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高僧》
第27节

作者: 驿渡山人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20-12-11 13:02:42
  NO.36提婆来庐山
  由于慧远的智识风度超逸群伦,很快就吸引了一大批弟子。龙泉精舍已经住不下了。他的师兄,也就是西林寺的住持慧永便动员当地的信徒捐资,让慧远另修一座寺庙。这事得到了江州刺史桓伊的大力支持。
  在庐山定居下来后,慧远开始弘扬佛法。他弘扬什么佛法呢?慧远最推崇的虽然是大乘般若学,但也非常重视小乘毗昙学、律学、禅法。他一生之中大部分时间都投注在小乘佛法上。
  他之所以重视毗昙学有多个原因。一是为了摆脱格义佛教。在魏晋时代,人们都是用玄学来解释佛教的,叫做“格义”,但这是用外学解内学,存在很多弊端。慧远的师父道安发现毗昙学注重名相的逻辑推理,可以替代格义,虽然属于小乘,但毕竟是以内学解内学,这样容易让人获得正知正见。毗昙学虽然主张“自性有”,与大乘空宗是相悖的,但它的名相概念和推理方法是非常有实用价值的。这也是道安在长安大力弘传毗昙学的原因。道安去世后,慧远为了摆脱格义,继续弘扬毗昙。

  二是大乘般若学自身的不足之处。既然诸法皆空,那是谁在轮回,谁在受报呢?毕竟空没有解决好轮回受报的主体问题。而毗昙学的自性有和不可说补特伽罗观念弥补了这个缺陷。人们长期沉沦于名、利、情的执着中,障碍太重,没有足够的慧根,对毕竟空的解脱观是难以承受的。这其中存在一个从有向空引渡的问题。在慧根不够的情况下,急于把因果报应也空掉的后果只会适得其反。
  三是实修的需要。大乘般若虽然高深玄妙,其操作性却没有小乘那么详细具体。致使大乘中人在实际的修行中打坐、禅修、观想、思索佛理,用的都是小乘的方法和内容。那么,问题还是那个问题,既然诸法皆空,那是谁在打坐?谁在参禅?为谁参禅?在大乘佛教这里,遇到的不仅仅是如何修行的问题,还有谁在修行,为谁修行这些难以回避的矛盾。如果不处理清楚就会妨碍实际的修行。
  在两晋时代,当时所传的佛经对于是否真有“人我”或“法我”表述得不清不楚,模棱两可,似有似无。这是古汉语的缺陷,人们却把这当作优点。
  对于慧远来说,最缺乏的仍然是准确表述人我方面的原始论典,更缺这个方面的义学人才。所以当他知道僧伽提婆在洛阳时,他便派弟子去迎请,希望他能来庐山弘道。
  僧伽提婆是当时有名的义学高僧,本姓瞿昙,出生于罽宾,特别精通《阿毗昙心论》和《三法度论》。
  《阿毗昙心论》是萨婆多部的重要论藏《大毗婆沙论》的精华。
  《三法度论》则用了三种分类法讲述原始阿含经的要义,是一部专讲转世轮回的论典。把轮回主体命名为“非即蕴非离蕴补物伽罗”,也叫“胜义我”或“不可说我”。在十八部中,原先只有犊子部有此主张,后来也被萨婆多部接受。此论认为“胜义我”与佛说“诸法无我”没有矛盾,人我是指五蕴和合的生命,是色法之我,而胜义我是超越于色法之上的法我。两者既有分别,实质上却是一体的。

  《三法度论》承认有不可说的“胜义我”,是受、过、灭三法施设必不可少的前提,否则一切万有的存在变化都无从谈起,所谓的修行证果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提婆在苻秦时代来到长安,在道安的组织下译出了两部《阿含经》、《阿毗昙心论》和《广说三法度论》。淝水之战后,苻坚被杀,前奏亡国,关中一片混乱。道安去世后,长安的僧团也就解散了。慧远写信给师叔释法和,请他和提婆一起去庐山。提婆与释法和先是去了洛阳。几年后,提婆逐渐熟悉了汉语,才发现自己以前在长安翻译的佛典有很多谬误,便重新翻译了一遍。
  后来,后秦王姚兴平定了关中,派人到洛阳请法和与提婆回长安去弘扬佛教。提婆对此前在长安时的大小乘派别之争印象太深,不想再卷进去。最终两人分道扬镳,释法和回了长安,僧伽提婆因受到慧远的多次邀请而渡江来到了庐山。
  到庐山东林寺,慧远对提婆执弟子礼,请他登台说法,自己侧席虚心听讲。
  此时的提婆对汉语已经相当熟练,慧远便再次请他翻译《阿毗昙心论》和《三法度论》。太元十六年冬,在南山精舍,提婆手拿梵本,逐字逐句译成汉语,道慈笔受,经竺僧根、支僧纯等八十人讨论,最后由慧远和提婆定稿。译出后,慧远写序,出版发行。这已是提婆第三次翻译,是最后一次,也是最好的一次。

  《阿毗昙心论》和《三法度论》在慧远的佛学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他后来提出的神不灭论、三报论、法性论的重要佛学思想都以此为源。提婆在庐山宣讲毗昙学,吸引了很多人,兴起了一股毗昙学的热潮,他的信徒把大乘方等经视作魔书而拒绝翻阅。慧远原有的大乘思想也深受影响,越来越偏向有宗。
  此时在庐山修行的还有竺道生,他是竺法汰的弟子,原在法汰门下研习本无异。法汰去世后,他便来庐山跟着提婆修习毗昙。道生和慧远都源出于佛图澄,按辈分算是同门师兄弟,但他比慧远少了二十多岁,所以对慧远执的是弟子礼。但他并不是慧远的弟子,在很多方面也不赞同慧远的观点。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