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风云——让我们一起回望这最坏的也是最好的时代》
第57节

作者: 佟佳明毅
收藏本书TXT下载
  李存勖以为周德威示怯,说:“前在河上恨不见贼,今贼至不击,尚复何待!公何怯也!”说完晋王即以亲军先出,周德威不得已,率领幽州兵跟随李存勖前进。周德威对儿子说道:“吾无死所矣!”
  不久,梁军结阵而至,横亘数十里。晋王李存勖亲自率领中军银枪都,镇定军在左,周德威的幽州兵在右,辎重兵留守阵西。李存勖率亲军银枪效节都闯入敌阵,冲锋杀敌,十进十退,大破梁军。梁将王彦章所部支撑不住,最先溃败,向西逃往濮阳。按照一般判断,梁军败退本应向东逃串(梁军自东而来),可是慌乱中的梁军骑兵竟然鬼使神差地逃向西方。可巧晋军的辎重兵正好就在阵西,辎重兵望见梁军旗帜,误以为梁军来袭,顿时慌乱惊溃。晋军的辎重兵乱跑乱串奔入周德威的幽州兵阵中,幽州兵被辎重兵扰乱,自相践踏,反而令王彦章有隙可乘,顺势杀入幽州军。周德威慌忙拒战,已经来不及拦阻。这时,贺瓌又率军来助王彦章,可怜名将周德威父子竟战死在乱军之中!魏博节度副使王缄与辎重俱行,亦死。

  周德威阵亡,晋军军心动摇,无复部伍。梁军四集,气势大盛。晋王李存勖慌忙占领高丘,收集散兵,直至日中,方才稳下阵脚。贺瓌此时也占领了对面土山,要与晋王一决胜负。
  李存勖望见贺瓌占领对面土山,对将士们说:“今日得此山者胜,吾与汝曹夺之。”说罢,他率领骑兵驰下山丘,来到对面土山之前奋勇先登。李从珂与银枪都大将王建及等人以步兵继之。晋王以骑兵大呼陷阵,诸将继之,梁兵抵挡不住,纷纷退下山去。
  行将傍晚,贺瓌率领后梁大军在土山以西列下大阵。梁军仍然气焰逼人,土山上的晋军见众寡不敌,望之皆有惧色。
  此时已到日暮时分,晋军诸将认为部队尚未全部集结,请晋王暂时收兵,等到第二日天亮再战。只有天平节度使、东南面招讨使阎宝进言道:“王彦章的骑兵已经向西逃到濮阳,山下只有步兵,如今已经快到夜间,他们一定都想回营。我们居高临下,迅速出击,一定能够破敌。况且大王已经深入敌境,偏师失利,如果再退,必为敌军所乘。  我军尚未集结的部队如果听闻梁军再胜,一定会不战自溃。凡决胜料敌,惟观情势,情势已得,断在不疑。王之成败,在此一战。若不决力取胜,纵然收余众北归,河朔恐怕就不再是晋国江山了。成败就在今日,岂能后退?”

  晋王李存勖正在犹豫不决,此时昭义节度使李嗣昭也进言道:“贼无营垒,日晚思归。吾若收军,使彼休息,整而复出,何以当之?我方只要以精骑扰之,使敌军无法进餐,待其退兵,追击可破也。我军若收兵还营,敌军回营后整众复来,胜负未可知也。”李建及披甲横槊,慷慨陈词:“敌军大将已经遁逃,我军骑兵一无所失,今击此疲乏之众,如拉朽耳。大王尽管登山观战,看臣为大王破敌!”晋王愕然曰:“非公等言,吾几误计。”

  梁兵正在饿着肚子考虑吃晚饭的问题,岂料到李嗣昭、李建及两员大将率领晋军骑兵大刀长槊闯入阵中,刀过处头颅落地,槊来时血肉横飞,杀得梁兵四散逃串。晋王接着率大军来到,好似泰山压卵一般。战场上烟尘四起,喊杀声震天动地,在晋军骑兵的重击下,疲惫思归的梁军毫无还手之力,顿时崩溃。晋军的民夫也没闲着,在元城令吴琼、贵乡令胡装的率领下,在山下拖曳着柴草扬起尘土,大声鼓噪以助声势。梁兵自相践踏,丢弃的铠甲兵仗堆积如山,死亡者近三万人。

  胡柳陂之役,梁、晋兵力各损失三分之二,两败俱伤,兵势不振。晋王李存勖还营,回忆起周德威之言,想起周德威父子死于乱军之中,痛哭道:“丧吾良将,是吾罪也。”
  周德威还有一个儿子名叫周光辅,任幽州中军兵马使,留守幽州。李存勖任命周光辅为岚州刺史。此后,同光元年(923年),李存勖称帝,建立后唐,是为后唐庄宗。周德威被追赠为太师。长兴二年(931年),周德威与李嗣昭、符存审一同陪享太庙,灵位被放入庄宗庙廷。天福元年(936年),石敬瑭建立后晋,追封周德威为燕王。
  胡三省评价周德威说:周德威临敌勇而事上敬。梁、晋争天下,周德威以勇闻,是难能也;然观其制胜,以计不以勇,是又难能矣。
  此战只有李嗣源比较失落,他与李从珂在战阵之中失去联系,因为军中讹传晋王已经渡河退回,李嗣源也北渡黄河,将要逃往相州。当日,李从珂跟随晋王攻夺土山,立下战功。后来李嗣源又听说晋王得胜,攻下了濮阳城,李嗣源又南渡来到濮阳,拜见晋王。晋王冷笑道:“你以为我已经死了吗?仓促北渡是何居心?”李嗣源磕头谢罪,李存勖因李从珂有功,不忍严惩李嗣源,只是罚他饮了一大碗酒。从此晋王待李嗣源稍薄。

  2、蜀主王建卒
  大汉(即前蜀)光天元年(918年)、后梁贞明四年正月初一,大汉复国号曰蜀,改元光天。蜀于天汉元年(917年)、后梁贞明三年改国号大汉,仅一年即复旧称。
  前蜀光天元年(918年)、后梁贞明四年六月初一,蜀主王建卒,次日,太子王宗衍即帝位,更名王衍,年十七,是为蜀后主。王衍(901—926),字化源,前蜀高祖王建幼子。
  蜀永平三年(913),原太子王元膺被杀,王衍的母亲徐贤妃暗中指使唐文扆示意群臣拥王衍为太子,前文已经讲过,不再赘述。王建立王衍为太子,实在是重大失误。有一次,王建在宫中夹城路过,听闻太子与诸王斗鸡击球喧哗之声,叹曰:“吾百战以立基业,此辈其能守之乎?“王建的另外一个儿子信王王宗杰颇有才略,王建亦有废立之意。可是王宗杰却突然暴卒,蜀主王建怀疑是有人谋害,但也不了了之。

  王建病重之时,因北面行营招讨使兼中书令王宗弼沉静有谋,将其召还,封其为马步都指挥使,掌握兵权。又召众臣入寝殿,告之曰:“太子仁弱,朕不能违诸公之请,逾次而立之。若其不堪大业,可置诸别宫,幸勿杀之。但王氏子弟,诸公择而辅之。徐妃兄弟,止(只)可优其禄位,慎勿使之掌兵预政,以全其宗族。“王建这样交代后事,说明他对王衍的品行和徐妃家族的行径心知肚明,也预感到基业难保。但是在此情况下,王建自己不做决断,却将这个烂摊子推给臣下去处理,实在是匪夷所思。

  3、徐温与他的不肖之子
  徐温,海州(今江苏连云港)人。年少时以贩盐为业,后跟随杨行密创业,是包括杨行密在内的“三十六英雄”之一。此人见识与众不同,杨行密攻取宣州之时,众将争取金帛,唯有徐温开仓放粮,赈济百姓。徐温虽然没有赫赫战功,但是足智多谋,为杨行密所重。前文讲到,此时的徐温已经铲除异己,在南方的吴国大权在握,吴国国君不过傀儡而已。徐温执掌吴国大权后,由于吴国尚未正式建国,吴王与诸将都是节度使,只是以都统之名节制诸将,名不正言不顺,诸将分拒州郡,虽然尊奉吴王为盟主,但是政令征伐,多是各行其是,当时的吴国实际上只能算作一个松散的军事行政联合体。

  公元918年,徐温与诸将联合,拥立杨渭为大吴国王,建元武义,建宗庙、社稷,置百官,徐温自称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诸道都统,这样徐温便可以名正言顺地向诸将发号施令了,牢牢地将吴国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