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建立的大元王朝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第58节

作者: 凌峰公子2020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20-12-09 17:32:13
  第三十九章  蒙、宋全面开战
  公元1235年春,蒙古帝国的新都城在鄂尔浑河上游落成。落成之日,都城哈拉和林出现了万人齐聚,人声鼎沸,歌舞欢腾的热闹景象。在此新都落成之际,那些东西相隔万里的蒙古诸王,难得地相聚在了一起。在推杯换盏间,他们共同欢庆着蒙古灭金的胜利,并憧憬着帝国得美好将来。而这样地欢庆,即使在深夜里,也依然在篝火中继续…
  大汗窝阔台在每个欢庆的夜晚都会站在新都的城头眺望远方。
  大漠里点起的通天明火,用燃烧的烈焰,照亮了鄂尔浑河的上游。而那星星点点的篝火,欢唱到天明的歌舞,则是延伸到了哈拉和林数十里外的荒原。
  蒙古人一直就是以这种方式去诉说帝国的辉煌。
  当草原上这座不夜的都城,被城楼之上的窝阔台尽收眼底之时。窝阔台体内的那颗万丈雄心,也随着映天的火光直冲天际…
  作为蒙古帝国的大汗,无论是铁木真也好,还是窝阔台也好,似乎都有着“胸怀宇宙,放眼全球”的格局。而一年前宋军北上那点小事,已然不足以让窝阔台记挂心上。
  但是,这并不代表窝阔台不会对南宋采取行动。
  窝阔台和他的父亲铁木真一样,想要的是整个世界。而这个世界,在当时也包括南宋王朝…
  这次规模宏大的庆功大会,首先庆祝了蒙古灭金得伟大胜利。而后,在长生天的见证之下,窝阔台下达了蒙古帝国接下来对整个欧亚大陆的作战命令。
  在窝阔台的命令之下,术赤长子拔都和老将速不台带领着察合台长孙不里,窝阔台长子贵由,拖雷长子蒙哥以及所有蒙古各部族的长子长孙,远征东欧。去进行蒙古帝国历史上让世界为之震颤的“长子西征”。
  而后,再以蒙将唐古东征高丽(今朝鲜半岛);以窝阔台之子阔端、大将塔海南征川蜀(四川);以窝阔台之子阔出,汉将张柔南征荆襄(湖北);以大将口温不花,察罕南征江淮(安徽,江苏)。
  随着一道道作战命令的下达,蒙古的铁骑在主帅的带领下开始奔赴世界各地,去进行疯狂的征服战争。而征宋的三路大军,便也在这样一个秋天里开拔出征。
  …
  日期:2020-12-09 19:52:48
  初秋的天空之上,漂浮着几点云影;千年的渭水之滨,延续着落叶纷纷。关陇(甘肃)大地的头顶,一对寒天的老雁,在这本该迁徙的时节,仍然盘旋在苍凉的天空,抗拒着秋的来临。
  曾经的金国,就如同落入渭水的枯叶,带着凋零的身影远去。而在这关陇的土地之上,却也有人像寒天的老雁一般,高举着亡金的大旗,抗拒着蒙军的来临。
  这对寒天的“老雁”:一个叫汪世显;一个叫郭蛤蟆。

  尽管金朝的国祚已经在一年前走到了尽头,但是在宋金的边境,仍然有许多为亡金尽忠的州县。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旧依城据险,抵抗着蒙军地攻击。其中有不少是汉人。
  在女真政权垮台之后,这里面的很多汉人在心理上都愿意投入南宋。毕竟民族的认同感还有些许存在。
  公元1235年秋天,一封署名为原金国巩州(今甘肃陇西)守将—汪世显请求率陇西郡县“内附”南宋的申请书,摆在了四川制置使赵彦呐的案头。而这已经是赵彦呐一年多来第三次收到汪世显的“内附信”了。这一次汪世显地呼声似乎比前两次更加急切。
  汪世显之所以这个时候急切地选择“内附”,是因为此时窝阔台的王子阔端已经带领着蒙古的西路大军进驻秦州(甘肃天水),正准备向巩州杀来。
  归附南宋,成为了汪世显最理想地选择。

  依赵彦呐看来,若是能纳陇西之地为南宋所有,南宋帝国的西北实力无疑将大大加强,宋与蒙古之间也多了一个战略缓冲地带。但他唯一不放心的便是汪世显的忠诚问题。
  对于“归正人”,终南宋一朝,朝廷都对其有着与生俱来的不信任。做不了主的赵彦呐只能再次将这个问题上报朝廷裁决。
  对于战争的即将到来,宋理宗依然坦然接受,抱着来之必战的态度,宋理宗诏令全国上下加紧备战,守土御敌。但此时被蒙宋战争搞得焦头烂额的南宋君臣,对于汪世显的投诚问题,却仍旧是批复了比前两次还要简单的两个字—不准。
  临安朝廷的这一态度,在赵彦呐的意料之中。但他却将这件事拖着迟迟未向汪世显表态,寄希望于汪世显能在抵御蒙军的路上多支撑一段时日。

  这事儿要放在平时,你守你的四川,我待我的甘肃,大家井水不犯河水,拖着就拖着。但是当蒙军的铁骑向南宋的国土席卷而来之时,首当其中的便是由关陇入川的巩州。
  这时,巩州的归属也就变得至关重要…
  阔端大军压境,没有得到南宋回复的汪世显,到了面临抉择的时候了。
  他可以选择坚守孤城,抵御蒙古直至城破身亡,为金国殉葬;他也可以选择引兵强行突入宋境,其结果犹未可知;他还可以率巩州军民,投降蒙古,保全身家性命。
  在生前富贵和身后之名的艰难抉择之下,汪世显这只盘旋在巩州上空的孤雁,最终还是没有抵御住蒙军带来的深秋风寒,带着他的儿子们举城投降了蒙古。从此,其父子多人也摇身一变,成为了蒙军攻掠四川的马前卒。在后来的多年里,父子两代在四川为蒙军冲锋陷阵,直至后来成为了蒙元帝国举足轻重的家族。

  而另一人郭蛤蟆,却在汪世显降蒙之后,仍然在会州(甘肃会宁)高举着金国的大旗,做着最后地抵抗。任凭汪世显如何规劝威胁,郭蛤蟆始终不为所动。
  …
  日期:2020-12-09 20:41:02
  收编了汪世显的阔端,无意对郭蛤蟆坚守的会州小城大动干戈,只以简单地招降为主。他的目标在西南的四川。
  按照接下来的军事计划,蒙军便是要攻占由陇入川的重要关隘沔州(陕西略阳),再接下来就是突入四川境内,再接下来便是饮马长江上游。

  南宋四川制置使赵彦呐在得知汪世显投降蒙古的消息之后,意识到朝廷是犯了一个多么大的错误,但世间并没有后悔药可卖。为了抵御蒙军地南下,赵彦呐迅速将重兵屯于沔州,自己亲自坐镇沔州附近的青野原。
  而招降了汪世显的阔端,在汪世显的引领之下,数日之间便攻陷了沔州城。还没来得及跑的四川制置使赵彦呐,被阔端包围在了青野原。
  按照阔端的意思,他是想将南宋的四川制置使生擒活捉,接下来一举平定川蜀。
  眼看着赵彦呐面临被活捉的时刻,蜀中大将曹友闻率军杀至青野原。血战半日之后,将蒙军击溃。而后曹友闻又引军据关而守,四处出击,将入蜀蒙军再次击败。
  遭遇失败的阔端,无奈之下引军北撤,川蜀之地的战争风波获得了暂时的平息。

  就在阔端攻打川蜀的同期,窝阔台的另一个儿子阔出也率领着中路军在西至秭归(宜昌),东至郢州(今湖北钟祥)的汉水两岸大肆劫掠,将南宋的荆襄地区搅了个天翻地覆。
  半年之后,由于襄阳城内“内附”南宋的金军和宋军发生兵变,被南宋视为“天下之脊,国之西门”的江山屏障襄阳,落入蒙古手中。
  襄阳的失守,让汉江变得无险可守,长江的千里防线开始暴露在蒙古的铁蹄之下。
  …
  日期:2020-12-09 21:12:49
  继襄阳沦陷之后,时间来了公元1236年的秋天。
  在这个秋天里,川陇相交的边境,曾经那些因抗拒秋天而不肯南下的鸿雁,终究没有逃脱宿命的安排,坠落在了枯萎的草丛之间。而在关陇边境的会州(甘肃会宁),经过一年多的抗蒙战争,金国的最后一面旗帜,随着会州守将郭蛤蟆地投身火海,也随之灰飞烟灭。
  终结这一切的,正是一年前同为金国遗臣的汪世显。
  当猎猎的风沙吹过了物换星移的昭华,当大漠的飓风撕裂了西北的关山万里。汪世显那曾经为金国守节的信仰,也只能遗留在昨日的路上,丢弃于过往的时光。
  已经荒凉在人生旷野里的汪世显,今后将以一个金国的往者,蒙古的新臣,胡化的汉人身份,更加彻底的去为蒙古开辟南下川蜀的战场。
  西北风沙漫漫,从平凉到临洮,从关陇到汉中,前方的道路有多少关隘,路途中的军民们就有多少血泪。
  由于蒙军去年攻打四川之时,在沔州遭受到南宋方面的重兵抵抗,南下大军迟迟不能入川。而这时,作为精通中国历史变迁的北方汉人汪世显,在经过对时局的简单审视之后,开始对由陇入川的作战计划发表着自己的真知灼见。
  久处川陇边境的汪世显知道,自古以来,由陇入川无非只有两条路。一条自文州(甘肃陇南文县)出发,翻越摩天岭,至唐家河(四川广元青川县),越阴平山,经阴平小道,下平武(四川绵阳平武县)经江油(绵阳江油市),绵竹(四川德阳市),直趋成都。此路最大的特点就是绕过了由关陇入蜀的天险剑阁(广元剑阁县)。遥想一千多年前,邓艾就是率领五千兵马走阴平小道,以最小的代价,最快的速度,出其不意的南下江油,威逼成都,迫降蜀汉政权。所以,汪世显建议阔端这次也可以试一下…

  而另一条路则是由巩州(甘肃陇西),入斜谷(陕西眉县),穿越秦岭,南下沔州(陕西略阳)、兴元府(汉中)、阳平关(汉中宁强县)、利州(四川广元市),经剑阁、阆中(四川南充市阆中)西去成都。而这,便是由陇入川的蜀道。
  得到汪世显的指点,阔端以蒙将穆直走阴平小道奇袭成都,而阔端亲率大军和汪世显南下蜀道,相约不日会师成都。
  …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