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沧海事》
第9节

作者: 戈舞升平2018
收藏本书TXT下载
  更重要的是,这个异国不像佛教中那样,是虚无缥缈的存在。沙特阿拉伯的麦加是现实的土地,有真实的统治者,这会让统治阶级觉得,这些人都不可靠。
  再加上信奉伊斯兰教的知识分子,会不自觉的去学习阿拉伯语,更由于他们的人生目标,是有一天去麦加朝觐,这必然导致他们用在四书五经上的时间不够多,因此他们进入仕途的也少,和儒家知识分子接触的更少,所以双方之间,形成了一条深深的鸿沟。
  明代的著名知识分子顾心武就曾经说过:“唯回回自守其国俗,终不肯变,结为党伙,为暴闾阎,以累朝之德化,而不能驯其顽犷之习”。
  由此可见,双方偏见之深,所以伊斯兰教,从来都没有打动过中国的上层精英知识分子。

  不过由于在明代,精英知识分子对儒家思想非常的自信,而且它是整个东亚的价值观,所以反而对伊斯兰教非常宽容,有点儿像今天的美国和欧洲,由于文化上的绝对自信,一点都不害怕各种杂音,对各种异端都非常容忍。
  但是随着满人入关,一切都开始变成了不一样,大清帝国的统治者,非常害怕别人说自己是夷狄,不是正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所以在政治上实行高压态势,强化对思想上的禁锢,容不得半点异端。
  而与此同时,由于大明的崩盘,中国的伊斯兰教徒们,对儒家文化也从仰视变成了质疑,而马来迟带回来的伊斯兰苏菲派教义,更是一下子把中国的伊斯兰教水平提高了几个档次,立刻把很多原本信仰藏传佛教的其他少数民族,吸引到伊斯兰教旗下,从而扭转了从明代以来,穆斯林不断减少的趋势,第一次出现了人数大规模的增加,让他们开始变得自信起来,这一派被称为旧教……
  而随后一个叫马明心的伊斯兰教信徒,在乾隆年间去阿拉伯世界求学以后,带回了更加吸引人,也更加极端的教义,史称新教。
  这一派不仅仅聚集了大量传统穆斯林信徒,更是吸引了大量非穆斯林信徒,对传统的其他穆斯林教派和清政府都构成了挑战,也让他们自己极端自信。
  随后发生的事情,看似无厘头,新教和老教斗殴,闹到官府,然后新教认为官府不公,袒护老教,居然杀了清朝官吏,随后爆发了一场规模宏大的起义,被清朝镇压下去后,不久又再次起义,究其本质,其实是是伊斯兰教重返中国以后,他们认为自己有能力挑战儒教了。
  虽然乾隆调集重兵,选用能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扑灭了叛乱,宣布新教为邪教,信者必杀,但是出乎意料的是,新教虽然死伤众多,被迫转入地下,但是人数却不减反增,那些被流放出去的新教徒,也在各地生根发芽,建成了一个遍布全国的秘密网络,到了咸同年间反戈一击,南北呼应,差点分裂中国,建立伊斯兰国,可见重返中国的伊斯兰教威力之猛。
  今天的文明社会,是建立在由希腊文明发展而来的科学思想和人文精神之上,如果我们抛弃程朱理学的糟粕,回归孔子的本来思想,儒教思想和希腊文明的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依然是我们中华文明的瑰宝。
  相反,虽然伊斯兰教也有辉煌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思想,但是,它不属于我们这个时代,无法同现代科学思想和人文精神相对接,所以,无论它多么玄妙,终究也不会成为中华文明的主流。
  所以,伊斯兰教也深深的明白这一点,它们知道,若想在这片土地上生存,就必须消灭儒家思想,消灭中华文明,正如著名的信奉伊斯兰新教作家张承志在讲述新教历史的《心灵史》中,所说出的他们的真实想法:
  “对于一切宗教和理想,对于一切纯洁的来说,中国文明的核心,即孔孟之道,是最大的敌人……若想存活,都必须防止其中国文化中的孔孟之道,甚至是中国本身,新生和摆脱厄运的唯一出路只有一条,既战胜孔孟之道。对于伊斯兰-----这种拥有强烈感情的宗教,对于哲和忍耶------这只把感情推到殉难苛求的伊斯兰异端派别,孔孟之道化,世俗化,中国化乃是比“公家”更凶残的敌手!”

  这里的“公家”指的是清政府,虽然外来的伊斯兰教从来都没有打垮过清政府,但它拖垮了清政府,最终导致了中日甲午之战的失败,让中华民族一度跌入了谷底,详细原因,我们将在下一篇文章中向大家介绍,欢迎继续关注,谢谢大家。
  日期:2020-01-27 21:36:22
  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最重大的转折点,如果中国赢得了这场战争,或者这场战争没有爆发,那么中国就不会向日本赔偿2亿两白银,也不会割让台湾,日本也就不会崛起,大清帝国的社会矛盾就不会激化,大清帝国的洋务运动也不会被打断,中国完全有可能在和平有序的前提下,步入现代化社会,可能我们早就成为了最发达最文明的国家,就不会多走了90多年的弯路,不会再有那段充满了屈辱,痛苦和腥风血雨的现代史,中华文明也就不会被各种异端邪说所扭曲。

  1874年,日本闯入台湾,这是从清朝建国以来,日本第一次直接挑战大清帝国的举动,此时的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大清帝国也开始了洋务运动,双方正处于激烈的竞争之中,虽然此事大清帝国最后以赔偿50万两白银了结,但是日本已经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威胁,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日本敢叫板大清帝国,欺负的就是大清帝国没有海军,而大清帝国为什么没有海军?因为大清帝国刚刚用了十多年的时间,花费了上亿两白银,才扑灭了西北和云南的穆斯林叛乱,随时都处于捉襟见肘的状况,欠了一屁股的债,哪里有什么钱去造军舰?
  而于此同时,外来的伊斯兰势力已经占领了新疆十多年,如果再不立即发兵的话,很可能,新疆就会被从中国的版图上彻底分裂出去,而如果丢了新疆的话,伊斯兰势力很快就会侵入蒙古,立刻就会威胁到河北地区,直接威胁到大清帝国的首都北京。
  究竟该怎么办?一场事关大清帝国国运的讨论,就此拉开序幕。以李鸿章为首的一大批沿海官僚,建议暂时放弃新疆,集中精力发展海军,建立现代化国防工业体系,完成现代化升级,他们认为这是中国唯一的出路。

  而另一部分以左宗棠为首的清朝内陆官僚,则主张海防和疆防并重,必须先收复新疆,阻止伊斯兰教势力的东进,他们认为这是国家安危的根本,在有余力的情况下,也要尽力发展海防。
  两派为此争的你死我活,根本原因,是当时大清的资金有限,如果要集中精力,甩开膀子去完成中国的现代化升级,肯定就不能再花钱去打仗,不然海防建设和现代化转型,就只能做得缩手缩脚,最终资金不济,很容易搞成烂尾工程。
  这个决定是如此的重大,不要说当时的人了,就是今天我们已经知道了所有的历史后果,在那一刻,依然是难做取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