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尖上的舞者——南宋初年的那些事》
第53节

作者: 赵宋布衣2019
收藏本书TXT下载
  吕颐浩料定必将有人会出来反对此事,他希望这个人是胡安国。而胡安国也果然没有让吕颐浩失望,他第一个站出来发出了反对的声音。
  为了说服赵构,胡安国还历数了朱胜非的三条大罪:“附会汪伯彦和黄潜善,主张南逃江南;尊用张邦昌,结好金国;苗刘之变,身为宰相没有以身殉职,而是苟且偷生。”

  吕颐浩看了胡安国的上书,差点直接笑出来了。平乱的四大功臣之一,竟然被你说的如此不堪,你让皇帝的面子往哪摆。须知,若不是朱胜非左右斡旋,策反苗刘的狗头军师王世修、王均甫、马柔吉等人,现在有没有赵构还是个问题。
  正如吕颐浩所想的那样,赵构亲自出面为朱胜非说情。赵构给胡安国下了一道御笔亲札,向他讲明委朱胜非以重任的理由:“苗傅、刘正彦谋逆作乱之时,正是朱胜非调护于内,使勤王之师得以顺利进展。现在的几位统兵大将(指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当时都是与他同功一体之人。起用朱胜非,他必能使诸将同心协力,确保沿江防线的安全。”
  见赵构亲自写信给胡安国解释,秦桧又授意继续侍御史江跻上章议论。江跻的找出的理由则是朱胜非乃是一介文人,不懂军事。
  八月五日,胡安国觐见赵构时,突然又旧事重提,请求赵构把靖康之难时不能守节的“僭伪派”大臣逐出朝廷,并向赵构举荐由李纲出任同都督江、淮、荆、浙八路军事之职。
  赵构问胡安国:“卿何以知李纲能担此大任?”

  胡安国答道:“宣、政年间,李纲还只是个小官,却敢上章言水灾之事。”
  赵构无语,这叫什么理由?胡安国答非所问,急不择言,终于惹怒了赵构。
  “李纲就是凭借这个博得名望,况且我也让他当了宰相。李纲当年解太原之围,让手下士兵往前线冲,自己和属官却躲在怀州,与太原前线相差数千里。李纲为人只会务虚名而处实祸,叫他做宰相只会祸国殃民,而且我也让他当了地方帅臣,也不算大材小用。”
  说罢,赵构拂袖而去。
  第二天,赵构将自己与胡安国的谈话告知宰辅大臣,秦桧心里有鬼,连个屁都不敢放。
  最终,两派斗争的结果是产生出了一个妥协的方案,由孟庾出任同都督江、淮、荆、浙八路军事。不论是从人望还是从才能上来看,孟庾既不如李纲,也不如朱胜非,用他肯定是不合适的;但从派系斗争的需要上来看,他是两方阵营都能勉强接受的人选。
  第一回合,吕颐浩和胡安国算是打了个平手,而秦桧仍旧还在幕后。
  吕颐浩自然是不会就此罢休,八月十一日,他又就朱胜非的事问了赵构的态度。赵构道:“朱胜非拜相才三日,就遇上苗傅、刘正彦作乱,当时多亏他周旋调护,这些事朕岂不知?现在不得已取消了对朱胜非同都督的任命,朝臣中也颇有人上章为朱胜非鸣不平,只有一、二个台谏官持不同意见。可以先给朱胜非安排一个临安府的宫观闲职,并让他当经筵官。”

  吕颐浩闻听后心中大喜,赵构这是换一个方式召朱胜非入朝。
  吕颐浩立即拟好了任命朱胜非为提举醴泉观兼侍读的文书。按朝廷的正常程序,此任命书应当下到中书门下省,省内的官员如果有异议,可以行使封驳之权。而胡安国此时任给事中之职,他有权把任命书压住不发,申请再议。因此,吕颐浩特意避开了胡安国,把任命书交给了自己这一派的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黄龟年,让黄龟年走完流程,发了下去。
  消息传开后,胡安国勃然大怒,吕颐浩不仅是剥夺自己的职权,更是破坏朝廷纲纪。胡安国立即上了一道措辞严厉的奏章,以辞职的方式表示强烈抗议。
  在辞职奏章中,胡安国再度重申不能用朱胜非,而且态度非常强硬,甚至威胁赵构说:“春秋时期,君主的行为不当,臣下可以废黜君主”,还表示自己决不与朱胜非同朝为官。
  赵构看了之后大怒,杀机顿起,恨不得立马干掉胡安国。不过,在经历了陈东和欧阳澈事件之后,赵构成熟了很多,士大夫是杀不得的,杀了成就的是他们的名声。
  因此,赵构并没有动胡安国,只是不理会而已。胡安国得不到答复,干脆往家里一躺,不出来了。
  远在绍兴的朱胜非收到消息后,立即上书赵构要求回乡养老。好你个吕颐浩,两年不见你长见识了,居然拿老子作为你和秦桧争权的筹码。作为一流的政客,朱胜非算是秦桧、吕颐浩等人的前辈,吕颐浩那点伎俩岂能瞒得了朱胜非。
  赵构坚决不允,为此还给朱胜非下了一道抚谕诏:“卿所作所为,于礼义并无违背,大可不必在意他人的流言;君臣之间相互信任,纵使有人议论,又何伤大体?”
  这道诏书表明赵构已经铁了心要召回朱胜非,胡安国的力阻已经起不了作用了。
  至此,双方的第二回合战斗基本结束,吕颐浩已经胜利在望了。
  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打乱吕颐浩的计划,动摇了赵构的决心,差点影响了双方第三回合的胜负。
  八月十六日,朝廷突然接到了刘光世的奏报,在奏报中刘光世称早年被扣押在金国的南宋使臣王伦被放回来了,并且带来了金国有意息兵议和的消息。
  赵构的内心充满了疑惑,他已经被金国忽悠怕了,生怕金国还是继续使用以和谈佐攻战的故伎。但赵构又心怀侥幸,万一金国真的有意和谈呢?

  赵构实在无法作出准确的判断,于是,他立即下诏命王伦火速赶往临安府,他迫切需要从王伦口里知道更多、更详细的情况。
  本来,赵构已经倾向于吕颐浩的意见,准备用朱胜非取代秦桧,但现在他又犹豫了,如果金国真有息兵议和之意,那还是把秦桧留下为好,或许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只是用这个人的时候,必须严加提防。
  吕颐浩觉察到了赵构态度的微妙变化,他也开始忧心忡忡。如果赵构为了议和又转而决定留下秦桧,则他的一切努力都将白费。于是,吕颐浩又多次在赵构面前游说,设法坚定赵构的决心。
  绍兴二年八月二十一日,胡安国这个洛学教主最终被赵构赶出了朝廷。至此,第二回合较量结束,吕颐浩取得了胜利,如愿以偿地挤掉了胡安国。第三个回合即将开始,秦桧和吕颐浩将在这最后一个回合里分出胜负。
  胡安国离朝,是秦桧无法忍受的损失。于是,秦桧一党纷纷上书,要求赵构收回成命,继续留胡安国在朝廷。
  赵构不为所动,对秦桧一党的上书不予理会。
  在秦桧的支持者的一片反对声中,朱胜非应召来到了临安府。赵构命人以隆重的礼节迎接这位患难之臣重返朝廷。
  朱胜非觐见时,赵构对他嘘寒问暖,关切之情溢于言表,并且还特别说明:“此前让卿承担苗刘兵变的责任,罢相降职,这不是出自朕意,卿应当能够体谅。”
  朱胜非此时的官职还只是提举醴泉观兼侍读,但赵构却下了一个在宋朝绝无先例的命令,特许朱胜非上朝时位列于宰相班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