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月已成往事》
第21节

作者: 求不得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中间胡婶的儿子回来了一趟,匆匆的说了几句话,留了一点钱就又走了,厂里任务重,必须住厂。
  每天晚上胡婶都会到门前的小坡上往厂子那边看一会儿,能看到那边的灯光,火光,大烟囱冒着滚滚的浓烟。
  “你是从庄河迁过来的?”
  “是,局里给盖戳办的手续,都办过来半个月了,始终没落好。”
  “就你们娘仨?你男人呢?”
  “……,死了,九月份死的。”
  “你现在住在哪里?”
  “亲戚家。”
  “回去等通知吧,不要离开居住地,这一两天就有消息了。”
  “同志,我两个孩子都小,现在买粮都要户口,这么不上不下的真的没法过了,能不能帮帮忙?”

  “这是国家政策,你的情况我个人是理解的,但是得按政策办事。你回去吧,也就是一两天的事情。”办事员给张景义的材料上盖上了一个方型的蓝色戳印。
  如果张景义识字,会看到戳上的字本户迁转,本溪县,农业户。可惜,张景义不识字。
  “所有城镇内无业户,一律就近安置到农村去,组建人民公社,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从这一天开始,全国的老百姓被分成了农业户和城镇户,城里买粮凭票,不得向没有户口的人卖粮。农村没有粮本,吃公社集体食堂,不要钱,当时叫吃饭不要钱,努力搞生产。

  回到胡婶家里,胡婶问“给办了没?怎么拖了这么长时间,不应该呀。”
  张景义说“问了我住哪,给盖了戳,说一两天就有准信儿,叫我不要离开这,等着。”
  胡婶说“那就好,那就好,落了就好了。我还真有点舍不得你这个小丫头了,以后要常来串门。金宝儿,以后就在姥姥这住好不好?”
  刘金荣看了看胡婶“我要跟妈妈住。”
  就这样满怀希望的等了两天,第三天下午,两个工作人员敲开了胡婶家的房门。
  “张景义一家三口是在这借住不?”
  开门的胡婶说“对对,让等消息,这都不敢出门。定下来啦?这可就好了。景义,小张,政府的同志来啦。”

  张景义抱着刘金荣从里屋出来“来信儿啦?”
  工作人员看了看张景义“你是张景义?”
  张景义点了点头。工作人员说“收拾收拾,给孩子穿厚实点儿,拿好东西,车在外边等着呢。”
  张景义愣住了“去哪?”
  工作人员说“送你们去落户口,你抓点儿紧,人都等着呢。”

  张景义点头答应“好,马上好。”把刘金荣交给胡婶,进屋去收拾东西,很快就打了个包袱让刘照丰背着,自己费力的拎着两个皮箱出来。
  一个工作人员看了看张景义的箱子“你家以前是干什么的?”
  张景义说“我先生是县上的干部,我们是军属,我大孩子在部队上。”
  这个工作人员扭头看另一个“是不是搞错了,干部家属,还是军属。”
  那个看了看手里的材料“没错,赶紧走吧,再不走到那边天都黑了。”
  工作人员帮着张景义提着箱子,张景义抱着刘金荣,笑着和胡婶告别,跟着工作人员来到外面。一辆大解放,车上已经或坐或站的挤了一些人。
  工作人员走过去“都让让,让开点,这有女人和孩子。”
  把皮箱放到车上,放倒一个,把刘照丰举上去放到皮箱上,再把刘金荣抱上去,然后把张景义扶上车,说“你就抱着孩子坐在箱子上,抓稳啊。车不停不要站起来。”
  大汽车轰隆隆的跑在路上,好在车上人不少,张景义抱着刘金荣搂着刘照丰坐在箱子上,周边上的人挡住了寒风,到是没感觉多冷,不过她这么坐在中间,也看不到外面,更不知道这是要去哪里。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天已经蒙蒙黑了,迷迷糊糊的张景义抬头看了看,身边的人全是一脸麻木的样子,没有人说话。
  从市内出来,大解放整整跑了一个半小时,终于拐下了国防路,顺着坑坑洼洼的村路压过两条小河,进了一个村子。村子中间的土坝子上点着灯泡,一些人门里门外的站着,看到大解放开过来有人喊“来了来了,到了。”
  大解放在坝子边上停下来,工作人员跳下车走到后边喊“到地方啦,下车吧,都慢着点,一个一个下。男的先下,女的和小孩后面下。”
  车上的人木然的下车,有些手脚都冻得僵了,没人搀扶怕是要摔到。这样的天气站了这么久,没人敢直接跳下去,别看车实际上不高,跳下去脚和腿会疼得要死,甚至发生意外。

  张景义和两个孩子最后被扶了下来,工作人员把她的两个皮箱拿下来放到她身边,有点可怜的看了她和孩子一眼,说“把东西看好。得抢,得学着抢,记着没?”
  张景义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工作人员叹了口气摇了摇头,想说什么,想想还是没说,关上车厢板扭头喊“曹书记,我任务完成了啊,人都交给你了我就回了。”
  胡子拉茬的曹书记叼着根烟袋,笑的满脸上都是深深的褶子“崔同志这就忙着走啊?喝口水歇歇吧?”
  崔同志摆了摆手,又看了张景义一眼,爬上驾驶室,大汽车轰的一声走了。
  曹书记抽了口烟。左右打量了一下,咳了一声说“嗯哼。同志们,都是大老远来的,响应国家的号召,那咱以后就是一家人了,一个锅里搅马勺,工作上要相互帮助,生活上要互相照顾。
  我姓曹,组织相信我,让我来当这个大队的书记,以后呢,我认真工作,希望你们也能认真工作,共同完成上面的任务。下面我点名,听到的吱一声。”
  张景义转头四下看了一下,场院里站着不少人,大都是一家一家的,也有单独一个人,先前来的家庭也有不少带着孩子的,大的十几岁,小的还有比刘金荣还要小的。所有人都茫然的看着曹书记。
  念的都是各家户主的名字,点到名字的人家答应一声,念了几家就会有人来把他们带走,有两家人的,有三家人或者四家人的,也不知道是什么规律。张景义就开始紧张,紧紧的抱着孩子。
  终于点到了张景义,曹书记打量了张景义几眼“你男人呢?”
  张景义说“死了。”
  曹书记皱了下眉头“你是安东那边过来的?怎么跑这头来了?”安东地区有沿海口音,和本溪这边区别有点大。
  张景义说“户口迁过来了,刚给落。”
  曹书记扭头对后边一个男人说“这不是扯淡呢吗?她这样的,瞅这小身板,还带俩孩子,这能干啥?一瞅也不是干活人哪。”
  那个男人走上来看了看张景义“家里还有什么人没?”
  张景义说“有弟弟,在青堆。”
  那男人问“这边呢?这边没人啦?”
  张景义摇了摇头“我孩子在部队上。”
  男人看了张景义几秒钟,扭头对曹书记说“来都来了,还能退回去呀?看着安排吧。”

  曹书记皱了皱眉头,又点了两个名字,说“你们几户分到老霍家,跟着去吧,安顿好,明天一早来场院开大会。”
  边上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背着手披着袄子蹲在地上,这会儿站起来说“走吧,把东西拿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