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远征---欧洲中世纪十字军东征记述》
第28节

作者: andyty2009
收藏本书TXT下载
  雷蒙德,史蒂芬,以及其他许多领主们得以从这场灾难中逃脱,并且想方设法的逃回了君士坦丁堡。他们所面临的形势是可想而知的--遭到还停留在君士坦丁堡的其他十字军们的全体强烈抨击和痛骂。雷蒙德由此变成更加可疑的叛徒。
  而亚历克修斯则因为未能派遣帝国的军队参与此次东征而受到激烈指责。
  有一种说法认为,亚历克修斯皇帝甚至把关于此次十字军的情报提前向土耳其人进行了泄密,因为他非常不希望看到波西蒙德获得解救。
  关于雷蒙德到底是不是拉丁人的叛徒,以及皇帝是不是在背后做了这个很阴险的小动作,我们现在已经不可能找到确切的证据去证实或者证伪,这种事情也一直都是治史者的无奈。我们能做的充其量只能是推测,或者猜测,或者猜想,或者幻想。
  首先这支队伍在中途获悉波西蒙德的不幸之后,其首要目标已经从前进到耶路撒冷增援当地的十字军同胞,变成了全力解救波西蒙德,这个转变是明显的,我们在前面都能看到,但更重要的是,这个转变是微妙的。试想皇帝知道这个消息后,会做何观感?有何感想?如何计划?
  为之奈何?
  皇帝非常不希望波西蒙德从穆斯林的牢房里活着走出来这一点我相信是所有人都会同意的,他们本来就是世仇,而波西蒙德又和他老爹一样是一个很能干的角色,将门虎子,所以波西蒙德活着对于皇帝来说不仅仅是眼中钉,看着生气,还是肉中刺,因为显然他的存在会持续对帝国造成新的威胁。对于一个既在过去威胁过自己,又在现在正在威胁自己,以及会在可预见的将来继续威胁自己的强大的敌人,皇帝是不是急着要把他拔掉呢?答案只能是肯定的,是毫无疑问的肯定。并且如此借刀杀人,皇帝可以把自己撇清的一干二净,既干掉了敌人,又不会得罪西方佬,甚至连波西蒙德的老爹都无话可说。

  何乐而不为呢?这简直是太应该做的事情了。孔明有云:天以予之,君不受,反遭其祸。
  皇帝非常致力于挽救和中兴自己的帝国这一点我相信也没有人会有异议。
  我相信大家都会同意的第三点是:至目前为止的亚历克修斯给我们的观感是,他差不多是一个为了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的谋略派人士,那么他是不是确实到了不择手段到出卖西方基督徒的地步呢?
  我们不如回过头想一想,如果皇帝向土耳其人进行泄秘这件事是真的,提前他的算盘是如何打的,更有意义。
  从第一次东征以来,基本上的概况是:皇帝从西方佬们的血腥征战中,无疑得到了很多好处,首先由于十字军的出现,拜占庭帝国原来岌岌可危的局面基本上被彻底缓解了,穆斯林们现在已经无力以及无心向这个目前已经没多大地盘,但却占据着基督徒世界的门户位置的帝国发起新一轮的冲击,他们已经自顾不暇,十字军像一把刀,插进了一直以来他们认为相当安全的腹地,所以他们的紧要任务现在已经不是极力向基督徒世界武力扩张,而是极力压制住十字军的反攻,显然这个转变中,受益最大的只有皇上。其次,拉拉队战略也的确让皇上得到了几个奖杯,虽然也有让他生气的地方,比如几个十字军邦国的建立,也就是说还有几个奖杯被运动员自己拿走了,而这件事又发生在皇上想方设法让运动员们承诺,各类奖杯都归拉拉队所有的前提下,我相信皇上是会有些生气的。

  所谓进攻是最好的防御,这句话是对的,主要问题是要权衡敌我的实力,贸然出击是愚蠢的,而皇上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这一波庞大的主动出击军团,根本不是他自己的军队,或许我们应该说:用别人的军队主动出击,才是最好的防御。
  如此我们可以知道,在皇上的算盘中,即使奖杯都被运动员拿走了,对于他的帝国,依然是有很大益处的,至少他不必再面对土耳其人的残酷攻击。这样我们又可以知道,伦巴第人中途改换目标对于皇上来说,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我们还知道的第三点是,当穆斯林和拉丁基督徒们一直维持着胶着状态,无暇他顾的时候,才是对东罗马帝国最有利的局面。
  而这场莫西万惨败对于阿斯兰来说则是一场甘美的巨大胜利,他由此得以恢复他早先因惨败于十字军手下而受损的名誉,并且再一次坚立了他在穆斯林世界中的地位。
  只是这种甘美对他来说尚不能沉迷太久,因为他很清楚,更多的十字军队伍已经人在征途,随后即到。
  我们现在大概可以客观的说,对抗穆斯林,如今已经变成了西方佬们自己的事情,皇帝现在所着意的,已经不是如何让他的帝国生存下去,而是如何用最低廉的成本,让他的帝国迅速恢复昔日的荣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