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眸成都三千年》
第6节

作者: 盗帅点蚊香
收藏本书TXT下载

  历史的变化总是惊人的相似,如果说周朝取代商朝伴随着古蜀杜宇王朝取代鱼凫王朝,那么,东周与西周的交替,同样伴随了一次古蜀王朝的更替。
  大约公元前7世纪初,蜀国出现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件。《蜀王本纪》对整个事件的经过记载如下:“望帝积百余岁。荆有一人名鳖灵,其尸亡去,荆人求之不得。鳖灵尸随江水上至郫,遂活,与望帝相见。望帝以鳖灵为相。时玉山出水,如尧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鳖灵决玉山,民得安处。鳖灵治水去后,望帝与其妻通,惭愧, 自以德薄不如鳖灵,乃委国授之而去,如尧之禅舜。鳖灵即位,号曰开明。”

  上面的故事充满着荒诞的神话色彩,尤其对鳖灵来历的描述。实际上鳖灵不可能死而复活,其作为荆人也不可能在死后逆流而上漂流至杜宇王朝都城郫附近。从这段文字分析,开明族很可能是来自于川东的某个民族,熟悉水性,善于治水。最初到达川西时居住在乐山一带。进入成都平原后,归属于杜宇王朝统治。成都平原是一片复合冲积平原,夏秋之际,山洪经常爆发,肆虐着成都平原。自古以来,治水就是蜀人生活中的重要大事。中国历史中的上古时期,善于治水的能人也往往能成为百姓的领导者,比如大禹。杜宇王朝末期,成都平原经常遭受特大洪涝灾害,杜宇王朝无能为力,便开始选拔治水人才。从“荆”而来的开明则最后挑起了这个重担,开明也被杜宇王朝拜为“相”。开明带领蜀人决开玉垒山,经过多年的大力治水,使得蜀民得以安居乐业,因而得到广大民众的拥戴。随着开明影响力和功绩的增长,自然对杜宇的王权构成了威胁,“相”与“君”之间的矛盾便开始爆发。

  通过开明、杜宇双方长期的明争暗斗,开明一族经过精心的策划,在某一天,终于让杜宇在武力胁迫之下被迫让出了王位。
  开明的成功,更像是某种“政变”。各种记载中关于杜宇由于开明治水有功,故“ 委国授之“、“遂以国禅”

  等说法,以及杜宇与开明妻通而有愧,于是禅位于开明的说法,极不可信。中国历代的王朝更替,基本没有出现主动禅让于外族的现象,主要是通过斗争而来,比如战争、政变、胁迫、谋篡。而开明与杜宇的更替很可能是其中的一种。通妻、羞愧、禅让的说法,很可能是开明在取得统治后出于“美化”己方的目的。即使开明的离奇身世也可能是对外神话宣传的结果。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将出身进行神话的开国帝王比比皆是,这只是加强自身统治的一种政治手段。当然,杜宇王朝经过几百年的统治后,末代君主开始变得无能,渐渐失去民心,这也很可能是开明取而代之的重要因素。

  杜宇灭亡后,《蜀王本纪》曾载:“望帝去时子规鸣,故蜀人悲子规鸣而思望帝。”《太平寰宇记》记载:“望帝自逃之后,欲复位不得,死化为鹃。每春月间,昼夜悲鸣。蜀人闻之曰:‘ 我望帝魂也。’”《华阳国志》也隐晦地记载:“(望)帝升西山隐焉。”从各种记载中我们大概可以知道,望帝在失败后很可能像鱼凫势力一样,逃亡于成都平原西部山区,后来曾试图卷土重来重新夺回王位,但最终失败,从而悲愤而死。这也从侧面进一步证明,杜宇与开明之间,并非禅让。

  民间后来衍生出杜宇的灵魂幻化为杜鹃的传说,“望帝啼鹃”、“杜鹃啼血”也成为了凄美动人的民间神话故事。唐代众多诗人皆有对杜宇化鹃的描述和感慨。李白在《宣城见杜鹃花》曾有诗云: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胡曾《咏史诗·成都》:
  杜宇曾为蜀帝王,化禽飞去旧城荒。
  年年来叫桃花月,倾向春风诉国亡。
  罗邺《闻子规》:
  蜀魂千年尚怨谁,声声啼血向花枝。
  满山明月东风夜,正是愁人不寐时。
  杜甫也曾在《杜鹃行》一诗曰“古时杜宇称望帝,魂作杜鹃何微细。”此种心境描述,正是表达了后人对杜宇的无限同情和哀思。
  西周末年,中原王朝西周在周幽王的统治下内外交困,“烽火戏诸侯”的闹剧更是成为西周灭亡的前奏。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缯国与犬戎攻入镐京(今陕西西安),周幽王被杀,其太子宜臼被立为王,是为周平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或春秋、战国)。大约100年后,蜀国的开明王朝也开始拉开序幕。

  关于开明王朝的记载,据《华阳国志》所说开明氏“凡王蜀十二世”,以及《路史·余论》 所说“ 开明氏传三百五十年”等,说明开明王朝共经历了十二代君主,统治时长约350年左右。第一世开明帝也称丛帝,年号“万通”。丛帝后有卢帝、保子帝、开明尚,这是12世开明君主中可考出名字的4位君主的名称。
  开明王朝建立后,前期继续沿用了杜宇王朝的旧都郫作为都城。直到开明九世将都城迁移至成都。《路史·余论》卷1有记载:“开明子孙八代都郫,九世至开明尚,始去帝号称王,治成都。”至于开明九世移都还有一段传说。话说有一天晚上,开明君主梦中见到都城的城郭向东南方向发生了迁移,醒来后认为这是“上天神意”的安排,从而决定把都城迁往成都。《华阳国志》对此作了记载:“ 开明王自梦郭移,乃徙治成都。”当然,这个梦到底做没做我们不得而知,事实上很可能是开明九世的一个措辞。关于开明前期的都城也存在另一种说法,《太平御览》曾引用《蜀王本纪》载:”蜀王据有巴蜀之地,本治广都樊乡,徙居成都。”广都樊乡即今双流华阳一带。《蜀王本纪》也曾记载说开明五世将都城迁至成都。关于以上两种说法,目前暂无精确的考证。无论如何,开明王朝时期,成都再次作为蜀国的都城已成公认的事实。

  无论是开明五世还是开明九世移都成都,这个时候“成都”这个名字便开始被采用。假如以开明王朝每代君主平均统治时长为30年计算,这个时间大约为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5世纪。至此之后,成都这个名字一直沿用约2500年至今而未曾改变。
  成都的得名,很可能是蜀人受周人的影响,宋《太平寰宇记》有述:“以周太王从梁山止岐山,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之曰‘成都’”。
  开明王朝建立后,古蜀国力达到其最为强盛的时代。政治制度采用君主世袭制,官职制度基本采用了类似中原王朝的制度。同时,还建立了完善的礼乐制度和祭祀制度。“立宗庙,以酒曰醴,乐曰荆,人尚赤”,“其庙称青、赤、黑、黄、白帝”,处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那样一种全盛时代。
  除了少部分上层统治阶级外,广大被统治者被编制固定在一种称为“ 五丁”的社会组织中。所谓“五丁”,从文献记载分析,主要使用于各种劳役,如凿山开道等公共工程、王室迎送等,其中的成员称为“ 五丁力士”。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