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情》
第17节

作者: 七枣
收藏本书TXT下载

  第二天中午,王五妮刚拐过南河湾,就碰到史楚生的大嫂吴桂香站在玉米地旁。当她看到王五妮过来时,很不自然地叫了他一声:“五妮!”
  “有事吗?洪生嫂子。”王五妮停住脚问。
  “唔!昨天的事——你能不和别人说吗?”那女人眼巴巴地看着他说。
  “昨天的事?昨天——什么事呀?”
  王五妮被她突如其来的这句话弄糊涂了,但他很快他就联想到昨天中午在排水渠里看到的那一幕。
  “原来那个女的是她呀!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王五妮心里想。

  其实,前一天中午,由于那个男人的头几乎盖住了那个女人的下半个脸,所以他只看到男人头底下露出的两只惊恐的眼睛,并没有看清楚那个女人是谁。
  “能吗?如果让妮子她爹回来知道了,会打死我的!”看到王五妮不说话,她脸上流露出一副可怜兮兮的表情,近乎祈求地说。
  王五妮鄙夷地看了一眼这个“守不住”的女人,半天才冷冷地说道:“我不会说的!”说完后,看也不看她地快步往前就走。好像走慢了,就会被她污染似的。
  “五妮!你是个好人!”吴桂香在他身后说。
  太阳落山时,王五妮背着打好的草回到饲养处时,看到刘根明也在那里。
  “五妮,秋天了,草不好割了吧!”刘根明很不自然地笑着,主动和王五妮打着招呼,语气是那样的亲切。
  “咦!今天太阳从西边上来了!队长大人怎么体贴起人来了!”他心里奇怪道。
  “是的,根明哥!”他出于礼貌地回答。

  “等你把草过完秤后,我和你说个事。”刘根明客气地说。
  把草称完后,刘根明赶紧对他说:“关于你想去加工厂的事,我完全同意,队里每年把基本口粮拨给你。”
  “今天这是怎么了,太阳真的从西边上来了呀!”王五妮奇怪地想。
  “那就谢谢根明哥了!”他想无论怎么样,都应该感谢人家,毕竟人家同意给他拨口粮了。
  “不用谢,去加工厂是好事呀!谁能不同意呢!”刘根明点头哈腰地说。
  “谁能不同意?就你能不同意!”王五妮心里说。
  正在这时,突然一股风刮来,刮掉了刘根明头上的帽子,他赶紧低头去捡。
  就在他低头弯腰时,王五妮看到他后脑勺上有一块比核桃大点的“鬼剃头(不长头发)”。
  “啊!原来是他呀!”看到他头上这块“不毛之地”,王五妮心里顿时暗暗叫了起来。

  前一天中午他虽然没有看清楚那个男人的脸,但他却看到他后脑勺上的那块“鬼剃头”就和刘根明今天的一模一样。
  因为刘根明平时老戴着帽子,所以王五妮没有注意到他头上的情况。
  “做贼心虚的卑鄙小人!”他心里骂道。骂完后,心里又庆幸道:“看来昨天中午是老天爷把我引到那个地方的。”
  回家后,王五妮把刘根明同意他去加工厂的事说了。

  “他那天死活不同意,而且说话还那么狠!今天怎么又同意了呢?”王大妮奇怪说。
  “也许是人家心软了!也许是咱们把人家看的太坏了!”善良的王母说。
  王五妮本来想把其中的原因告诉他们,但一来在大人面前很难启齿这件事,二来他曾经向那女人保证过不说出去。所以,他只是“嘿嘿”冷笑了一声,没有说什么。
  几天后,王五妮交了40多元的年口粮款,去了加工厂,成了一名木工徒工。
  俗话说“门里出生,自会三分”,况且,王五妮又是个有文化、有悟性、又比较聪明的人,所以他比其他徒工都进步得快。

  到加工厂后不久,王五妮就赶上每年一度的木犁维修和制作工作。
  木犁是用一根弯曲的树干作为犁身制成的,由于每个犁身弯曲度不一样,所以受力点很不好掌握。以前王老四他们都是凭着多年的经验来确定受力点和支撑点的。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加工出来的木犁有的好用,有的就不好用。不好用的就会导致吃土过深或过浅,甚至不吃土。这些情况都让扶犁的农民不好把握,耕出来的地坑坑洼洼的不平,导致下的种子也深浅不一。
  “大!咱们能不能给木犁的制作确定一个特定的尺寸呢?”王五妮问父亲。
  “每个犁身的弯曲度都不一样,怎么来确定呢!”王老四说:“再说,多少年来,都没有人能确定它们!”
  “我想把它们确定下来!”王五妮说。
  “就你能!”王老四不信任地冷眼对他说。
  “您能同意我试试吗?”
  “随你便!”

  为了能够找到一个普遍的规律,农民送来需要修整的旧犁时,王五妮总要问他们哪张犁好用,哪张不好用。他对好用木犁的支撑点、受力点、给力点进行了认真的数据测量和物理分析,给出了制作木犁的最佳几何参数。
  为了进一步实验验证,王五妮利用这些数据制作了两张木犁,然后跟着有经验的农民在朝阳面,还没有上冻的地里去试用。根据现场试用后提出的意见,又反复做了改进,直到满意为止。
  确定最终设计参数后,王五妮把这个结果告诉了父亲和其他工人。
  那年冬天,加工厂制作的木犁基本上是按照这个几何参数制作的。
  开春后,这些犁的好用程度受到农民的认可和好评。各村农民纷纷把木犁送到加工厂来加工和整修,给加工厂增加了一定的创收。
  这天,王五妮刚上班,就看到程厂长和木工组的工人们在议论一件看来很纠结的事。
  原来是公社要新盖一个新的供销社,样子要和城里商店相似。它们找到加工厂,希望厂里的木工组来承担其中最主要和最门面的木工工程。
  程厂长和王老四都觉得以前从来没有做过这种建筑新颖、结构复杂、工艺要求高的工程,怕做不了,所以,不敢轻易承担。
  王五妮觉得作为公社的加工厂,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来。于是他对程厂长和王老四说:“我认为我们应该把这项工程接过来。一来,如果这项工程完成了,并且完成得很好的话,我们厂就可以名声在外,以后就可以有更多的,别人做不了的工程请我们去做,我们就可以挣到更多的钱。二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新的工程会越来越多,工艺难度会越来越大。如果不会做或者没有做过的,就不去做,那加工厂还怎么生存和发展呢!不会,我们可以学呀!办法总比困难多!如果这样的工程咱们都不敢承接,以后谁还敢把工程交给咱们呢!厂里靠什么来养活工人和发展呢!”

  “你说的有道理,我当然很想承担这项工程啦!我作为厂长,能不愿意给咱们厂挣点钱吗?但这钱好不好挣,能不能挣到手,我心里没底呀!”程厂长说完后,看着王老四问:“老四,你说怎么办?到底接不接?”
  “唉!我也是心里没底呀!”王老四摇摇头说。

  “对了!他们没有说要建成什么样的吗?城里的商店样子多着呢!”王五妮想了想问。
  “说要盖和温盂镇供销社样子和大小一样的。”王老四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