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北宋——历史并不遥远》
第3节

作者: 在你心河
收藏本书TXT下载
  如果说,在离家之前,他还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那么在他经过这段时间的挫折与磨难之后,他已经成为了一个沉默少言,可以战胜一切的人。
  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转变,有的人穷极一生也无法完成,只有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世界宛如一盘棋,所有的人都在其中进行厮杀博弈,有的人会在中途被淘汰,有的人则顽强的一路坚持到最后。
  只有坚守信念者,才能被时代所留下。
  人生没有无用的经历,正是这段经历让赵匡胤从外在的转变真正转换到心的转变,对他而言,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所谓成长,就是当我们经历伤痛或者挫折时并不是一味的退缩和逃避,而应该是从中寻求各种方法去接纳,去抚慰这些生命中的不完美时刻,而那些看似的伤痛都会潜伏在你的潜意识里不断的鞭策着你。

  是的,容颜会老去,金钱会流失,而别人永远不能左右你的正是你那颗富有顽强生命力的心。人生哪有不坎坷,但我们依旧要坚守信念,选择希望。出海的渔民并不知道鱼群在哪里,但他们依然选择出发,是因为他们相信会满载而归,人生很多时候坚持才有机会,有了机会才会有希望。
  正是这一切的转变,让赵匡胤决心回到北方,重新开始当初离家时的理想。这一次他将不再依靠父辈的资源,从自己做起,从一步一步开始做起。
  当赵匡胤准备回到北方的那个夜晚,他环视着周边的一切,回想着在这里所发生的总总经历,他想到,也许有一天我还会回来,但待到那一天,这里的一切都将改变。
  我踏上这条路,就将永不回头。
  日期:2020-08-29 14:58:43
  公元947年,这一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常的年份,赵匡胤离家出走后,他的家乡紧接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变化来源于耶律德光。
  入主中原后的耶律德光终于迎来了他放任士兵烧杀抢掠的恶果,在他的思维里,这些汉人只能默默的忍受他们的折磨并无条件的屈服,他认为他已经彻底的征服了这个国家和它的民众。
  可他错了,原来在他眼里的这些下等人,这些奴隶也会反抗。当生存成为一种奢望,愤怒达到极限时,反抗是唯一的道路!
  于是各地军民揭竿而起,纷纷以将契丹人赶出中原为己任,这使得他们空前的团结在一起,仅仅几个月时间各地发生了上百起暴乱,成千上万的人参加了反抗,这其中包含各地农民与士族。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耶律德光终于不堪重负,无力挽救危局,只得无奈撤兵返回契丹本土。
  (历史再次证明,只要我们民族自己不折腾自己,团结在一起是没有什么困难不能解决的)
  契丹人走了,后晋也亡了,时任河东节度使的刘知远见中原无主,政治空白,便立即于太原登基称帝,定国号为“汉”。这就是五代中的第四代,史称后汉。
  日期:2020-08-29 19:59:30

  这里我有必要说一下耶律德光的结局,回国之前,耶律德光瞭望南国大好河山,发出了汉人为何如此难以治理的感慨,带着无限的不甘与落寞他病死在了回国途中(杀胡林),再也没能活着回到自己的国家。
  这位辽朝的第二位皇帝就这样以悲剧的方式结束了他的一生,后世的多数史学家认为他的功绩已经超越他的父亲—辽朝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但这并不是我们讨论的范围,是非功过,公道自在人心。他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开拓者”,但他也的确不能算做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直到死亡的那一刻,他也没能想明白汉人为何如此难治,明明我的骑兵才是当世最强,我的军队是天生的战争机器,可为什么?我还是输了。
  其实答案很简单,暴力从来都不是彰显强大的方式,只有尊重他人,他人才能尊重你,当我们这个民族在受尽凌辱时,我们骨子里的坚毅,我们的不屈服,我们的风骨,都在我们心底深处呐喊!
  可惜的是,耶律德光如果能早点明白这个道理,倒也不用客死他乡,但他永远不会知道了,不光他不知道这个道理,他的子子孙孙们也没明白,他们将带着仇恨的眼光在今后继续对中原虎视眈眈!
  947年夏,耶律德光的尸体被以腌制契丹肉干的方法成为干尸运回辽国,史称帝羓!他也光荣的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且唯一一个干尸皇帝。
  日期:2020-08-31 20:40:43
  第三章.征途
  离家两年后的赵匡胤重新回到了家乡,看着幼年在青石板上刻下的棋盘,他知道自己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少年。

  后汉乾佑元年(948),河中地区三镇联合叛乱,身为国家三军统帅的郭威正在营帐里苦苦思索平叛对策。
  就在此时,手下军士前来报告,一位自称是禁军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儿子的人前来投军。
  嗯?赵弘殷的儿子?他老子就是禁军军官,不去投靠他老子,跑我这里来干嘛?这让郭威顿时来了兴趣,他决定见见这个人。
  于是他走出自己的营帐,看见了一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饿的)但眉宇之间颇有几分英气的人。郭威很纳闷,这个人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高干子弟,他来我军的目的在哪里?莫非是个奸细?
  带着疑问郭威走到赵匡胤的身前,问他:
  你是赵弘殷的儿子?来干什么?
  赵匡胤平静的答到:
  是的,我来这里只为投军,上阵杀敌,建功立业。
  郭威有些吃惊,他明白战场意味着什么,但眼前这个年轻人语气坚定,并不像是随口而答。于是他接着问出:
  行军打仗可不是儿戏,随时可能战死沙场,你不后悔?
  郭威希望用这样的话语吓唬这个年轻人,让他知难而退。
  赵匡胤回答:
  大丈夫为国效命,马革裹尸,有何后悔。
  郭威有些意外,他盯着这个人的眼神,看见的全是坚定。这让他不敢小看眼前的这个人,接着说出:
  我的军队里并没有可以提供给你的军职,你求何位?
  只求能做一名普通的士兵。再听到这样的回答后,郭威明白了,眼前的这个人并不是投机取巧,不知所谓的,而是真正前来投军的。
  由于赵匡胤给他的印象实在太深,他并没有把赵匡胤随手安排在那个部队,而是让他放在身边,做自己的亲兵。
  就这样,赵匡胤开始踏入军伍,成了一名军人,等待着他的将是无尽的传奇。
  日期:2020-09-01 00:14:53
  自从军以来,赵匡胤很快在部队里展现出了他的天赋与才能,相比于其他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士兵而言,他在军中显得是格外突出。
  这一路他不仅作战沉稳冷静,勇猛精进,此外他还是一个熟知兵法谋略的人,在每一个重要的关口他都有自己独到的分析与见解,从不莽撞行事。
  更为重要的是,他还是一个讲义气,明事理的人,即便是自身拥有着一身高超的武艺(这一点很重要),他也从不会自视清高喊着兄弟们向前线冲,自己原地不动。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