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一起学考古》
第6节

作者: 义书生
收藏本书TXT下载
  苏亦纯碎是脱口而出。

  高中的时候,他暗恋文学社的一个学姐,很喜欢泰戈尔的《飞鸟集》,所以苏亦为了引起学姐的注意,直接背诵了英文版。
  听到这久违的诗歌,完全就是本能的脱口而出。
  没有想到,苏亦一说完,身边就传来清脆的轻笑声,“诶哟,谁家的弟弟啊,口语竟然那么纯正,还演绎得那么深情。”
  苏亦抬头。
  一个身材高挑,面容精致,穿着素白短袖衬衫搭配印花长裙的女生,就言笑盈盈地站在他的身后,双眸之中尽是好奇。
  好不合理的搭讪打开方式。
  苏亦有些讪笑。
  在人家北大妹子面前秀英语口语,自己优越感是不是太好了。

  还是保持沉默吧。
  结果没有想到搭腔的小姐姐,却不打算这样放过他,继续问,“弟弟叫什么名字啊?告诉姐姐嘛!”
  噗嗤!
  然后就是她身边同伴的娇笑声。
  “VeryquietlyItakemyleave
  AsquietlyasIcamehere;
  QuietlyIwavegood-bye
  Totherosycloudsinthewesternsky.

  说完,苏亦落荒而逃。
  既然秀了,就继续秀吧。
  就算是北大英语系的妹子又怎么啦?
  别问为什么知道对方是英语系的,问就是猜的。

  再说,女生怀里抱着的书,赫然有“英语翻译”几个大字。
  所以也不是瞎猜!
  然后身后又一串银铃般的娇笑声。
  返回招待所,苏亦也觉得好笑,北大的牛掰,在他脑海太根深蒂固了。

  前世,高中暗恋的学姐,就是以状元的身份考入北大西语系,那口语都可以跟外教流利对话,毫无压力。
  全然忘了,这是七十年代末的北大,建国后,中国高等教育全面效仿苏式,社会人文学科被大量砍掉,外语学习,也基本上都是俄语,而不是英语。
  这个年代,是急缺英语人才的。
  就算是北大英语系的学生,大部分会的都是哑巴英语。
  他半吊子的英语口语,被说成纯正,好像也说得过去。
  顿时后悔,刚才自己为何那么怂。
  陈飞果然哪里都没去,老老实实在房间温习,苏亦也没有继续浪,学着对方,继续翻书。
  虽然知道临时抱佛脚作用不大,但让学习保持惯性也没有什么不好。
  第二天醒来,在食堂吃过早餐,大家开始去北大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报到。

  报到流程也很简单,签到,提交书面材料,领取复试流程安排表。
  这时的研究生复试,也需要体检,不过非北京考生,都可以在当地教育局指定的医院进行体检,
  来之前,苏亦跟陈飞已经参加了县招办统一组织的复试体检。
  倒是省了不少事情。
  复试是安排在明天,所以报到手续完成,大家就有一天的空闲时间,可以游玩北京城。
  然而,这些来自于全国各地的考生,都是有丰富社会阅历的成年人,每一个都无比珍稀眼前这个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谁也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竟然没一个去瞎逛,都老实待在招待所看书。
  这样一来,苏亦就有些不愿意了。
  他拖着陈飞就往图书馆走。
  “北大新馆刚刚建成没几年,里面拥有大量的藏书,恢复高考后,有采购大量的书籍,其中还有从欧美的英文版,飞哥你可不能浪费这种好机会,到时候,说不定你还可以翻看到欧美法律体系的相关书籍呢,或许对你的复试是有帮助的。”
  苏亦这话,纯碎是瞎扯,但忽悠陈飞陪自己去图书馆的决心肯定是不动摇的。

  “你确定我们能进去?”陈飞也被说动心了。
  “肯定啊,咱们的复试通知书堪比借书证,现在怎么已经是北大的准研究生了嘛!”苏亦笃定道。
  北大的一塔湖图,一塔说的就是博雅塔,一湖自然是未名湖,一图不用想也都知道是北大图书馆。
  北大图书馆号称亚洲最大的图书馆。
  然而,78年的时候,还没有后世的规模。
  馆舍只有75年建成的西楼,也就是现在的图书馆主体,李超人捐资兴建东楼还没有影子。
  但此时的西楼,已经算是北大最为豪华的建筑物,也是当时国内建筑面积最大、馆舍条件最好的图书馆。
  跟偏向西式风格的清华园建筑群不一样,北大燕园的建筑则倒是充溢着一股浓郁的中国风。
  兴建的图书馆也是如此,完美的保持和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
  此时的西楼还保持着原汁原味的建筑风格,并没有经过后续的翻修,更加能体现这个时代的建筑元素。

  奈何自己没有相机,不然苏亦觉得自己不应该错过这种记录时光的美。
  这个年代,藏书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这些年,苏亦为了收集一些古籍,可是废了老大的功夫。
  但是相比较北大图书馆的藏品,完全就是小巫见大巫,甚至,他连巫都算不上。
  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离开北大图书馆,他就成了涸辙之鲋,什么也写不出来了。
  这话固然是季老的谦虚,也从侧面北大图书馆藏书之丰富。
  这也是苏亦迫切过来图书馆的原因之一。
  他猜测的没错,有了复试通知书,他俩只需简单的登记就被允许进入图书馆观看藏书。

  当然,重要的孤本古籍,那是不可能有机会碰触的。
  但补全自己的知识盲点,还是可以做到的。
  这一天,苏亦基本是泡在图书馆内,主要还是观看北大历史系各位大佬的著作以及相关的历史文献。
  他不缺未来的知识,然而,对于当下的资料,确实极端匮乏。
  这一点,陈飞跟苏亦差不多。

  他考的是法学专业,在中国法学界,有著名的五校四院之称,五校以北大为首,北大的法学肯定还行那么简单,是相当牛逼。
  都是大牛。
  陈飞要是研究生毕业了,肯定前途一片光明。
  当然,前提是能够过了复试再说。
  苏亦惯例早起,然后被陈飞拉着继续联系英语口语对话。
  “苏亦,古得猫宁!”
  “飞哥,古得猫宁!”

  打完招呼,两人相续一笑。
  研究生复试,分口试跟笔试两项。
  其中,也包含口语。
  但对于这个年代的考生来说,口语就真的是走个形式。
  很多北大复试的学生,外语只考十几分,陈飞的外语初试成绩只有25分,所以看到苏亦九十多分的外语成绩,顿时,目瞪口呆。
  从认识开始,就一只拉着苏亦给他补外语。
  建国初期,国内学习苏联教育模式,院系大合并,重理轻文,理科专业细分两百多,而文科专业则剩下十几个专业。
  学科上学苏联,就连外语也学俄语,不然,就是德语,英语绝对的边沿化,这样一来,恢复高考后,把英语定为必考科目,分数则是惨不忍睹。
  不仅高考,研究生考试同样如此。
  这种情况之下,苏亦近乎满分的英语成绩,有多醒目就可想而知。
  这种醒目,不仅表现在跟北大外语系妹子秀口语,也表示在后面的复试之中。
  在招待所食堂吃过早饭后,陈飞尽心尽责的充当保姆的角色,准备先把苏亦送到历史系的复试地点再则回法学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