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的温柔盛世——闲话『清平乐』背后的真实历史》
第9节

作者: 晴雯撕扇2010
收藏本书TXT下载
  刚嫁入宫门便倍受丈夫的冷遇,换作哪一个女人恐怕也受不了!多少女子“侯门一入深如海”,不就是图一个荣华显贵吗?现如今可倒好,非但失去了自由的生活,还无异于“守活寡”,郭皇后岂能善罢甘休、坐以待毙?!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被冷落与忽视的人,难免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和失落感,为了得到关注和关爱,他们往往不惜做出一些比较出格的举动,此时的郭皇后就表现得非常明显。宋仁宗对她爱答不理,但皇太后中意她啊,所以郭皇后表现得飞扬跋扈、肆无忌惮。尤其是宋仁宗的夜生活,郭皇后看得那叫一个紧,史载“后宫莫得进”,意图很明显:既然你不愿意跟我温存,也别指望跟别的女人缠绵。

  成天被这样一位妒忌成性的妻子管束着,宋仁宗又是什么反应呢?说出来不怕你笑话,堂堂大宋王朝的天子,竟然成了一个整日挨骂受训的“妻管严”,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口。(“上患之,不敢诘”)宋仁宗如此“窝囊”,宅心仁厚的性情禀赋是一方面,关键还是忌惮皇太后刘娥的威势。躲在后面的那只大老虎才会吃人,何必跟前面上蹿下跳的小狐狸一般见识?!

  日期:2020-05-12 12:30:55
  皇太后刘娥去世之后,压抑得太久的宋仁宗,终于感觉到自己的生活清新畅快了许多。虽说郭氏依然是正宫皇后,名义上的后宫之主,但这并不妨碍宋仁宗到其他的妃嫔那里寻找些许的慰藉与欢娱。“后宫莫得进”的“屈辱”业已成为历史,尤其是尚氏、杨氏两位美人,深得宋仁宗的欢心。
  妒忌成性的郭皇后依然是那么骄横,但在失去了强大的靠山之后,威势登时锐减了不少。尚美人、杨美人深得宋仁宗的宠幸,过去或许还惧怕郭皇后三分,如今自我感觉有了与之一决高下的资本。
  话说有一天,尚美人在宋仁宗的面前搬弄是非,说了郭皇后不少的坏话。(“出不逊语,侵后”)郭皇后何许人也,岂容这等狐媚妖女嚼舌,扑过去要扇尚美人的耳光。怜香惜玉的宋仁宗见状,赶紧上前阻拦,郭皇后那只因为怒火中烧而紧绷有力的大手,从空中倏然划过,脆亮的响声让人听得毛骨悚然。转眼一瞧,原本要挨揍的尚美人并无半点异样,反倒是宋仁宗捂着自己的颈子,一副呲牙咧嘴的模样。等他缓缓松开手,众人才惊骇地发觉,几道暗红的痕迹已经赫然出现在了宋仁宗的脖子上。

  这场闹剧当时是如何收的场,史书里没有写。姑且自行“脑补”一下,可能是这样的:自知失了手的郭皇后悻悻而去,尚美人想借机火上浇油,被心烦意乱的宋仁宗轰走,最后只剩下宋仁宗一个人在那儿生闷气。
  按照常理来推想,两口子搭伙过日子嘛,难免有些磕磕碰碰。挨了一巴掌不假,但毕竟只是误伤,况且宋仁宗禀性宽厚,自己怄几天气,大不了象征性地责罚郭皇后一下,这事儿就算过去了。
  理是这个理,但夫妻之间怄气,神经正是脆弱的时候,往往经受不住旁人的教唆挑拨。陪侍在宋仁宗左右的人当中,有一个名叫阎文应,时任内侍副都知,或许是平日里没少挨郭皇后的收拾,难得遇到这样的机会,便时常跑到宋仁宗的面前煽风点火。大概的意思呢,就是这个郭皇后简直太过分了,既缺乏母仪天下的风范,更出手伤及圣上的龙体。妒忌成性,犯颜欺君,这还了得?!

  阎文应翻来覆去地念叨,怂恿宋仁宗一鼓作气,把这个飞扬跋扈的悍妇废掉算了。当然,堂堂的一朝天子要废黜皇后,宋仁宗一个人说了可不算,群臣不答应,这事儿恐怕不好办。这倒难不倒阎文应,他给宋仁宗建议说,就把脖子上的血印子给朝堂上的大佬们看看,如此无法无天的后宫之主,到底该不该让她卷起铺盖走人。(“出爪痕示执政近臣与谋之”)
  宋仁宗当时正在气头上,听阎文应这么一挑拨,也觉得这事儿关乎男人的尊严,岂能不了了之?!按照阎文应的提议,宋仁宗将废后的想法提给宰执班子讨论,当然还有他脖子上的血印,也临时充当了一下“呈堂证供”。
  婚姻毕竟不是儿戏,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还有一句俗话是“宁拆十座庙,不破一门婚”。如果当朝宰相是明事理之人,遇到圣上一时冲动,生出废后的念头,耐心劝慰一番,这事儿兴许也能过去。然而,此时坐在宰相位置上的依然是吕夷简,他竟然对废黜皇后的提议举双手赞成,这样一来,郭皇后的麻烦就大了。
  按说吕夷简这个人,历史上的名声虽然不怎么好听,但先前在对待李宸妃丧礼的问题上,他还是颇有政治敏锐性和先见之明的。正是他坚决反对“丧不成礼”,甚至不惜冒犯皇太后刘娥,才避免了因为宋仁宗身世之“谜”可能引发的朝局动荡。这事儿才过去不足两年多,为什么吕夷简的“人设”就完全逆转了呢?

  个中因由,其实很简单:一是吕夷简与郭皇后之间有不小的嫌隙,二是别有用心之人从旁挑拨。
  吕夷简一个外臣,怎么会与执掌后宫的郭皇后生出嫌隙呢?这倒不必追溯得太远,也就是半年多前才发生的事。明道二年(1033年)四月,皇太后刘娥去世尚不满一月,宋仁宗为了摈除太后临朝称制十余年的影响,开启全新的政坛气象,便与宰相吕夷简商议,以“太后所任用”为由,将张耆(也就是当年引荐刘娥入襄王府的张旻)、夏竦等大臣悉数罢免。
  宋仁宗回到禁中之后,主动跟郭皇后言及此事。夫妻之间拉扯一点闲话,或许只是宋仁宗的无心之举,但郭皇后暗自在心里犯起了嘀咕,毕竟皇太后生前可是她有恃无恐的靠山啊!或许是为了表明自己与太后“划清界限”的鲜明态度,郭皇后点了吕夷简的雷,说他未必不是亲附于太后,只是为人狡诈,隐藏得比较深而已。(“但多机巧,善应变耳”)
  客观来讲,郭皇后指名道姓地针对吕夷简,并非与这位当朝宰执有什么纠葛,更谈不上掌握真凭实据,不过是急于撇清自己的干系,随口咬出一个“漏网”的大鱼而已。宋仁宗听了郭皇后的一面之词,果真将吕夷简罢相,贬判澶州(今河南濮阳)。不过,正因为是捕风捉影、妄加臆断,继任宰相的张士逊理政能力又欠缺一些,结果没隔多少时日,宋仁宗又“颇复思吕夷简”了。是年十月,吕夷简得以官复原职,重新回到朝堂,正好赶上宋仁宗因为挨了一巴掌,于十二月提出废黜郭皇后的动议。

  至于从旁挑拨之人,是掌管朝廷银袋子(时任权三司使事)的范讽。一个多月前,他刚从权御史中丞的任上调过来,正想找机会巴结一下当朝宰相。(“方与夷简相结”)范讽不光怂恿,还给吕夷简献上了一个光明正大的废后理由:郭皇后入宫九年,未曾生育一个皇子,留着她吃白食不成?!(“后立九年无子,当废”)
  宋仁宗的耳根子软,经不住内侍阎文应的挑拨,吕夷简的耳根子也硬不到哪儿去,被范讽一番话说得热血沸腾。为了坚定宋仁宗废后的决心,吕夷简引经据典,搬出了汉光武帝刘秀废黜皇后的典故。巧合的是,刘秀当年以“怀执怨怼,数违教令”为由废黜的皇后,与今日骄纵跋扈、伤及龙体的皇后,都姓同一个郭字,这莫非就是所谓的天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