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风云——让我们一起回望这最坏的也是最好的时代》
第22节

作者: 佟佳明毅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20-09-02 11:58:48
  大安山(今北京门头沟区)
  第四节 定难
  唐代管理西北,将今天属于陕西绥德北部、甘肃东部、内蒙古南部等地,设置为“定难军”。

  唐中和元年(公元881年)三月,党项族首领拓跋思恭率领部众勤王,亲率锐卒与黄巢军交战,唐僖宗封拓跋思恭为左武卫将军,权夏绥银节度事。八月,唐僖宗下诏,正式任命拓跋思恭为夏绥节度使,辖夏州、绥州、银州、宥(读又)州、静州。十二月,诏赐夏州号为定难军(这个名字很酷啊)。中和三年(公元883年)七月,唐僖宗封拓跋思恭为夏国公,并赐李姓。正是因为有了拓跋思恭的起兵勤王,才为党项族人争得了立身之本,改变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从此以后,拓跋家族靠着“定难五州”起家,在唐末、五代的夹缝中寻找机遇,不断发展。定难军在唐末和五代史中表面上归顺中央,实则割据一方,独立发展,最后终于在北宋爆发,创立了称霸一方的西夏王朝。
  第五节 前蜀
  五代时蜀中先后出现过两个蜀国,即王建创建的前蜀和孟知祥创建的后蜀。
  王氏前蜀,历史纪年从公元903年王建受唐封蜀王起,至925年被后唐所灭,前后不过二十三年。但如果从公元891年王建攻占成都,割据一方算起,实际上有三十四年。王建死于918年,享年72岁。在王建统治蜀中的二十七年间,蜀中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百姓生活总体上是太平的。

  王建原是许州舞阳(今属河南省)一个卖饼师傅的儿子,年轻时学了些武艺,也干些偷鸡摸狗、贩卖私盐之类的勾当,因为排行第八,时间长了就得了个绰号“贼王八”(这个绰号很有趣)。因为吃官司,逃亡落草。后来投入蔡州忠武军(秦宗权的手下),从士兵逐渐升为队长。忠武监军使大宦官杨复光组建忠武八都时,他与鹿晏宏、韩建等八人为都将,每都手下有一千多军马。
  黄巢攻破长安、僖宗逃亡蜀中期间,王建率兵三千人入成都,报效唐廷。当时大宦官田令孜专权,为了扩充实力,收王建为义子,并将王建所部并入神策禁军,号称“扈驾五都”,王建仍为都将。
  光启年间,唐僖宗因藩镇混战,逃出京师,流亡在凤翔、宝鸡、汉中一带,在栈道几乎被烧断的情况下,王建牵着僖宗的坐骑,冒烟突火冲过险地。僖宗疲极,山路上又无处歇息,就枕着王建的大腿睡了一觉。能被皇帝枕大腿,王建看来也确实不是凡人。
  光启二年(886年),宦官田令孜因为在朝中成为众矢之的,跑到成都依靠他的兄长陈敬瑄(田令孜本姓陈)。王建也被排挤出朝,任利州刺史。光启三年末,田令孜先是令王建来成都,后来又怕王建争夺地盘,发兵把守鹿头关(今四川德阳北),阻止王建入境。王建大怒,从此开始了与陈敬瑄、田令孜争夺四川的战争。
  王建很有政治谋略。他意识到虽然现在的朝廷软弱无能,但却还是正统所在,拥兵征伐很需要这块招牌。文德元年(888年),唐昭宗即位。昭宗皇帝向来深恨田令孜,王建利用这一点,上表陈述陈敬瑄的罪恶,请求出兵讨伐(田令孜与陈敬瑄实为兄弟,田令孜本姓陈,入宫当太监时因为被一个姓田的太监收为义子,故改姓田)。于是,昭宗派宰相韦昭度作元帅征讨西川,王建也就名正言顺地“奉旨”开始了争夺蜀地的战争。

  田令孜、陈敬瑄鼠目寸光,以为守住了成都,就是守住了蜀地。于是,他们株守在成都。王建利用这一点,一边帮助韦昭度围攻成都,一面趁虚攻略眉、邛、简、资、蜀、雅等州(今眉山、邛崃、简阳、资中、崇庆、雅安),招降纳叛,实力大增。大顺二年(891年),韦昭度围攻成都已达三年,还是攻不下来。朝廷不堪重负,决定撤兵。王建对朝廷的决定很是不以为然,认为大功即将告成,弃之实在可惜。

  王建的幕僚周庠非常聪明,他劝说王建将计就计,就请韦昭度班师还朝,自己独攻成都,攻下之后,正好割据一方,反而省事。韦昭度班师还朝,刚出剑门,王建便派兵把守,扼守险要,从此不准其他任何军队(包括朝廷的军队)进入蜀境。
  此时的成都围城日久,受苦的还是百姓。成都城内缺粮,百姓流浪街头,军士以强凌弱,犯罪层出不穷。陈敬瑄和田令孜想要用严刑酷法维持秩序,怎奈老百姓已经濒临饿死的绝境,又岂是严刑酷法所能治理?正所谓“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陈、田采用了断腰、斜劈等残忍的刑法,都不起作用。官吏百姓为了活命纷纷出城投降,陈、田抓住就杀,而且连坐族人,死者不计其数。
  王建在最后总攻之前,对将士们开了一张空头支票,说道:“成都繁华得像锦绣一般,打破城池,金帛子女,要什么就拿什么,节度使大家轮流来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