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的温柔盛世——闲话『清平乐』背后的真实历史》
第11节

作者: 晴雯撕扇2010
收藏本书TXT下载

  台谏言官连宋仁宗都敢顶,对吕夷简当然更不会客气,厉声呵斥他身为人臣、如事父母,面对父母不和的局面,不仅没有劝慰力谏,反倒还要“顺父出母”,这到底是何居心?!吕夷简身为当朝宰执,自然也不会轻易认怂,当即挑明了自己手中过硬的两条证据:第一,郭皇后确实“有妒忌之行”;第二,“废后自有故事”。
  关于第一条,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全凭主观臆断,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之嫌,台谏言官们压根不屑一辩,他们真正在意(确切地说是在行)的是第二条。在言官们看来,所谓的“自有故事”,无非就是说汉光武帝刘秀废黜皇后郭圣通嘛,可那是皇后失范吗?非也,恰恰是刘秀自己失德,岂能引以为旧例?!再者说,自古以来废黜皇后的都是昏君庸主,吕夷简这么做,岂不是要让当今颇具“尧、舜之资”的圣上,背上昏庸的千古骂名?!

  若论治国理政,吕夷简的才能也算卓越,但要引经据典地搞一场辩论赛,他还真不是这些言官的对手。毕竟那些言官就是靠这个吃饭的,而吕夷简身为宰执,政务繁杂、日理万机,哪有这么多闲工夫翻故纸堆玩。以自己的业余挑战别人的专修,根本就不在一个段位上,更何况吕夷简一口也难敌众舌啊!
  吕夷简辩无可辩,只能选择认怂(“不能答”),又把这个烫手山芋给宋仁宗扔了回去,让台谏言官面见天子,自陈其议。力压宰执、旗开得胜,言官们登时志得意满。眼瞅着时候也不早了,众人纷纷散去,准备第二天当着宋仁宗的面,把这事儿搓细揉碎掰扯清楚,非断了圣上废黜皇后的念想不可。
  客观地说,年轻气盛的台谏言官,虽然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但年轻人玩弄政治手腕,终究还是略欠一些火候。话分两头,就在言官们回去为次日廷争积极演练备战的时候,老谋深算的吕夷简正与宋仁宗连夜谋划一出釜底抽薪的主意。

  吕夷简煞有介事地跟宋仁宗讲,这些台谏言官公然聚众喧哗,实在有损社稷的颜面(“非太平美事”),理应治他们的罪,以儆效尤。宋仁宗被言官们弄得十分难堪,此时也深有同感,于是当即做出决定,绕开任免言官的繁冗流程,直接下达一道敕令,将孔道辅、范仲淹两位挑头者贬出京师,对其余人等也做出了相应的惩处。
  第二天一大早,踌躇满志的孔道辅、范仲淹等台谏言官悉数踏进待漏院,兴致冲冲地准备来一场舌战群僚的恶战,没成想却遭到一纸敕令的当头棒喝:孔道辅出知泰州(今江苏泰州),范仲淹出知睦州(今浙江淳安),其余人等各罚铜二十斤。为了避免横生枝节,敕令下达之际,暖心的宋仁宗已经把押送二人离京赴任的差役都派来了,责令他们即刻动身,不得磨蹭迁延。
  更令这些台谏言官无法接受的是,素来仁厚的宋仁宗一反常态,竟然借着这场风波,以丝毫不容商议的口吻下达了一道诏令:从今往后,言官的表疏只能单独密呈,不得联名上奏,更不允许聚众面陈!此令一下,史载“骇重中外”。
  日期:2020-05-15 18:07:41
  可以想象,大宋王朝草创尚不足百年,在重文轻武、广开言路的政治生态之下,竟然发生这种因言定罪、钳制谏诤的事情,势必会在朝野引发一场轩然大波。台谏言官不是吓大的,更不是强权可以压服的,上面越是固执己见,越证明他们这场抗争的必要性,也越能激发他们坚持到底的斗志。
  于是乎,台谏言官更加慷慨激昂,有的以撂挑子相威胁,要求与孔道辅、范仲淹一道外放,还有的屡次上表、据理力争(尤其是先前提到过的殿中侍御史段少连),大有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恢弘气魄。除此之外,步入仕途并不久的一代名臣富弼,因为奔父丧而没能赶上这场纷争,此时也愤然上疏,驳斥宋仁宗一系列的“疯狂”之举,将这位当朝天子批得狗血淋头、体无完肤。
  按理说,富弼此时正以京官的身份外放河阳(今河南孟州)历练,出任签书通判,对于朝廷里发生的事情,他大可不必冲出来跟圣上叫板。其实,除了深受儒家文化熏陶而产生的凛然正义之外,这里面还有一段渊源:因言获罪而遭外放的范仲淹,对富弼有知遇之恩。
  根据《宋史》的记载,范仲淹第一次见到富弼的时候,便对这位“少笃学,有大度”的青年才俊啧啧称奇,不仅盛赞他有辅佐帝王之才,还将他的文章进呈给王曾、晏殊等大佬一饱眼福,晏殊更是将富弼收为自己的东床快婿。天圣八年(1030年),适逢朝廷恢复制科,在范仲淹的勉励之下,富弼顺利通过选拔,从此步入仕途。
  正因为有这段渊源,眼瞅着恩公遭受不公平的待遇,富弼登时就炸了,骂得比那些台谏言官还要难听。在他看来,废黜皇后(并且不告宗庙、“不顾公议”)、驱逐直臣,这一切的根源在于,宋仁宗受“色欲之心”的驱使,一意孤行地“纵私忿”,“使此丑声闻于四方”!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佩服宋仁宗内心强大的忍耐力。面对此等丝毫不留情面的痛责之语,他竟然一丁点儿反应都没有。不过,先前的台谏言官也好,此时的“愤青”富弼也罢,都没能挽回宋仁宗放飞自我的心意。相反,他们抗议的声音越激烈,宋仁宗的态度就越坚决,充分诠释了什么是“叛逆的青春期”。

  是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这场因为废后而闹得沸沸扬扬的政坛风波,因为一道看似“温柔”的诏令而暂且落下帷幕。说它“温柔”,是因为在这道诏书之中,宋仁宗盛赞郭皇后“生忠义之门,禀柔和之德”,“四教具宣,六宫是式”云云。给“温柔”加上引号,则是因为宋仁宗颁布这道诏书的目的,是将郭皇后降级为净妃,还睁着眼睛编瞎话,说郭皇后是自愿入道修行,“陈请累至,敦谕再三”,宋仁宗在迫不得已之下才答应她,并御赐法名“清悟”。

  作为大宋开国以来台谏言官的第一次大规模集体抗议,“废后之争”被后世看成一个标志性的事件。用南宋理学家吕祖谦的话说,从孔道辅、范仲淹引领的这场斗争开始,“台谏之职始振”,“敢与宰相为抗矣”。
  日期:2020-05-15 19:50:50
  诏令既出,覆水难收,纵然有再多的非议指责,此时也已经于事无补了。那么问题来了:宋仁宗的爱恋心结,是否能藉此彻底破除了呢?事情恐怕没这么简单。
  照常理说,刘太后已经溘然长逝,郭皇后也被一纸诏令废黜,再也没有人能干涉宋仁宗丰富多彩的私生活了,岂不是天遂人愿、花好月圆?废后之初,宫闱里的生活确实是按宋仁宗期望的方向在发展,他整日与尚氏、杨氏两位美人徜徉在欢乐的海洋里,从未如此放纵地享受着人世间的美好。
  正因为如此,有关圣上淫靡无度的传闻,逐渐在宫墙之外散播开来。别说皇城根下的汴梁了,就连二百多里开外的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也已经传得沸沸扬扬了。时任南京留守推官的石介特意给新任枢密使的王曾写了一封信,问及宋仁宗“好近女室,渐有失德”的传闻,尤其是最近两个月以来,传闻讲的越发离谱,说什么“倡优日戏上前,妇人朋淫宫内,饮酒无时节,钟鼓连昼夜”,搞得一时人心惶惶,为臣子者忧心忡忡。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