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一起学考古》
第25节

作者: 义书生
收藏本书TXT下载
  苏亦点头,“佛说要有光,于是,王道长一锄头下去,真发现佛光了,挖出了藏经洞那么多珍贵国宝。”

  许婉韵哑然失笑,“明明是上帝说要油光于是就有光好不好。”
  苏亦突然发现许姐姐一本正经的挺可爱的。
  然后开始说,“好了,不开玩笑了,主要还是昨天老马跟我说王圆箓的故事,给我不小的震撼。”
  “王圆箓?”许婉韵好奇,“你说贩卖敦煌经书的王道长啊?”
  苏亦点了点头,“就是他。”
  许婉韵问,“但是他跟佛光有什么关系呢?”
  于是,苏亦就跟许姐姐说一下王圆箓的故事了。
  跟这样的大姐姐谈论学术问题,感觉还是挺好的。
  至少跟老马同学,苏亦就没有兴趣八卦了。
  1900年,发生了两件中华民族历史上堪称耻辱的大事件。

  第一件不说了,中国人都知道。
  第二件,则是敦煌藏经洞的发现和被盗。
  敦煌的伟大震惊全世界,也是从这个藏经洞开始的,而这个藏经洞则位于莫高窟的16窟甬道北壁的第17窟。
  这个时候,就不得不说一个名字——王圆箓。
  王圆箓王道长应该可以说近代中国最出名的道长之一了。
  因为王圆箓就是敦煌藏经洞的发现者。
  其人的故事,极为传奇。

  一直到后世,还能够引起网上的热烈讨论。
  苏亦王圆箓的故事,也不是老马跟他说的。
  他只是假借老马之口,卖弄一下而已。
  当时发现藏经洞的时候,王道长也没有想到它会如此惊天动地,但他是知道这些经书的重要性的。
  于是他开始讲故事,给藏经洞的发现编纂不少离奇的故事。
  比如说王道长说有一天,他听到雷声滚滚,山体开裂,于是,他就发现一个孔洞,于是他一锄头下去,顿时孔洞佛光大胜。
  是佛祖显灵了。
  才让他发掘到藏经洞。
  只是王道长是一个文盲,他没有挖到金银珠宝,没法子,他只能想方设法把这些经书卖掉换钱了。
  他之所以想要卖经书换钱,也不是他贪财。
  主要是想要修缮莫高窟大殿,主要是当时太穷,莫高窟又太破了。
  一生流离失所当过兵又当道士的王圆箓只有一个宏愿就是修缮莫高窟。
  然而,他请敦煌当地的乡绅过来参观,然而这帮文盲根本就知道这些文献的重要性,王道长抛媚眼给瞎子看。
  没法子,王道长只好报官,好换取官方的赏赐。
  然后,王道长报官的方式挺豪横的,直接给敦煌县令王宗翰两箱子经书,还有不少绢画拓片,结果,这家伙也是不学无术的家伙,走马观花一番后,拿着一两卷经书后,意思意思一下就离开了。
  但后来,甘肃布政史知道了,直接就给汪县令下令封存。
  汪县令变责令王道长严加看管,不许外流。
  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跟斯坦因这个英国佬一点关系都没有。

  然而,汪县令为了升官发财,离开敦煌这个鸟不拉屎的破地方,直接拿王道长给他的经书去贿赂甘肃官场的其他官员,其中就有甘肃学政叶昌炽。
  叶昌炽可是清末有名的金石学家。
  一到他的手上,敦煌经书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藏经洞发现的消息不胫而走,其他的官员纷纷前来,嗯,来拿经书,还白*,不要钱。
  于是,被在来中国西域探险家们知道了,而英国佬斯坦因就是第一个赶来的。
  斯坦因不仅仅是一个探险家,他还是一个大学者,主要研究东方语言和考古学。
  他这些年一直都在印度跟西域这边做考古和发掘的,这也是《西域考古记》诞生的背景。

  斯坦因来敦煌,接触之后,知道王道长不懂佛学,然后就开始使劲的忽悠。
  于是,斯坦因把自己的故事包装成印度版《西游记》了,说自己从印度沿着玄奘的足迹来中国取经的。
  要完成玄奘交给他的伟大使命,把真经请回印度。
  差不多,就是从天竺来东土大唐取得真经。

  王道长一听,就知道遇到同行了。
  他是文盲。
  但他不傻。
  佛祖显灵的故事就是他整出来的,印度版唐曾,他会不知道啥意思吗?
  然而,这个英国佬有钱啊。
  他报官,官方连个屁都不响,没赏赐不说,还白*,于是斯坦因花了四锭马蹄银就运走了二十四箱敦煌写经卷本,五大箱绢画和丝织品,总计一万四千多件。
  斯坦恩足足雇佣了四十多头骆驼才运走这些宝贝。
  于是他的西域探险也就结束了。
  这些经历他的书《西域考古记》都写着。
  当然,买走敦煌经书的老外也不仅仅是英国佬斯坦恩,还有法国探险家伯希和,这是后话,不说。
  然而,前世,苏亦每每翻看到王圆箓的故事,就觉得心疼不已。
  但是这些经书的流失只能怪王道长吗?
  不能。
  这是时代的悲剧。

  王圆箓有啥错啊。
  斯坦因《西域考古图记》中说:“他将全部的心智都投入到这个已经倾颓的庙宇的修复工程中,力图使它恢复他心目中这个大殿的辉煌……他将全部募捐所得全都用在了修缮庙宇之上,个人从未花费过这里面的一分一银。”
  所以苏亦翻看这本书心中都忍不住感慨王圆箓的伟大了。
  他只是为了想要看到他心目中的辉煌大殿,他有啥错。
  所以听完这个故事之后,许婉韵忍不住感慨,“从这个某种方面来说,罗振玉确实是一个厉害的人物。”
  苏亦点头,“确实,他在抢救、保护古代文物个文献上做出巨大的贡献,要不是他写了《敦煌石室数目及发见之原始》这一文向国人解释敦煌,国人又如何知道敦煌的重要呢,他直接催促官方查封敦煌藏经洞,不然,这些宝贝都被王道长卖完了,不过这一样以来王道长就惨了,直接被官方通缉,最后也失踪了。”
  说到这里,苏亦感慨,“老马也挺厉害的,扎根敦煌一待就是十多年,值得敬佩。”

  许婉韵说,“现在老马可算是苦尽甘来了。”
  朗润园,苦尽甘来的老马同学,正在拜访自己的恩师宿白先生。
  而且俩人讨论的人物也正是苏亦。
  “你跟苏亦相处了一天,觉得他的性子如何?”宿白问。
  先生收弟子,不仅要看学识,还要看品性。
  宿白是导师,又是考古教研室的负责人,考古专业的实际负责人之一,日常工作忙,他的身份又敏感,这种情况下,要考察苏亦的品性,马世昌这个同门师兄就很合适。
  马世昌说,“开朗,健谈,但耐得住性子,这两天基本上都在阅览室看书,一待就是一天,韧性很强,不像同龄人一般活脱,也很有主见,对很多考古现象都有自己的看法,也明确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文献阅读量广,似乎资料室不少文献他都看过,同样,英文水平很好,可以毫无障碍的观看英文版著作。”
  马世昌给了苏亦很高的评价。
  尤其最好的评价引起宿白的注意,“他的英文水平确实好,你们几人中,初试英文分数,他是最高的,差一点满分,口语也不错。当时面试的时候,他可以很流利的跟西语系的秦老师对话,让苏主任跟我都很惊讶。从这个方面来说,他比你们更加具有优势,这点,你得向他学习了,虽然我们考古专业打交道的是中文文献,但当今世界是需要跟国际接轨的,现在国家推翻苏联模式向英美学习,英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