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的求职者》
第5节

作者: 老道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们现在巴西和南非的分公司需要人。”
  我坚决地摇摇头。
  后来我了解到,华为这样的全球电信供应商基本都是针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市场开发的,在外工作条件十分艰苦,不是一般人可以胜任得了的。最主要是,它提供给我的不是技术方面的工作,这有悖于我的初衷。
  在华为求职失败后,我感到身心俱疲,又心急如焚,以致有病乱投医,去了很多跟IT业不相关的公司应聘,结果当然可想而知。我开始感到IT专业的求职前途越来越窄,工作机会少,竞争者却众多。
  最后我终于放弃了不切实际的幻想,签了一家印度IT企业的在华合资公司。我了解到这家公司的母公司具有一定实力,况且印度IT技术又处国际领先地位。不管怎样,我终于圆了技术之梦,求职的煎熬也算告一段落。
  裁员风吹

  不过好景不长。进入这家印度企业没多久,我便意识到很多问题:首先这家印度公司并不像它当初吹嘘的那样强大,只不过是一家善于资本运作的美国母公司刚刚收购的小资产而已。正因是收购而来,母公司似乎并不关心这家公司的技术创新和业务发展,而是一心要进一步包装它,以便将来卖个好价钱。
  而印度公司特有的管理混乱我也颇多感受:比如因时差问题(印度比北京时间晚两个半小时),几乎每天我们都要等到下班时间过了以后跟他们交流工作,因为印度同事普遍工作效率不高,一般上午10点前找不到他们,下午又迟迟不来办公室;而上报到印度总部的报告常常要耽搁很长时间才能获批。更重要的是,这家公司也有外资公司的通病:中国人,特别是搞技术的中国人很难在公司里谋得很大上升空间。我刚去上班时,被安排在一个外包项目组里,项目组成员都是中国人,包括项目经理和工程师。做到项目经理也就基本到头了,因为这家公司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都是印度派来的。

  很快,组里的项目经理辞职了,并跳槽到一家著名国企任市场总监。这令我颇感震惊。组里的人一起给他送行时,这位项目经理发表了一番对IT业的感言:“要说IT行业的发展,国内还就北京最成气候,哪儿也没中关村这样的环境啊,在这里能学到很多东西。”
  “那你为什么还要离开?”我不禁问道。
  “不是在这里混不下去了,是再待下去也没什么意思了。我现在已经看到我未来5年的样子,可我马上就35岁的人了,再不干出点儿模样,就该被扫地出门了……”他这番话给了我不小的触动,我突然意识到IT业就是吃青春饭,放眼四周的同事,像我的项目经理这样年龄的已寥寥无几,可他不过三十四五,位至项目经理已算发展的很不错了,但在这之上他还能做什么?而就一名纯技术人员而言,30岁恐怕都是高龄了。那我该怎么办?

  从那天起,我开始暗暗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但由于目标不明确,一时半会儿也没有找到更合适的机会。就在此时,岂料到现有的职位差一点儿不保。
  2008年“十一”之前,公司上层开始不动声色地找人谈话,我们项目组里就有被“请喝茶”的,“喝茶”后不久便走了,后来这样的人越来越多,以致有几个项目组因客户合同到期,全体走人。我平生第一次领略到什么叫做裁员风暴。
  后来有传言称,像我们这样刚毕业的,往往不会顺利通过试用期便被裁员(虽然劳动合同法规定试用期一个月,但公司总是千方百计找各种理由延长我们的试用期,这也是心照不宣的事实,毕竟现在是买方市场)。听到这消息时,我头都大了,没想到几个月辛辛苦苦的工作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沮丧的同时我开始认清形势,首先了解项目组与外包客户的合同情况,是否马上到期。还好,我们这个项目组是为新签单的一个客户成立的,那个客户最近又因连续并购,带来不少项目,以致我们这个组就是天天加班都有干不完的活。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开始有了底,不过我知道即使业务再多,也不一定能保住饭碗,组里曾开掉过人,说明公司裁员也并不全看业务需求。

  很快“灾祸”就降到我头上,在一个工作日,公司人事部特地打电话给我,让我去开会,说是“新来的人全都参加”。可等我到了人事部,发现加上我不过三四个人。人事总监开门见山便道:“最近我们在河北有个新项目,要组班子,有没有人想去呀?”
  几乎没人回应,大家心知肚明,这是裁员的一计:你若想去,暂时能保住工作;若拒绝,也许明天就被扫地出门。
  可那时我别无选择,因为我连北京户口都没有,又没做好跳槽的准备,再说我也考虑过,对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凭着不到三个月的工作经历和被裁掉的身份,能到哪里找工作去?于是我憋了好久,闷闷地说:“我去!”

  我在河北的项目组一直做到2009年夏初,虽然远离北京,条件艰苦些,但我已不像当年拒绝华为时那样挑三拣四了,同时也有意识地积累了不少技术专业知识,毕竟我不可能在这里久留,得为自己的下一步做准备。
  今年6月末时,我原来组里的项目经理找到我,说还想让我回组,因为觉得跟我合作很愉快。众所周知,技术人员在项目组里跟经理都是容易闹别扭的,而我从一进组就是新人,那位项目经理自然把我当成他的培养对象。没想到我那不广的人际关系在关键时刻起了作用,要不然我一结束河北的项目又得面临去留的问题。
  回京之后,我又开始了一轮新的求职大战。从华为到联想、思科、IBM……直到今天,我已参加了不下十次面试,但始终没遇到心仪的职位,也许是有这家印度公司作参照物,我对IT业的憧憬不像当初那般强烈了。而这轮求职下来,我突然发现自己跟当初毕业时选择的求职目标没什么不同,但自身又切实感受到IT业就业前景的深刻变化。继续做技术吗?那我30岁以后怎么办?转型做其他行业?我还能做什么呢?又有什么优势可言?

  前不久,有旧同事找我,让我加入他新公司的项目组,我仔细问了下职位和公司性质,发现跟现在的公司大同小异,便回绝了。现在我觉得很彷徨,内心想换个职位试试,但现实又给我套上了IT人的框框。我实在不敢想30岁以后的事,怕一直这样下去,有一天我会真的被淘汰。
  求职者旁白

  1.不要把IT业看成职业热门
  不知从何时起,媒体大肆宣传IT业发展的突飞猛进和从业者“一夜成名”的种种奇迹。以至于我们这一代很多选择理工科的学生纷纷以投身IT业为荣。谁知“一入侯门深似海”,很多IT企业的弊病和这个行业的竞争残酷性是我们身临其间才能切身感受到的。
  2.很多IT公司真正想招的是高级技工
  不管你出师名门还是硕士生、博士生,你学的既然是纯技术专业,就要把自己当做“技工”看待。在IT公司,其实搞技术的就是“工人”,不管你真正的头衔是什么。而真正能到达金字塔尖的技术人员全世界也没几个,所以要不就安心接受现实,要不就趁早转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