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尖上的舞者——南宋初年的那些事》
第17节

作者: 赵宋布衣2019
收藏本书TXT下载
  第三,培养皇帝的尚武精神,改变宋朝“重文轻武”的“祖宗家法”。
  唐末五代时,由于皇权衰微,兵权旁落,因而兵变不断,不仅祸乱朝政,而且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发展。
  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后,一直心怀忧虑,生怕北宋成为继梁、唐、晋、汉、周后的第六个短命王朝。为此,赵匡胤采取了一系列收归兵权,打压武将的措施,最终稳固了自己的统治。
  那么,依靠谁来辅佐皇帝统治天下呢?赵匡胤选择了文臣,文臣历来最讲求忠义,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因此,宋朝的统治者大兴文教,采用科举制度选拔官员,文人不断出世做官,帝国的实际主人渐渐变成了他们,在社会中也形成了一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风潮,并且文人渐渐地形成了一股庞大的势力。
  重用文人本身没错,错就错在北宋的统治者在提高的文人地位的同时,拼命压低武将的地位,导致武人地位极低,并且备受猜忌。
  历数历代强国,从来都是文武并用。北伐金国、收复失地,武人就是主要的依靠力量,“重文轻武”在就显得不合时宜,必须文武并用,才有可能战胜金国。

  第四,收拾中原人心,稳固帝位;保护农业生产,稳定社会秩序。
  金国入侵,中原大地一片尸山血海,宋朝北方的百姓此时是很等期盼能有一个天纵英明的皇帝来挽狂澜于即倒,救生民于水火。赵构只要敢往前迈一步,与金国决战于中原,并且能在决战打赢金国一次,或者说给金国造成重大伤害,必将天下归心,其帝位也将从此彻底稳固,到时候即使是徽钦二帝回归,也无法与赵构抗衡。
  同时,只要赵构敢于留在东京,山东、中原就会有很多的百姓能够留下来,其农业生产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坚持下去。这一方面可以减少战争对经济的破坏,另一方面,也保持住了山东、中原的战略基础。同时,还将大大减轻南下难民对南方造成的压力。
  当然,有鉴于宋金军事实力的差距,北伐金国这么大的事情,单靠宗泽区区一个东京留守是不够的,必须有新天子赵构主持,惟其如此,才有可能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跟金国进行对决,缩小与金国的差距,最终战胜金国。
  要最终达到宗泽的目标,难不难?难!最难的在于,它需要赵构不断成长,尤其是在失败中成长,逐渐具备多种能力。
  首先,作为最高政治领袖的皇帝赵构需要有极其坚定的意志。毕竟与金国这样新兴崛起的强国对抗,失败是常有的事情,赵构决不能因为一时一地的失败而丧失信心,由主战变为主和,更不能中金国“以和议佐攻战”的计谋。
  第二,金国的百战名将完颜粘罕等将领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赵构必须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一次次挫折、失败中使自己强大起来。这需要赵构有足够的勇气和学习能力。
  第三,国内的那些鲜廉寡耻的士大夫和畏敌无谋的将帅必须淘汰下去,遍及中原、山东、淮北、淮南、东南、荆湖的盗贼内患必须迅速予以控制,这需要赵构有足够的政治才能。
  最后,要想扭转宋金战争的局势,国家还需要培育大量优秀的人才,并且重用人才,不对他们进行掣肘,在他们失败的时候,仍旧支持他们将宋金战争继续进行下去。这就需要赵构把国恨家仇摆在个人的皇位之上,冲破严防大臣专权的祖宗家法,换言之,需要赵构有足够的血性。

  这样的要求,无疑是将赵构放在了千古圣君的标准之上,终宋朝三百余年的历史,唯有宋太祖赵匡胤达到了这样的标准。
  赵构能不能达到宗泽的要求呢?根据史书上对赵构个人能力和素质的描述,我觉得只要只要愿意去做,其实还是有机会达到这样的标准,只不过道路非常艰难、曲折罢了。
  当然,如果赵构坚守中原,也不能完全排除其被擒被杀的可能性,这是一条风险与机遇并存的道路。
  可惜的是,赵构最终放弃了宗泽为自己选取的千古圣君之路。甚至连李纲为他选定的“谨慎主战”方案也放弃了,上策、中策不选,直接选了下策。这也就注定了赵构在历史上尴尬的位置,注定南宋最终只能偏安江南。

  建炎元年冬,金国再次兵分三路,再次入侵宋朝。这是宋金战争爆发以来,金国的第三次入侵,三军主帅依旧是宋朝的老对手完颜粘罕。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宋朝这次的主角是年近七十的老将宗泽。
  完颜粘罕不愧是百战名将,打的宗泽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但宗泽带领下的宋军就是死战不退,不惜以鲜血和生命来抗争金国。
  从建炎元年冬打到建炎二年春,宗泽终于顶住了金国的攻势,成功保住了东京,赢得了东京保卫战的胜利。
  宗泽用生命的代价告诉赵构,宋军是有能力守住东京的。因此,宗泽前后向赵构上了二十四封奏折,恳请赵构回到东京。但是,赵构铁石心肠就是不回。
  在繁重的事务操劳之下,在一次次的精神打击之下,宗泽终于撑不住了,他一病不起,心力交瘁的宗泽走到了他人生的最后时刻。
  东京留守司的众将来与他们的统帅诀别,宗泽道:“我本来无病,全是因为国土沦陷、二圣北迁、黎民涂炭,才忧愤成疾!山河不复,我死不暝目!你们牢记,一定要渡河北伐。”
  众将泣道:“愿效死力!”
  建炎二年(1128年)七月初一日,风雨昼晦,弥留之际的宗泽突然在病榻上大喊了三声:“渡河!渡河!渡河!”在这悲愤的疾呼之后,含恨而亡。
  这一天,东京城被悲愤笼罩,开封府百姓为之号恸,数万人自发前来吊唁,祭文、挽诗、挽联挂成一片。在一位太学生写的挽诗里,对宗泽一生的命运有这样一句精辟的总结——
  “太平时节君不容,及到艰难君始用!”
  但扬州的朝廷却再也找不出一个能支撑北方危局的人物。不久,赵构命北京(今河北大名)留守杜充来接任东京留守。

  被贬至谪地的李纲听到宗泽死讯的时候,他最明白接下来北方会落到怎样一种局面,李纲《哭宗留守汝霖》诗云:“梁摧大厦倾,谁与扶穹窿?”果不其然,宗泽的死讯一传到金国,新的南侵计划随之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这一次金军的目标是扬州。
  日期:2020-05-01 23:18:38
  第三章:赵构的逃跑岁月
  第1节 穷追不舍
  建炎二年(1128年)七月,当宗泽的死讯传入金国,金国新一轮的进攻立即提上了议事日程。不过,关于此次南侵,金国内部却意见不一。
  完颜粘罕主张全力进攻陕西五路(鄜延路、环庆路、泾原路、秦凤路、熙河路),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大宋西军实力强大,担心金军横扫中原的时候,大宋西军从背后偷袭;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备西夏,防止宋夏联合共同对抗金国。
  东路军的统帅们主张停止对陕西用兵,东路军元帅右都监完颜阇母主张先定河北,然后再南进。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