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的温柔盛世——闲话『清平乐』背后的真实历史》
第20节

作者: 晴雯撕扇2010
收藏本书TXT下载
  唐介遭到贬黜之后的第三天,文彦博的宰相之职也被罢免,外放到许州(今河南许昌)去了。还有一同遭到弹劾的吴奎,也被外放去了密州(今山东诸城)。包拯上疏替吴奎求情,结果遭到宋仁宗一通抢白,说唐介弹劾你们“阴结文彦博”,如今看来,还真没冤枉你们!
  随着唐介、文彦博、吴奎相继受到责罚,这场异常激烈的交锋终于落下了帷幕。根据《东轩笔录》的记载,有一位名叫李师中的同僚给唐介写了一首诗,言及“并游英俊颜何厚,未死奸谀骨已寒”。还有不久前获赐同进士出身的梅尧臣(时任太常博士),也特意写了一首《书窜诗》,盛赞唐介不畏权贵、仗义执言,并痛斥文彦博“委曲媚贵昵”。当然,梅尧臣可不想引火上身,一直“不敢示人”,后来欧阳修为他编纂诗集,也没敢把这一首收录进去,因而不为众人所知。

  至于引爆这场纷争的张尧佐,很快就以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台谏言官紧咬着他不放,还真是为社稷、为苍生的忠直之举!那位曾经明察善断的推官,早已被养尊处优的极致荣华所淹没,充分印证了孟夫子的一句名言;“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在判河阳的任上,张尧佐将尸位素餐发挥到了极致,以致“民讼久不决”。若不是还有一位名叫吴育的官员“多管闲事”,真不知道会闹出什么乱子。

  说到这个吴育,其实也挺有意思。他跟杨亿是老乡,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曾经夺得礼部考试的头名,甲科进士及第。根据《宋史》记载,纵观北宋历朝的科举,能以“制策入三等”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后来的大文豪苏轼,一个便是吴育。
  像吴育这样的顶级“学霸”,原本是在朝中担任要职的,两府的副职—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他都做过。后来,吴育或许是对朝政有些心灰意冷,托病自请“居散地”赋闲,故而被安排到河南府(今河南洛阳),担任判西京留司御史台。按照宋朝官制,此时吴育纯属闲散官员,“不领民事”,可他偏偏遇上一个无能鼠辈张尧佐,但凡手上有案子便跑来向他讨教。吴育不仅替他梳理案情、辨析曲直,还亲自起草判决,张尧佐“畏恐奉行”。

  张尧佐在河阳做得实在太不像样,宋仁宗不断接到台谏言官对他的弹劾,光是“人很话更多”的王举正就递了三回抗章。没过多久,张尧佐便被召回京城,改授天平军节度使的虚衔,让他赋闲在家、颐养天年。嘉祐三年(1058年)九月,张尧佐去世,宋仁宗追赠他为“太师”,史载其“恋嫪恩宠,为世所鄙”。
  回头来说“愣头青”唐介,虽然“以对上失礼远谪”,但宋仁宗十分感念他的忠直。皇祐四年(1052年)正月,唐介被贬英州才两个来月,宋仁宗便将他迁到了郴州(今湖南郴州),不到半年又改任潭州(今湖南长沙)通判。次年八月,唐介被召返京城,回到了御史台,出任殿中侍御史,史载“天子优容言事之臣,近古未有也”。
  另据《曲洧旧闻》的记载,宋仁宗后来特意让人画了一幅唐介的画像,挂在温成的阁中,“御题曰:右正言唐介”(当时唐介已到谏院任职),以此告诫自己不要忘记,这是一位忠直敢言的台谏言官。
  日期:2020-05-30 11:55:23
  唐介被召回汴梁的第二年岁首,也就是皇祐六年(1054年)正月,京师遭遇了一场罕见的严寒和瘟疫,“民多冻馁死者”。更令宋仁宗肝肠寸断的是,正值芳龄的温成竟然也不幸染上了瘟疫,并在是月初八日香消玉殒,年仅三十一岁。
  宋仁宗悲戚欲绝,不禁向旁人念叨起那些历历在目的往事,特别提到了这两桩:一是发生在六年前的那场宫变,温成“挺身从别寝来卫”,这是众所周知的。二是温成刺破手臂,用自己的鲜血写祷文,襄助宋仁宗祈雨,这事儿则一直不为外人所知(“外皆不得闻”)。

  追忆亡者的在生之德,也算是人之常情,但宋仁宗偏偏拿这两桩事来念叨,想必还有另外的心思。当时,一位名叫石全彬的侍从(时任入内押班)觉察出了宋仁宗的话外之音,提议采用皇后的礼仪规格,在皇仪殿为温成治丧。此言既出,“诸宦者皆以为可”,只有时任入内都知的张惟吉力求稳妥,觉得有必要跟宰执班子商量一下,以免招惹不必要的非议。
  超规格治丧的动议提出来之后,群臣的意见并不统一。有人反对说,贵妃去世,当按贵妃的规格治丧,尊卑秩序不能乱套,也有人迎合上意,认为张贵妃的情况特殊,理应给予厚遇。当时出任宰相的是陈执中,他在庆历年间也做过宰相,曾被人质疑“才德实无可言”。这个人有一个明显的性格弱点,就是思虑有余、魄力不足,不愿意踩雷,可往往又绕不开。还记得吗?六年前发生的离奇宫变,宋仁宗和枢密使夏竦想借所谓“扈跸”之功的由头,给予温成“尊异之礼”说白了就是想废立皇后。陈执中身为宰相,竟然不知所措,还是翰林学士张方平一语点醒梦中人。陈执中担心自己会背上引发“天下谤议”的罪名,方才表明反对的态度,“持议甚坚”。

  现如今,陈执中再一次陷入两难的处境,史载其“不能正”,意思就是不敢提出异议,因为朝中的一干大臣—包括判太常寺、翰林学士承旨王拱辰以及知制诰王洙等等,都表态支持超规格治丧的动议。于是乎,宋仁宗下达诏令,要求近臣、宗室全部到皇仪殿祭奠温成,并辍朝七日。
  参照皇后的礼仪为一位贵妃治丧,竟然还要辍朝七日,台谏言官顿时就有意见了。时任殿中侍御史的吕景初认为:贵妃属于一品,辍朝三日即可,荆王(也就是“八大王”赵元俨)去世的时候,也只是辍朝五日,如今竟要为张贵妃辍朝七日,哪有这样的搞法?!(“使恩礼过荆王,不可以示天下”)
  日期:2020-05-30 17:42:58
  面对台谏言官的非议,宋仁宗故技重施玩起了冷处理,没有搭吕景初的腔,但他心里很清楚,这帮人一旦被点炸,是绝不可能自熄的。因此,宋仁宗打算从根子上发力,将这些超乎常规的做法变得名正言顺。具体怎么办呢?简单!“追册贵妃张氏为皇后,赐谥温成”!张贵妃摇身一变成了温成皇后,以皇后的礼仪治丧、辍朝七日,自然是理所应当的了,看你们还能有什么话说!
  与过往的数次交锋类似,这又是宋仁宗适得其反的一厢情愿。此诏一下,台谏乃至两府都炸了锅:曹皇后尚且健在,却又多出来一个追封的皇后,这“生死两皇后”的做法,比超规格治丧的性质还要恶劣!

  先说两府这边,时任枢密副使的孙沔连番上疏,认为这事儿于礼不合,并含沙射影地说,一帮佞臣在旁边捧臭脚(“皆由佞臣赞兹过举”),将矛头指向了“不能正”的宰相陈执中。
  再来看台谏这边,同样是热闹非凡。去年五月,“人狠话更多”的王举正因为反对行伍出身的狄青出任枢密使,“既不能得,因请解言职”,而接替他出任权御史中丞的是一个新面孔—孙挕�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