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水浒,108种思维命运和结局,冯一楠重聊水浒传》
第49节

作者: 冯一楠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20-11-02 17:36:11
  四十五 、人杰之识得进退可攀龙 地进星出洞蛟童威 地退星翻江蜃童猛
  在传统文化的传承里面,洒扫进退应对,是一个读书人从小就要学习的基础,这几件事表面的理解,当然是作为打扫房子,做家务事,接送客人和回答长辈问话的基本礼节。但是实际的内涵远非如此。
  洒扫进退应对是人生修行的基层,也是人生修行最难做好的三件事,这三件事情做好了,在传统社会立足并过得比较好是毫无问题的。这话怎么讲?
  大家看金庸先生写的小说,功夫最高的是无名扫地僧,虽然是武侠小说,但是金庸先生的书好,正是因为他的很多描写基于传统文化。在禅宗里面,六祖慧能禅师刚开始学习时,做的就是厨房打杂的工作。琐事是最能练心和清心的,所以扫地,其实扫的是人自身的心地。而如果养成一个习惯,每天早上起床后先打扫一下自己的屋子,那一天心情都容易保持愉悦,这个诸君不妨一试。
  应对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过去的人际关系社会中,往往比较难处理的是什么时候说,什么时候不说,说了又该说什么,不说什么。所以为什么三国里面的贾诩这么被人推崇,就是因为这个人很懂得应对。所以聊到这里再提一句,很多就历史和演义争论不休的读书人,其实没必要去做那个事,罗贯中写《三国演义》的目的本身就不是为了写历史,历史已经有了一本《三国志》在那里摆着,而嘲笑只看演义不看正史的朋友更是莫名其妙。三国作为一个很短的历史,如果没有《三国演义》的影响力,有几个人又会对三国感兴趣?所以每每看到很多抨击罗贯中先生的人,小子这里作为获益于三国演义的人,当为罗先生一辨。

  能拿捏好应对的人,都是做好了扫洒进退前面两项的人,因为人的嘴,本来就是为了满足欲望而存在。嘴的存在,无非三个意义,吃饭,亲嘴,说话。前面两项也还罢了,很多人说话,是为了显摆自己聪明,能耐,又有很多人说话,只管自己痛快,不管听者感受。这都是没有清心火的表现,也就是扫洒做得不好。而不该说时多嘴,该说时却一言不发,这就是不懂得进退。所以如果扫洒进退应对这三样事情做好了,那你也会有贾诩一样的智慧。

  现在聊到水浒里面的一对兄弟,施耐庵先生写得明白,一个是地进星,一个是地退星,也就是说从这对兄弟身上,我们可以看明白进退二字。而无论是蛟还是蜃,都是龙之属,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所以最后这两兄弟和人中之龙李俊一起,出海快活去了。可以说是水浒传里面结局最好的人物和兄弟。
  两兄弟出场,是在《梁山泊吴用举戴宗 揭阳岭宋江逢李俊》这一回,“宋江答礼道:“两位大哥请起。这里正是那里?不敢动问二位高姓?”那大汉道:“小弟姓李,名俊,祖贯庐州人氏,专在扬子江中撑船艄公为生,能识水性,人都呼小弟做混江龙李俊便是。这个卖酒的,是此间揭阳岭人,只靠做私商道路,人尽呼他做催命判官李立。这两个兄弟,是此间浔阳江边人,专贩私盐来这里货卖,却是投奔李俊家安身。大江中伏得水,驾得船。是弟兄两个,一个唤做出洞蛟童威,一个叫做翻江蜃童猛。”

  一个叫威,一个叫猛,而且是姓童,这就十分妙了,道家练一辈子,讲究的是返天籁,也就是求得本真,如同婴儿。所以老子在《道德经》里讲,“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这两个人占了个童的姓,而且还有威猛,这就难怪一个是翻江的蜃,一个是出洞的蛟了。很厉害的人物。
  至于出场之后一直表现不多,直到最后不愿意做官,知时而进,知时而退跟着李俊远赴海外,没有更多的笔墨描写兄弟二人,一方面,可能是施耐庵老先生觉得在名字外号和结局上,已经把写这两个人物的用意写得很清楚了,另外一方面,也是诸君一路看来能看得到的,水浒传的架构实在是太大,施耐庵先生不知道费了多少心血,甚至后面部分是由他的徒弟罗贯中来续写完成。人的精力有限,如果在类似两人这样的地煞星身上再展开太多故事,恐怕也不是在那样的年代,毛笔书写的情况下容易的事情。何况水浒一书,妙在全写了,但是又好像什么都没写,所以另外一层考虑,其实也是施耐庵先生不愿意写得太明白,点到为止。

  总结:围棋也好,象棋也罢,均根由于传统文化,而在棋道之中,难就难在何时进,何时退。当局者迷,古之良言也。故能若威猛兄弟二人识得进退者,不亦人杰呼?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