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考古将上古历史逼到了十分尴尬的角落》
第23节

作者: 向秋多吉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20-08-04 22:51:57
  我们来看看让西方和印度都高丨潮丨的摩亨佐达罗城,距今四千六百多年,离良渚整整完了近五百年。
  我觉得西游记里总在说距今五百年前,恐怕是有些根源的。
  对比一下良渚:
  这两者之间可以说是运用了同一种造池方案和技术,而这个摩亨佐达罗城最出名的就是被核弹毁灭了。
  而这件事,如果对应到上古时代,应该是十日并出,后羿射日的时代,以山海经里对应的时代是海内经: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
  日期:2020-08-04 23:49:45
  看到这些证据后,我们再来看一个证据,有关三星堆,当时古埃及的一个陵墓中发现了四川的蜀绣,这个事件在中国并没有多少人知道,是我去参观金沙时听解说讲到的。
  后来发现在汉代班超的时候也在西域发现了四川产生的一种竹杖,他询问下了知,是通过身毒(印度)买到的。
  根据这两条线索我们可以推导出,四川到印度,印度到西域,然后再到古埃及的一条上古商业走廊。
  由此也可以说,四千六百年前,良渚的工匠们一路向西,创造 了石家河和石峁城市,与三星堆也有很明显的关系,(具体什么关系现在还不好说)
  然后一路抵达今巴基斯坦,创建指导了,摩亨佐达罗城。这条线路从商业证据上是完全没问题的。

  古印度历史上就没有一个固定的国家,而是分裂的各个区域,与六千年到四千年的中国差不多,只不过他们一直到阿育王之前都保持 着那种状态,所以印度的所谓古文明,也很有可能是由华夏传过去的。
  日期:2020-08-05 16:06:46
  说起印度文明 ,青铜器比我们晚了近一千年,城市也晚了一千多年,文字就更别说,距今三千年前的佛陀时代都还没有文字,而华夏可识别的水书在四千年前,不可识别的文字在九千年前。
  印度文明 的核心是瑜伽学派参悟天人合一的理论,在后来深深的影响着佛教,两者在理论上有非常多的相识,但是又有很明显的判别。
  而华夏的天人合一是在农耕发展的观察中创造了历法,历法并不是很多人想象的只是为了四季更替,历法更是揭示出了天地运转的规律,人们发现顺着这个规律则很多事都容易完成,而违背这个规律则很多事都困难,于是参悟这个规律中发现了太极图。
  又顺着太极图,找到了天人合一的体验思想。
  其实道和佛两家,都在追寻一个终极之道,不过是表述方法不同而已,这就是东方的文明的最高表现。因为人的进化并不是依靠外器世界的发达,更不是依靠所谓的自由思想,而是精神上的进步与升华。

  所以当西方人搞不明白为什么郑和下西洋不去找殖民地浪费统治全球的机会时,正如现代中国人看不明白历史上文明与野蛮的区别。
  日期:2020-08-05 16:26:04
  印度与华夏之间的联系远不止于此,
  我们看看摩亨佐达罗城被核了之后,同一时代两地的描述:
  传诵公元前3000年之史迹的大型叙事诗《摩诃婆罗多》就是其中之一,诗中描绘了英雄亚斯瓦达曼向敌人发射“连神都难以抵抗的亚格尼亚武器”:“箭雨发射于空中。整捆的箭像耀眼的流星一样,化成光包围了敌人。突然,黑夜笼罩住巴达瓦的大军,因此,敌人就丧失了方向感。”“太阳异动,天空烧成焦黑,散发出异常的热气。象群被此武器的能量焚烧,慌忙地从火焰中四处逃匿。水蒸发,住在水中的生物也烧焦了。”“从所有角落燃烧而来的箭雨,与凛冽的风一同落下。敌人的战士们,就像遭到比雷还猛烈的武器。而烈火所烧毁的树木也一一倒地。被这种武器焚烧的巨象群倒在附近,并发出惨痛的哀号声。被烧伤的其他象群,则像发疯般地四处奔逃,寻找水源。”

  而在几乎同一时代华夏大地也有另一个神话传说描述:
  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焦枯,尧命羿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乌皆死,堕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
  NASA华裔科学家赵丰教授认为 [1] :后羿射日事件其实是一次彗星撞击地球事件,类似于1994年levy-9彗星撞击木星事件的缩小版。因为彗星质地松散,当彗星被行星捕捉,在潮汐力作用下会发生解体成为一串天体,所谓九日,正是彗星解体为9块。9块天体进入地球大气层后,因摩擦灼热成为似“太阳”的发光发热体,这便是山海经中“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接着这些看似“太阳”的物体便会很快一一撞击地球,因为彗星质地松散,撞击行星后并不会留下明显的陨石坑,所以陨落之处一片焦黑泥烂,这便是山海经中“羿射九日,落为沃焦”的原因。

  两者的共同点就是都是太阳异动,前者有箭雨后者有十日,前者是烧毁的树木倒地后者是草木焦枯,民无所食。
  更重要的是羿射九日,落为沃焦,会否有一个刚好落在了摩亨佐达罗城里?因此箭像流星,化成光包围敌人,这是否就是当时全球都遇见了一场陨石雨,而华夏认为是后羿射下来的,印度认为是英雄亚斯瓦达曼向敌人发射“连神都难以抵抗的亚格尼亚武器”
  只不过是同一现象的不同描述罢了。
  日期:2020-08-05 19:50:19
  分别出土于我国洞庭湖区的坟山堡、汤家岗遗址,太湖流域的崧泽文化,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山东的大汶口文化,以及辽宁小河沿遗址南台地的某些陶器或玉器上均见到与高庙文化完全类同的八角星纹。特别是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的七八千年以前的双猪玉龙和四至六千年前的含山玉片等上的“八角星纹”神秘图纹困扰学术界数十年之后,我于2007年7月在首届国学岳麓高峰论坛上首次提出:它就是由四个同等于《周易》的“卦”的意象形水文字“山”围着一个正方形四边巧妙排成“如山之出云,连绵不绝”的水书(《连山》)八山太极图(该文获此次论坛优秀论文并刊于《国际易学研究》第十辑)。因《山海经》云:“伏羲氏得《河图》,夏后氏因之曰《连山》。”故疑其亦与伏羲大易之太极有渊源!

  佐证一:玉版图中心有一正方形,外有一圆,这是古代伏羲易原始太极图的“重天地”的第一特征。“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翼玄》云:“易方圆二图,天地相为体用也。”又称:“盖易者,方圆二图合于一者,以圆包方,地在内,浑天象也。”《翼玄》复云:“易图方圆合一者,地在天中,浑天象也。”观玉版神图,确有“内方外圆”的“浑天”
  之象!这说明含山玉版图纹定是一幅“浑天象”太极图。《皇极经世》引吴纳注:“《衍义》曰:‘先天八卦之图,圆者为天,方者为地。体分乎两,用合乎一。天地万物之理,尽在其中矣。’”“圆图主天地之数,万化生于阴阳,方图主万物之数,万事生于消长。”(《皇极经世》)
  再云:“按方圆二图,皆与《河图》五十居中,虚含四生四成,而各因之以起数者相准,盖外以流化运事,数周于万…。”可见,图中方者为先天太极之核心,表示大地,寓意化生万物。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