给元兵,说滁阳父老并非反贼,结寨为求自保,现在把元兵的军马物资送还云云。元兵将领收下物资,转而奔向高邮,协助脱脱攻打高邮城。
  可是,脱脱已被撤职,元军大败。那支负责围剿六合的元军最后也四散而去了。
  脱脱下落如何?他被安置淮安不久就被贬到今天的内蒙古某地,然后又被流放云南。他的弟弟也先帖木儿也撤职,流放四川。脱脱被抄家,财产充公。一个儿子被流放肃州,一个流放兰州。哈麻担心脱脱会卷土重来,干脆假传圣旨,一杯毒酒就结果了元朝最伟大的丞相脱脱的性命[ (明)宋濂《元史脱脱传》]。其时,脱脱年仅42岁。又一个岳武穆。

  脱脱被贬,天下局势明显变化。
  郭子兴觉得自己名号低微,就想自称滁阳王。元璋劝说,滁阳四面环山,河道狭窄,水陆两路都不通畅。一旦称王,势必惹来大敌,滁阳地势不利,难以拒敌。子兴觉得有道理,于是放弃了称王的想法。果然,不久之后,滁阳出现粮食困难——几万军兵聚集,每天需要耗费多少粮食?加上天时不利,水旱相连,灾害频繁,粮食收成极差。军粮是个大问题,如何解决?最简单就是抢地盘。抢哪里。

  和州。
  “山南水北为阳”,和州亦称和阳,即在长江北岸,今天安徽和县。此地,就是当年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地——乌江。虽然是个小城,但城池坚固,易守难攻。
  朱元璋决定智取,他向郭子兴讲述了夺城之计:先是派三千勇士穿着“庐州兵”字样的青色军服,在外貌打扮上如同庐州元兵,驱赶着四匹骆驼,载满赏赐物资,命人先行通知和阳守兵,说这是庐州兵护送使者入城犒劳守城将士。守兵必定迎接他们入城无疑。另外,再派万名红衣战士,在后面跟随,两者相距约十里。晚上,入城的青衣军上城举火为号,城外红衣军马上擂鼓进攻,里应外合,和阳必取无疑。

  元璋又说,早前在攻取某个为元朝卖命的民兵营寨时,曾经缴获了两套“庐州兵”字样的军服。当时他已经意识到它们的用途,所以加以保存。如今,面对和阳城坚难取,相当棘手,元璋马上想到这条计策:瞒天过海,里应外合。
  郭子兴十分高兴,捋着胡子说:好计谋。

  和阳,就这样被攻克了吗?
  再好的计策也要看谁去执行,更无法预测突发事件。朱元璋的瞒天过海,里应外合之策在别人执行起来就不是预期得了的。郭子兴派妻舅张天祐带青衣兵护送冒牌使者赵继祖先行出发去和阳,而朱元璋的二十四将之一的耿再成领红衣兵继后。
  和阳百姓听说庐州使者来劳军,十分开心,众父老出城献牛酒迎接,张天祐进展顺利。可是,接下去就变味儿了,由于和阳守兵和父老太热情接待了,张天祐将士竟然转移到其它地方去大吃大喝,把作战任务忘记得一干二净。
  到了约定时间,耿再成带兵来到和阳,发现城内没什么动静,以为张天祐已经得手,于是大呼攻城。和阳元军守将带兵出城迎敌。两下驳火,耿再成无法抵挡,大败而逃。元兵全力追杀,滁州红衣军死伤无数。
  元兵得胜而回,途中突然遇到张天祐军。自知失约的张天祐急忙指挥青衣兵急攻元兵。元兵击败红衣兵,又追杀了几十里,体力不支,当然无法抵挡张天祐这支吃饱饭的生力军,于是大败。急匆匆地,元兵想逃回城,青衣军焉肯放过。于是就在护城河的吊桥上发生抢夺战。这时,随张天祐一同前来的总管汤和,冲在最前面,挥舞大刀,把吊桥的缆绳斩断。青衣军乘势一涌而入。在后面的元兵也想冲进城内,青衣军把城门关上。元兵放火烧门,张天祐连忙命人搬来巨石堵塞城门。元兵无法入城,守将也先帖木儿(这个不是脱脱的弟弟)无计可施,只好放弃和阳。

  元兵是撤退了,但滁阳城就惊慌失措了。耿再成逃回滁阳,向郭子兴、朱元璋汇报,说张天祐率领的青衣兵已经全军覆没,耿再成自己也屁股中箭。郭子兴大惊,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不一会儿,有人来报,说元兵使者前来招降。郭子兴很惊慌,吩咐下人不接见使者。有人建议干脆杀了来使。元璋连忙阻止,先是命人用庄严肃穆的军礼接见元使,然后用凛然大气,恐吓来使一番,最后派人送元使出城。

  元璋对子兴说出原委:目前军队大部分不再城内,不能处死来使,以免激怒元兵大举进犯。只需对他恐吓一番,使者归报主帅后,必定不敢贸然来取滁阳城云云。子兴半信半疑,次日,果然不见元兵前来。于是,急命朱元璋带徐达等率勇士前往和州,务必攻克城池。谁料,朱元璋等人到达时,发现和州城楼已经高高飘扬这着自家旗号。
  真是一场虚惊。元璋带兵入城,同时命人归报郭子兴。城内张天祐、汤和等人见元璋带兵前来,也松了一口气,心里不再担心元兵再次进犯。
  由是,和州得手。

  日期:2020-03-25 20:12:49
  17.
  然而,朱元璋发现和州的老百姓根本就不支持他们。
  为什么呢?为什么老百姓不支持我们?
  朱元璋很疑惑。

  旁边闪出一位幕僚,说:得一城而使人肝脑涂地,何以成大事?
  元璋一看,原来是幕僚范常。
  这个范常,字子权。滁阳人,字号琅琊山人。据说他家祖上几代都是读书先生,范常自幼承继家学。因元朝不行科举,贱视汉人儒生,所以范常隐居在乡间,不求闻达,不为人所知。及至朱元璋攻取了滁州,范常与李善长一样,主动来投靠朱元璋。元璋听说有读书人来投军,马上召见,二人会谈多时。朱元璋觉得范常的学识不在李士元之下,于是将他留作幕僚。但凡有所疑问,就询问这个范子权,范子权的答复往往合主子意思。

  后来,军营中的士卒多了,需要进行政治教育,统一思想。可是红巾军的教义充满神话色彩,许多内容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稍有头脑者都知道这是妖言惑众,于是经常举行祭天祈祷大会,祈求上帝保佑,希望上帝能够给予他们指示(注意:这里的用词是“上帝”,实际上,应该还是白莲会的神祗,诸如弥勒佛祖之类等等)。祭词的撰写就落到范常身上,范常的祭词中不仅有“奉天讨伐”字眼,也有要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有违“天心”的观点。这就给予朱元璋这个军队领导者一个“最终的解释权”:军事行动或者军士的个人行为是否奉天而行,就由领袖说了算。他可以说“天心如此”,也可以说“天心不可违抗”。总之,部队的领袖才是上帝。独裁来自对神示的解释权。于是,范常得到朱元璋的重视[ (明)王袆《王忠文公文集卷之二十二琅琊山人(范常)传》]。日后,他全面斥退宗教色彩的白莲会教义而奉行历代帝王统治权术可以从范常身上找到源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