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第36节

作者: 云淡心远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20-05-25 06:56:00
  NO.64
  无奈,哥舒翰只能拖着病体、躺着担架、硬着头皮上了前线。
  令他稍感欣慰的是,这次李隆基给他配备的军力还是比较强的—跟他一起出征的,不再是刚招募的新兵,而是那些从河西、陇右、朔方等地调回来的边军以及部分附属部落的蕃兵共八万人,其战斗力是毋庸置疑的。
  加上之前高仙芝、封常清的旧部,此时唐军在潼关的总兵力达到了近二十万,声势复震。

  然而此时的哥舒翰毕竟是个重病人,连抬起自己手脚的力气都没有,怎么可能有力气去处理那些繁杂的军务?
  他只能把军中的日常事务都委托给了行军司马田良丘。
  田良丘不敢专断,又把权利一分为二—哥舒翰的爱将王思礼主管骑兵,之前统率过高仙芝余部的李成光则主掌步兵。
  一般来说,层层转包的工程容易出问题,这次当然也是这样。
  王思礼和李成光资历相近,地位相当,性格也相似—一个“往死里”,一个“里程光”,光听名字就知道两人都不是省油的灯。
  他们谁也不服谁,谁也看不上谁,常常互相拆台,老是互相对着干—一个要加酸另一个必定会加碱,一个往前迈另一个必定往后拽,一个猛踩油门另一个必定猛踩刹车,一个吃蒙脱石散另一个必定吃果导大黄巴豆番泻叶…
  就这样,通过不遗余力的不断扯皮,王思礼和李承光完美地证明了一个数学上的新定理—1+1=0。

  可惜那个时候没有诺贝尔数学奖(当然除了某J姓明星等少数人,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现在也没有),两人不仅不可能得到任何奖项,还搞得唐军上下无所适从,什么都干不了。
  他们既无事可做,又无爱可做,既没有斗志,也没有凝聚力,军心越来越涣散,士气越来越低落,几乎成了一盘散沙。
  这对叛军来说,显然是夺取潼关的绝佳机会。
  但安禄山却并没有采取行动。
  因为这段时间,他也遇到了两个很大的麻烦。

  一个来自北路。
  当初安禄山从范阳南下的时候,曾派他的党羽大同军使高秀岩从驻地(今山西朔州)出兵西进,攻击振武军(今内蒙古和林格尔)。
  他之所以会要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牵制朔方(治所今宁夏灵武)与河东(治所今山西太原)方向的唐军,另一方面也企图从北面威胁关中。
  但高秀岩却让安禄山失望了。

  不过,这似乎也怪不了他,要怪只能怪他遇到的敌人太强。
  因为他的对手是后来名震天下的郭子仪。
  郭子仪出身于官宦家庭,其父郭敬之曾先后在绥、渭、桂、寿、泗五州担任过刺史。
  作为官二代,明明可以靠家世吃饭,但郭子仪却偏偏要凭实力—年轻时他赴京城参加了武举考试,以高等的成绩一举登第,随后被任命为左卫长史(这是史书的说法,《郭氏家庙》则说是左卫长上),从此进入了军界。
  史载郭子仪身高六尺余(唐代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30.7厘米,也就是说他的身高在1.84米以上),相貌堂堂,同时又身手敏捷,膂力过人,天生是当武将的好材料。
  从军后,郭子仪先是在禁军任职,接着又被派到地方,在各地辗转担任地方将领,一步一个脚印,几年一个台阶,历任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别将、兴德府(今陕西渭南华州区)果毅、桂州(今广西桂林)都督府长史、北庭(治所今新疆吉木萨尔)副都护、安西(治所今新疆库车)副都护、朔方节度副使等职,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

  然而,这些年他到底有过哪些具体的事迹,由于史书的缺载,我们不得而知。
  但这似乎并没有那么重要。
  我们可能不记得自己小时候吃过哪些具体的食品,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正是这些食品构成了我们现在的身体。
  我们也许不了解郭子仪参与过哪些具体的战事,但有一点我们是可以肯定的—正是这些历练造就了后来的郭子仪。
  日期:2020-05-27 07:10:19
  NO.65
  公元749年,郭子仪被任命为左卫大将军、横塞军(今内蒙古巴彦淖尔)使。

  公元754年,横塞军改名为天德军,郭子仪仍任军使,同时又兼任九原(今内蒙古五原县)太守、朔方节度右厢兵马使。
  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后,郭子仪临危受命,接替老上级安思顺为了新的节度使。
  这一年,他已经59岁了。
  对于现在的许多人来说,这个年龄差不多已经退居二线等待退休了;对于古代的不少人来说,这个年龄差不多已经躺在地下等待投胎了;而对大器晚成的郭子仪来说,他一生中的黄金岁月才刚刚开始。
  不过这也很正常—大自然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桃花三月就盛开,腊梅却要到年底才流芳…
  也许郭子仪天生就是腊梅的命吧。

  腊梅,当别的花在温暖的春夏争奇斗艳的时候,它默默蓄势,而当寒潮降临之际它却傲霜斗雪,迎冷风而怒放!
  郭子仪,当很多人在开元天宝年间建功立业的时候,他默默无闻,而当危机来临之际他却挺身而出,挽大厦之将倾!
  安史之乱发生后,之前不显山不露水的郭子仪开始大放异彩。
  得知叛军大将高秀岩前来袭击振武军,他立即率部东进,一举击败了高秀岩,接着又乘胜攻占了原本被叛军控制的代北要地静边军(今山西右玉)。
  高秀岩不甘心失败,又派部将薛忠义率军反扑,企图夺回静边。
  然而他在郭子仪面前,就仿佛是业余拳手面对金腰带—只有被虐的份。

  郭子仪命左兵马使李光弼、左武锋使仆固怀恩、右兵马使高浚、右武锋使浑释之等人领兵截击,大败薛忠义军,坑杀叛军骑兵七千人。
  这一战,是安史之乱发生以来唐军获得的首次大捷,极大地鼓舞了唐军的士气。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