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北宋——历史并不遥远》
第35节

作者: 在你心河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住在他北面的是强大的辽国和依附辽国的宿敌北汉,而南面的有割据湖北的荆南、湖南的南平,还有国力并不比宋朝弱小的南唐。西南则有后蜀,东南有吴越、漳泉,再往南走,还有占据广东、广西地区的南汉。

  从上述来看,我们似乎就能理解赵匡胤的焦虑。身边这么多不怀好意的邻居换做你,你也焦虑。
  虽然这其中的大多数的国家都表示臣服于宋,但这并不能让人心安,用赵匡胤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卧榻之侧,怎能让他人安睡。
  国与国之间永远没有绝对的友谊,只有绝对的利益。表面笑嘻嘻,背后掏板砖是自古以来永恒不变的外交政策。
  当然,对于这一切赵匡胤并不以为然,一个敌人是敌人,十个敌人还是敌人。

  相反,更让赵匡胤头疼的不是敌人的数量,而是从哪里开始下手,该怎么打,何时打的问题。
  这需要赵匡胤做出一个正确得判断。
  历来战争艺术的奥秘在哪里?答案是判断!一千个军事指挥官可能就会有一千个军事判断,而在战争开始之前,这一千个判断都有可能是正确的,他们都有自己充足的论点和独到的见解。
  但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战争往往只有在结束时才能证明只有一种判断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损失赢得胜利。
  之前网上曾有一个调研,在调研中有七成的人赞成数学退出高考,下面的人一片叫好,但也有明理人说数学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淘汰这七成的人。

  不错,困难的意义就是为了区别少数人于大多数。战争亦是如此,在筛选名将与将领的区别就在于判断,一个优秀的军事指挥官会根据军事态势做出判断,拟定军事计划,进行军事统筹,这也是战争中最有趣也是最残酷的事,从古至今所有战争都逃不开这一准则,因为你无论是精英还是无能,精明还是愚蠢,最后你都会搞出一个自己的军事判断。而这个判断只能根据你自己的军事经验与对战场上的观察进行统筹分析。

  判断对了就是胜利,判断错了就是深渊。战争这道完美的数学题,从来都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也正因为如此,一般战场上除开勇猛无畏的将军士兵外,还有第二类人存在。这类人文质彬彬,柔如不堪,一不能持刀上马安天下,二不能呐喊助威定军心,看似毫无作用,那他们干什么呢?
  其实之所以他们存在在战场上的原因正是因为他们有扭转乾坤、锁定胜局的能力。这类人我们称其为谋士、军师,现在叫参谋。
  他们能以自身独到的看法对战局进行冷静的分析,做到运筹帷幄掌控大局。更能在指挥官做出错误的判断后进行理智的告诫与劝勉,历史也多次证明正理往往就藏在他们这类少数人手里。

  当然,一名优秀的将领同时具备以上两种能力的有没有呢?也有,如三国时期的周瑜,后世的朱元璋、王阳明都是这样的人才。
  那么此时的赵匡胤作为当世的优秀将领具不具备这样的本领呢?在我看来,是具备的。
  本文既然本着正史的角度来写,自然不敢随意吹捧误人子弟,我们从历史上一场有名的君臣对话来看。
  话说(借评书用语用用),这天又是一个深夜,皇宫内的赵匡胤依旧难以入眠,天空中泛起的雪花给京城这座饱经沧桑的城市增添了它别有的美感。
  霜寒露重,赵匡胤却在此时换上常服决定出宫。当然,深夜换衣服要出门的赵匡胤不是要去蹦迪,而是敲开了宰相赵普的家门。
  君臣深夜见面,一番寒暄之后赵匡胤开始谈起了敏感话题:
  “普兄,你对当前全国局势怎么看?”
  要知道,赵匡胤此时问出这句话自然不是我们今天茶余饭后的怎样看待叙利亚局势问题。
  而对权谋老道的赵普而言,他自然明白赵匡胤的深意,于是他做出了这样的解答:
  “现今全国分裂,北汉位居北面,如果收复北汉那么我们将直接面对辽国的威胁,所以我们应当从南面开始着手统一,待扫平南方诸国后,则北汉弹丸之地自然轻而易举。”

  应当说这是赵普先生一个准确的判断。
  但关于这点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争议,有不少学者认为以当时宋朝前期军事实力先收复北汉与燕云地区则后来宋朝弱小的局面会有所改变。
  这种说法看似很有道理,但却是缺乏实际分析的。这其中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那就是对抗辽国能够确保万无一失。如若不能保证绝对胜利,那么对南面也将会力不从心。
  从顾恺之吃甘蔗的理论来看,赵普的判断是没有问题的。当然,在时光机发明之前谁也不能预估历史的另一条走向,但赵普兄的这一番话正中赵匡胤下怀。
  赵匡胤听后大笑,说道:
  “我正是这样想的,特意前来试探你的想法。”(吾意正如此,特试卿而)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典故-雪夜访赵普,从上述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赵匡胤最自己的军事计划,对统一全国的行动有自己直接的判断。
  那么赵匡胤为何要在雪夜不顾严寒执意试探赵普呢?难道是不够自信?
  在我看来,恰恰不是。相反,这正好体现了赵匡胤作为一名优秀指挥官应有的素质-谨慎。
  作为皇帝的他自然可以随意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实施计划,谁也不能阻拦,但他却没有这样做,而是在大雪的冬夜里对自己的判断加以了佐证。这是一种谨慎,也是一种负责。有时,他人的肯定能让人更具信心与说服力。
  赵匡胤此刻已经确定好统一路线,拟定好军事计划,但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中国人自古以来讲究以德服人、先礼后兵,而以强凌弱,以大欺小这种事是不仁义不道德的,面子上也挂不住。
  所以让我们再继续等待,等待一个师出有名的机会。
  看来赵匡胤只能在遥遥无期中独自等待的了,他的确是一个仁义的人,每当他看见天下四分五裂之时,他就恨不得马上起兵一统天下,但理智告诉他不能这样做,自古以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但似乎上天有意要成全赵匡胤,没过多久事情就出现了转机。而这个转机却是因为一个人的死亡…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