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尖上的舞者——南宋初年的那些事》
第25节

作者: 赵宋布衣2019
收藏本书TXT下载

  政和七年(1117年),21岁的张浚来到京城,就读于京师太学。政和八年(1118年),22岁的张浚考中了进士,在当年四川籍的中榜进士中,他名列首位。从此,张浚正式踏上了波诡云谲的政治仕途。
  在张浚早年的仕宦生涯中,在陕西熙河路任察访司干办公事,对他的一生影响极大。张浚在陕西待了六年,在这六年之中,张浚经常一个人骑着马,在边境观察山川形势,不时找戍边将领们喝酒聊天,询问大宋立朝以来的守边旧法,以及排兵布阵的方略。更关键的是,张浚由此接触了一个陌生的领域——战争。
  在宋代,大凡名相都有接触战争的经历,如我们熟悉的寇准、范仲淹等,张浚当然也不例外。从此,张浚一生都与战争结下了不解之缘。
  靖康元年,张浚被任命为太常寺主簿。靖康之变发生后,张邦昌成立伪楚政权,张浚与好友赵鼎躲进了太学,拒绝承认张邦昌政权。
  建炎年间,赵构重组赵宋政权,张浚是第一批投奔赵构的官员,赵构先是任命张浚为枢密院编修官,而后又升为虞部郎,接着又擢其为殿中侍御史。
  接下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在张浚的弹劾之下,名动天下的李丞相去职。此后,赵构避敌南迁,由南京应天府逃往扬州。
  在途经宝应县的时候,韩世忠的手下孙琦突然叛乱,右正言卢臣中被逼投水而死,当时兵荒马乱,大家都不想管事,想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张浚认为虽然国家艰难,但国法不可废,于是上书弹劾韩世忠,愣是让赵构撤了韩世忠的观察使职务。
  赵构逐渐开始正视张浚,认为他是一个能堪大用的文官。
  到了扬州之后,张浚看到汪伯彦、黄潜善主政无方,不思进取,逐渐跟他们分道扬镳。张浚开始频繁上书赵构,要求抵抗金人,不要一味求和。最终,张浚惹怒了宰相,被派到兴元府(今陕西汉中)当知府,远离朝堂。
  就在张浚登舟离开扬州之际,赵构忽然下旨任命张浚为礼部侍郎,将张浚留在扬州朝廷。赵构亲自召见张浚,对他说:“爱卿在御史台中,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朕将有所作为,正欲一飞冲天而无羽翼,爱卿就是朕的羽翼,当为朕留在朝廷。”这一番话,将张浚感动得涕泪横流。
  扬州溃逃之时,张浚不离不弃,一直紧跟赵构左右。赵构一行逃到平江府(今江苏苏州)的时候,赵构将朱胜非和张浚留了下来。再到后来,朱胜非回朝担任宰相,张浚就一直留在平江府,直到苗刘之变的爆发。

  建炎三年(1129年)三月初八,有人将苗傅的檄文带到了平江府,张浚看罢,才知道原来朝廷发生了政变。张浚大哭之后,决定立即起兵勤王。
  当夜,张浚召集心腹两浙路提点刑狱公事赵哲,告诉他赵构退位的消息,并让他以防备金人为由立即调集浙西的射士到平江府,同时命令手下汤东野为起兵勤王准备粮饷。
  三月初十,赵构的心腹武将张俊率军来到平江府。
  张俊的军队原来驻扎在吴江县,政变发生之后,苗傅等人将张俊升官调离,免得这个赵构的心腹武将成为肘腋之患。张俊感到很奇怪,赵构为什么将他从东南调至西北?直到统制官辛永宗从杭州来到张俊军中,张俊才知道原来杭州爆发了政变。
  听到消息之后,张俊军中的将士议论纷纷,张俊也弹压不住。忽然张俊想到了在平江府的张浚,他对士兵们说:“你们不要喧哗,我们应当到平江府找张侍郎决断,张侍郎忠孝,必定会有谋划。”于是,张俊带领着所部八千人来到了平江府,平江府的百姓不知道这支军队来干什么,都感到异常恐慌。

  得知张俊到来,张浚那颗高悬的心终于放下来了。张俊是赵构的心腹武将,想到起兵勤王还是需要依靠张俊的帮助。
  见到张俊之后,张浚准备立即起兵勤王,张俊虽然同意,但还是忍不住多提醒了一句,“勤王之事需要张侍郎运用机术权谋,千万不要伤了官家。”
  过了一会儿,大将辛永宗和赵哲也来了,他们告诉张浚:“苗傅等人有勇无谋,所有的计策都出自王均甫和马吉柔,我听说张侍郎跟王均甫是老相识,应当先写信离间他与苗傅、刘正彦,最好能为我所用,然后再徐徐图之。”
  张浚点头称道。
  但当务之急是安抚城外的张俊兵马,不然还没勤王,平江就已经不战自乱了。
  当夜,张浚和赵哲到张俊军营中安抚士兵,不得不承认张浚是天生的领袖,非常擅长安抚人心,振奋士气,张俊士兵在张浚的鼓动之下,个个都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看着士气高昂的士兵们,张浚却丝毫高兴不起来,他的心里隐隐约约觉得自己似乎还遗漏了什么,而这个遗漏的细节可能就是事情成功的关键。
  没错,就是这个细节。
  张浚终于想到了,这个细节就是皇帝赵构。

  想到这里,张浚心中不寒而栗,一旦自己举起勤王大旗,肯定是应者云集,走投无路的苗傅和刘正彦会不会铤而走险把赵构杀了,然后和勤王大军玉石俱焚。
  弑君,张浚不敢想下去了。
  除此以外,张浚还想到了一种可能,苗傅、刘正彦也许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弑君,但他可以交皇帝作为和议的筹码跟金人议和。到时候,赵构沦为俘虏,为了争夺皇位,天下群雄并起,肯定挡不住金人。
  如论是哪一种情况,都是张浚无法忍受的。
  但现在还没有赵构的消息,张浚觉得当务之急就是打探赵构当前的处境,顺便摸摸苗傅和刘正彦的底,看看能不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毕竟打内战不是什么好事,如果实在不行,非打不可的话,也要派个人去杭州稳住这两个粗人,等勤王大军齐集,那事情就好办了。
  可是如今杭州城已经在苗傅和刘正彦的掌握之中,派谁去好呢?张浚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这时,张浚的一个叫冯轓的门客毛遂自荐慷慨请行,张浚知道此去凶险万分,很可能就是羊入虎口有去无回,他不想冯轓白白送死,所以迟迟没有答应。
  “如果事情成功了,就算让我白白捡了便宜赚个好名声;如果失败,无非是死,国家养士百年,冯某又何惧一死?”

  张浚最终同意了冯轓的请求。
  冯轓终于来到了戒备森严的杭州城,在军营中见到了“名震天下”的苗傅和刘正彦,苗傅和刘正彦也知道眼前的这个家伙是张浚派来游说的,苗傅本想一刀砍死冯轓,但刘正彦阻止了他,他也和张浚一样想探探对方的底细。
  说吧!刘正彦想听听冯轓的说辞。
  “我今天为国事和将军而来,今天触怒将军是死,不说将来事情不可收拾,亦将死于乱兵之手,等死,还不如跟将军把事情说清楚,也能让将军知道冯某并非贪生怕死之辈。
  自古以来宦官乱政之事历代皆有,不可根除,诛必受祸,考察东汉末年的历史,就可以知道。不想今天将军居然能诛除宦官,去国家数十年之患,使天下苍生受惠蒙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