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上的大兵》
第32节

作者: 金木土石
收藏本书TXT下载
  将这些材料按1:1的比例充分混合之后;
  把茄子却切成筷子粗,一厘米长的小段。
  一切准备工作完成,郭嵩阳将行军锅烧热,倒入清凉的菜籽油;
  当油温有五、六层热的时,倒入已经按比例混合好的蔬菜碎粒;
  将蔬菜碎粒爆炒到刚刚断生,立即起锅,摊入大盆之中放凉;
  然后再次在锅内倒入全新菜籽油,用酱爆的方式,将茄子快速爆炒,直到茄子变软起锅。
  这一步郭嵩阳非常仔细,因为用的酱不能多,不能真如酱爆茄子使用的量;
  酱的用量只是轻微让茄子具备酱爆的香味即刻。
  等蔬菜碎粒与茄子放凉,郭嵩阳将所有食材充分混合,然后使用白色纱布将所有食材包裹;
  郭嵩阳用尽全身力气,将纱布包裹的食材内部的水分与油脂,利用擀面杖用力压榨而出。
  当郭嵩阳打开纱布,一团色泽漂亮的馅料出现在面前;
  白色是白萝卜粒,红色是胡萝卜粒,嫩黄色是大白菜芯粒,黑色是木耳,棕灰色是香菇,而那些仿佛如剁肉一样充满所有碎粒之间产生的空隙则是茄子。
  馅料一共有五种颜色;
  郭嵩阳将葱花掺入到馅料之中,形成了白、红、黄、黑、灰、绿六种颜色;
  至于茄子的颜色跟香菇颜色一样,形成白、红、黄、黑、灰、绿六种颜色的底色,让其他几种颜色显得更加引人注目。
  最后,郭嵩阳在馅料之中加入一点点仔姜与大蒜末和食盐之后,加入一大勺香油搅拌均匀;
  郭嵩阳将饺子馅料制作好以后,他看了看孙玉伯,见到并不需要他,就转身开始擀饺子皮了。
  孙玉伯选用的食材是豆芽、豌豆、胡萝卜、黄瓜、香菇、土豆、汤池老酱。
  这次省军区炊事班比如大赛既没有肉类,也没有豆腐、豆干之类,让很多炊事班根本无法发挥全部手艺;
  但这有如何呢?战场上可不是什么都给你准备全的,不能因为东西不全而不为部队提供可口的饭菜。

  发挥创造力,发挥解放军战士的能动力一直是我军我党非常重视的一件事情;
  就如部队常说的一句话: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现在孙玉伯做的就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怎么也要为战士们提供一口可口的面条。
  孙玉伯将同等份量土豆与香菇切成比指甲盖还要小很多的土豆丁和香菇丁;
  将豆芽和豌豆焯水至断生,再将相同重量胡萝卜和黄瓜切成细丝;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孙玉伯开始了最为关键的一步;
  改造汤池老酱,将它改造成符合能与面条产生共鸣的杂酱;
  这汤池老酱,孙玉伯之前从不知道它的存在,甚至到现在,都搞不清楚这汤池老酱里面到底是由什么配料制作而成;
  所以他只有凭着自己的感觉来做,他知道,也许他做出来的并不是北京炸酱面;
  但那又如何呢?
  炊事班的目的是让战士吃的可口,而不是饭店的厨师,要做的正宗;
  也许今天他孙玉伯无疑之中就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炸酱面也说不准哦;
  这种炸酱面可以叫汤池老酱面,或者云南炸酱面;
  反正云南还没炸酱面这种东西,但不管什么面,这面条后面必须是一颗赤诚的心;
  汤池老酱首创于明洪武年间,至明崇祯年间,汤池地区一带家家户户盛行蒸制汤池老酱。
  清朝康熙年间,云南回归朝廷,云南府以云南特产进贡到京城,进献给皇帝,被列为宫廷贡品调料。
  汤池老酱选用汤池地区独特专有的“阴阳水脉”制作而成;
  汤池镇中央有一条小河,把镇子隔成两半,当地人在河两边各打一井,一边得硫磺温泉水,一边得深层地下凉水;

  天下温泉,以硫磺温泉为最,没有之一;
  地下凉水,水温四季恒定,凉而不冰;
  在热井水与冷井水交汇的地方,当地居民修建了一座万佛寺;
  制作汤池老酱的水就来自此处万佛寺,当地人称此水为“阴阳水脉”。
  以水脉拌以云南特产辣椒为主要配料、选用精品本土出产的大豆为主料,秉承百年传统秘方,用至少一年时间进行自然发酵,最终方才完成汤池老酱制作;

  而汤池老酱如摆放10年时间,则属于人间食材珍品,而进入当时贡品行列的汤池老酱具记载都是二十年以上。
  十年以上的汤池老酱色泽鲜艳、味道鲜美、辣中带甜、芳香可口,能开胃健脾、增进食欲、散寒祛湿、防治感冒。
  楚留香见到郭嵩阳与孙玉伯都完成了最重要的一步,心里也没有刚才那番担心与纠结;
  他知道郭嵩阳与孙玉伯肯定已经全力以赴。
  既然已经全力以赴,不管什么结果,都是最好的;
  最好的结果就是自己全力以赴的结果,哪怕最后是输;
  输也是最好的结果。
  既然不论什么结果都是最好的结果,楚留香就把注意力放在了18号炊事班身上;

  18号炊事班所属部队前身是山西青年决死队;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山西青年决死队并入八路军,成为一支坚定的革命队伍;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抗美援朝,这支优秀而卓越的队伍,抛头颅、洒热血,为祖国每一寸河山的安宁祥和,付出自己的一切;
  如楚留香他们所料一样,18号炊事班,这支继承了山西青年决死队大无畏精神的炊事班;
  果真是制作山西传统美食刀削面;
  刀削面是山西面食文化的招牌,堪称“天下一绝”;
  刀削面起源于何时,已经无法考证,但数百年来的盛名,也无需在意起源于何时。
  远处的楚留香之所以肯定18号炊事班是制作刀削面,是因为他看到一场赏心悦目的刀削面制作表演;

  18号炊事班的两名战士都在同时削面,年纪看上去年轻的那位战士一手托面,一手拿削面刀,直接将面片削到行军锅内沸腾的开水中;
  而年纪较大的战士则把一团面顶在头上,两手分别拿一把削面刀,在头顶上有节奏地挥动,随着这种挥动,被削好的面如树叶叶片一般,在空中划过一道道弧线,同样有节奏地飞入锅内;
  对于两位战士精湛娴熟的削面技艺,不仅楚留香大为赞赏,同时身边那些站在一起观看的解放军战士也都发出惊叹的声音;
  “这与18号打擂台的是78号把?他们可够悲催的!”
  “听说这78号炊事班是临时组建的,所有人以前都没当过炊事兵,遇到18号,他们运气真好!”
  “不会吧,没当过炊事兵,前面环节他们做什么饭菜就通过了?”
  “他们啊?听说根本就没做饭,直接把77号,76号做的饭菜抢了!”
  “啊,这也行啊?不愧是志愿军!脑子计谋多。不会做饭就让别人给他们做饭!早知道,我也叫我们班长把你们抢了,免得现在看着你烦!”
  “你们来抢?不是我说大话,再给你们班这些新兵蛋子练一年也不是我们班的对手。听说人家78号昨天一上来就被照顾吃了个饺子,打出290多环,最后搞得裁判们没办法出了好几个半靶!”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