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第45节

作者: 云淡心远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20-07-03 06:53:28
  NO.80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张巡的奇迹,就是安禄山的奇耻大辱。
  这段时间,安禄山心里很不爽,极其不爽。
  自从称帝以来,他几乎就没打过什么胜仗!
  除了失败还是失败,除了损兵折将还是损兵折将!

  一入帝门深似海,从此胜利是路人!
  前途在哪里?
  他就是拿着高倍望远镜也看不到!
  出路在哪里?
  他就是搜遍了各种导航都找不到!

  再这样下去,他的末日恐怕来得比他的生日还要来得快!
  他甚至开始后悔,后悔自己不该造反。
  他召来高尚和严庄,劈头盖脸就是一顿痛骂:都是你们两个鼓动我起兵造反,还口口声声说万无一失。现在大军受阻于潼关,几个月都进不了一步;北归范阳的道路又被切断了,我们所能控制的只有汴(今河南开封)、郑(今河南郑州)数州而已!你们说的万无一失在哪里?万劫不复还差不多!你们以后不要来见我了!
  高尚、严庄两人吓得面无人色,几天都不敢露面。
  幸亏从前线回来的叛军大将田乾真为他们求情,安禄山才放过了他们。
  不过,怒气虽然平息了,安禄山的担心却没有平息。

  他依然忧心忡忡,甚至产生了放弃洛阳、逃回范阳的念头。
  他担心,如果自己始终拿不下潼关,而郭子仪、李光弼在拿下河北后乘胜直捣范阳,他的部队就会军心瓦解,自己就全完了!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发生。
  因为就在此时,时局又发生了有利于他的大逆转!
  本来已经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安禄山,迎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是因为他自己的努力,而是由于唐朝内部出了问题。
  问题主要出在杨国忠和哥舒翰两人身上。

  哥舒翰是个江湖气很重的人,讲究义气,快意恩仇,对自己的恩人或朋友他非常仗义—比如对王忠嗣,但对与他的仇人或者政敌,他下起手来也毫不留情—比如对安思顺。
  哥舒翰和安思顺当年曾一起在河西共事过,两人关系一直不睦,势同水火,但由于地位相当,又都立有战功,谁也奈何不了谁。
  可现在就不一样了。
  哥舒翰是唐军事实上的最高统帅—兵马副元帅(元帅空缺),不久前又被加封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将入相,手握重兵,是目前皇帝最倚重的将领—没有之一;是目前朝廷最重要的大臣—没有之一。
  而安思顺呢,他已经被解除了全部兵权,虽然挂了个吏部尚书的头衔,但实际上并不管事,早已退居二线,赋闲在家。
  总之,如今两人无论是地位还是实权都相差极为悬殊,不可同日而语。

  一个管着二十万大军;一个最多只能管家中的二十个奴仆;一个可以决定国家的前途命运,一个最多只能决定明天早饭吃大饼还是吃油条…
  照理,安思顺现在只是一个人畜无害的退休老头,对哥舒翰没有任何威胁,哥舒翰根本没必要对他怎么样。
  然而哥舒翰却不这么想。
  他的头脑中从来没有“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这样的词语,有的只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在他看来,仅仅让安思顺这个他曾经的死对头失去权力是远远不够的,失去生命还差不多!

  他要让这个昔日的死对头变成真正的死对头!
  为此,他让人伪造了一封安禄山写给安思顺的信,对外宣称这是在潼关关门口从一个叛军使者那里缴获的,并将信送给皇帝李隆基,同时又上表罗列了安思顺的七条罪状,请求李隆基将勾结叛贼的安思顺诛杀。
  李隆基也许并不清楚哥舒翰的指控是否属实,但有一点他是清楚的—自己目前不能不依靠哥舒翰。
  安思顺的生命,对现在的他来说,轻于鸿毛。
  哥舒翰的效忠,对现在的他来说,重于泰山。
  孰轻孰重,他还是有数的。
  日期:2020-07-06 06:06:40
  NO.81

  安思顺的命运就此注定。
  尽管他早已不过问世事,但世事依然没有放过他。
  尽管他早已不关心政治,但政治依然要来关心他。
  很快,他和其弟太仆卿安元贞都被处死,两人的家属则被流放到岭南。
  毫无疑问,安思顺是冤枉的—假如他真的勾结叛贼,真的有反意,为何在当初朔方节度使任上有兵有权的时候不反,反而要在现在没兵没权的时候反?
  实在是太不合常理了。
  这一点,朝中不少人都是明白的。
  只不过,在当时的气氛下,没有一个人敢提出来。直到后来安史之乱平定后,安思顺的老部下郭子仪上《请雪安思顺表》,安思顺才得以平反昭雪。
  应该说,哥舒翰这种公报私仇的做法,让很多朝臣改变了对他的看法,甚至由粉转黑。
  杨国忠也是其中的一个。
  他和哥舒翰的关系本来还不错,两人都与安禄山不和,还曾结成同盟一起对付安禄山,但现在他对哥舒翰却很有意见。
  这自然是有原因的。

  事实上,之前安思顺在回京后可能预感到哥舒翰会对自己不利,便未雨绸缪地投靠了杨国忠,给杨国忠送了不少东西。
  收人钱财,为人办事,哥舒翰陷害安思顺的事件发生后,杨国忠当然要出面相救,站出来为安思顺说话,没想到结果却是对着香炉打喷嚏—碰了一鼻子灰!
  这让杨国忠大受打击。
  之前皇帝对他是言听计从的,而现在却变成了对哥舒翰言听计从!

  可见,如今在皇帝的心目中,哥舒翰的地位已经超过他杨国忠了!
  更何况,哥舒翰的手还伸得那样长,不仅管军队,还要管朝中的大臣!
  这让他怎么能忍受!
  而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又让杨国忠感到更加不安。
  我们知道,杨国忠这个人是很不得人心的,当时朝野上下不少人认为安禄山是被杨国忠所逼反的,只要杀了杨国忠,安禄山失去了造反的理由,自然就退兵了。
  哥舒翰的心腹爱将王思礼就是这么想的。
  他对哥舒翰说:安禄山这次起兵是以清君侧为名,要求朝廷诛杀杨国忠。如果您留三万兵马守潼关,自己亲率精锐回军攻灭杨国忠,则叛乱可以不战而定,这是不世之功啊。
  当初汉朝汉景帝时期平定七国之乱就是这么干的…
  哥舒翰没有理他,只是给他使了个眼色—那意思是,幼稚!

  不过,王思礼的情商似乎和我差不多—我老婆给我使眼色,我也是每次都看不到的。
  不要说使眼色,踩脚都没用,用高跟鞋踩都没用。这是题外话,就不展开讲了。
  这回王思礼也是一样。
  他完全没有领会到领导的心思,居然又提议让他带着三十名骑兵前往长安,把杨国忠劫持到潼关再杀掉。
  见王思礼越说越离谱,哥舒翰忍不住发火了:不行!真要这么做的话,那造反的就不是安禄山,而是我哥舒翰了!
  这事不知怎么传到了耳目众多的杨国忠的耳朵里。
  杨国忠大为震惊。
  如果说之前他对哥舒翰还只是嫉妒,那么现在就是害怕了。

  万一哥舒翰真的像王思礼说得那样反戈一击,那他岂不是死无葬身之地!
  他不由吓出了一身冷汗。
  怎么办?
  思来想去,他觉得自己不该坐以待毙,而应早作准备。
  于是,他连忙入宫找到了皇帝:潼关大军虽然兵力强盛,却没有后继之兵。万一失利,长安就危险了。臣恳请从京师各部门中选拔三千人加以操练,以备不时之需。
  李隆基同意了。

  有了皇帝的许可,杨国忠马上就雷厉风行地干起来。
  至于兵力,当然不可能是三千人。
  那只是个幌子,算不得数—就如我老婆给她妈汇报的新衣服价钱一样—她妈听到的是五百,实际上花掉的可能不止五千。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