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情》
第1节

作者: 七枣
收藏本书TXT下载
  故乡的一屡阳光,照我心头之上。
  那是情,那是爱,在我心中荡漾。
  忘不了啊!那朴实、厚重的山梁,是你给了我坚强与力量。
  忘不了啊!那美丽、善良的姑娘,是你给了我勇气与希望。
  挥不去的乡愁,留不住的年华,放不下的情感,让我昼思夜想。
  故乡啊!故乡!无论我到哪里,你都在我身旁,伴我茁壮成长。
  1953年春节刚过的一个寒夜,有福奶奶被王大妮的敲门声叫醒。
  “有福奶奶!我娘肚子疼得厉害,可能要生了!”
  “知道了!你先回去吧!我马上就上去。”
  因为老人知道王家媳妇这几天就要生了,所以几天来一直和衣而睡,所以很快就到了王家。

  不到一个小时,一个不开眼的小生命就啼哭着来到这个贫穷的家庭。
  “老四媳妇,恭喜你!是一个带‘把’的!这次子孙奶奶真的应许了。”手里端着不停地啼哭着的“小老头”,有福奶奶高兴地说。
  疲惫的王家媳妇听了,脸上顿时露出欣慰的笑容。同时,两行激动的热泪从眼眶倾泻而出。
  “你看!多饱满呀!将来一定错不了。”有福奶奶边说,边把孩子抱到她眼前。
  王家媳妇不顾这个“小老头”浑身血喇喇、黏糊糊的,轻轻地伸手接过来,先看了看两腿之间,然后在他的额头上深深地亲了一口。

  王老四和两个女儿也从外间跑进来,高兴地围上来,欣赏起这个带“把”的小宝贝来。
  “哼!让他们再瞧不起咱姓王的!”看着欢喜的王家人,有福奶奶得意地说。
  有福奶奶为什么这么说呢?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二年,这个叫刘庄的山村里,迁来了一户王姓人家。
  王家的男主人叫王玉林,是个话语不多,老实巴交的人,因为兄弟中排行第四,所以一般叫他王老四,又因为他有木工手艺,人们也叫他“木匠老四”。
  王家媳妇一连生了四个女孩。来刘庄之前,二女儿在抗战那年的冬天逃反时,在她叔叔的背上被日本鬼子的冷枪打死;三女儿在 6岁时不知道得了什么病也离开人世。
  来刘庄后,王老四用贰万元(相当于现在两元)钱在位置不好的村北石坡子上买了两眼快要倒塌的土窑洞,简单地维修加固后就带全家四口人住了进去。
  因为王家是外姓,村里没有任何家族根基,而又是外来户,在村干部中当然也就没有任何利益代表,因此在村里很受排挤;而王老四老实,又常年在外打工,家里等于没有男人撑腰,再加上家里穷,使得家庭地位很低。尤其是王家没有男孩,这让世俗的村里人更加瞧不起。所以王家在刘庄如履薄冰,见谁都得矮三分。
  但也不是所有的人对王家都这样。住在石坡子底下的有福奶奶就不是这样。她觉得王家人实在、厚道、勤劳、善良,是个好人家。所以对王家在村里的处境十分同情,经常出面替他们说话,给他们撑腰。如果有人欺负了他们,她就去打抱不平,所以王家人对她感激不尽、尊敬有加。

  有福奶奶名叫王秀珍,是个慈祥、善良、热心、乐于助人的好老太太。她家临街,家里又有磨子和碾子,人们借个东西、喝点水、磨个面、碾个米什么的,一般都去找她帮忙,她总是有求必应。她家院子大,种了桃、杏、苹果、葡萄等各种水果树,这些水果成熟的时候老人总是招呼人们进去吃。因为她很喜欢小孩,所以她家少不了去玩耍的孩子。
  她丈夫刘有福身前在村里辈分很高,再加上他们人缘好,威信高,所以 “有福奶奶”就成了村里孩子们,甚至大人们的尊称。
  有福奶奶有三个孩子。老大为女儿,叫梅莲;老二为儿子,叫之丹;老三也是女儿,叫梅萍。大女儿嫁给一个参加过抗美援朝的残废军人,住在太原城郊。儿子在县城当小学教师,儿媳妇为副食店售货员;小女儿出嫁到县城附近的城近驿村,其丈夫在长治新华机械厂工作。
  因为老人的子女都不在身边,王家的人就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的义务,不时常地去帮老人干活,特别是小伙子般的王大妮,经常给老人去挑水、劈柴,做老人干不了的重活。
  久而久之,两家的关系走得愈来愈近。
  因为王家媳妇接连生着女孩,所以王老四多次到庙上的“子孙奶奶”那里祈祷许愿,希望她“老人家”开恩,恩赐他们家一个男孩子,并答应生了男孩后,给她披一件红袍。也许是披红袍的许诺吸引了“老人家”吧!在王家媳妇生这第五个孩子的时候,果然让她生了个男娃。
  所以,对于王家和有福奶奶来说,这是非常得意的天大喜事。
  “先瞒起来吧!别人要问起又生了个什么时,就说还是个‘臭妮子’!”有福奶奶吩咐说。
  “好!就按婶子说的办,咱先瞒起来!”王家媳妇同意道。
  根据当地的迷信说法,把男孩子的性别隐瞒起来,给他穿花衣,梳小辫,起个女孩名字,当女孩养,好养活。而且知道的人越少,隐瞒的时间越长,对孩子的健康就越好。

  “赶紧买红布去吧!”有福奶奶提醒说。
  “有福奶奶,我娘早就做好了!”王大妮说完,从柜子里把做好的红袍拿了出来。
  “怪不得‘老人家’这次送给你们个小子呢!原来她早看出你们有诚意了!”有福奶奶笑着说。
  第二天一早,王老四趁天还没有亮,别家人还没有起来的时候,就偷偷地上庙去还愿,把大红袍披在“子孙奶奶”的身上。
  为了便于隐瞒,王家简单地延续了儿子前边四个姐姐的名字,起名叫“五妮”。
  三天后,有福奶奶又来到王家。左手端着一碗小米,右手拿着一小袋红枣,怀里还揣着两颗鸡蛋。
  “之丹过年回来说,他媳妇下个月也要生了,让我早点过去呢!所以你的月子我就照顾不上了,给你拿了口东西,你就多少添补添补吧!”放下东西后,老人说。说完,弯下腰来,在孩子的头上亲了一口,还顺手在两腿之间摸了摸。

  “婶子,您真是的,您家里也不富裕呀!还是拿回去给儿媳妇用吧!”王家媳妇不好意思地说。
  “唉!这点东西算什么呀!这年头实在是太穷了,多拿不了!”老人说完后,又说:“给儿媳妇的也准备了!”
  “那就谢谢婶子了!”
  “谢什么呀!我儿媳妇要是生个妮子,说不定我们还能成为亲家呢!”老人说着“哈哈哈”地大笑起来。

  “啊呀!婶子。如果我们真能攀上你们这么好人家的话,那真是祖上积大德了!”
  “别这么说,老四媳妇。你们也是好人家呢!”
  一个多月以后,有福奶奶的儿媳果然生了一个女孩。由于孩子出生的时候正值阳春时节,自己家院子里的杏树又刚好花满枝头,所以有福奶奶就给孙女起名叫杏花。
  不幸的是,刘杏花出生的当天,由于母亲得了产后子痫,抢救无效去世了。连孩子都没有顾得上看上一眼。

  由于儿媳妇的离世,有福奶奶一时没有回刘庄,而是留下来帮助儿子抚养小孙女。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