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远征---欧洲中世纪十字军东征记述》
第32节

作者: andyty2009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0-10-18 15:39:20

  在接下来的相当长的篇幅里,我们将看到的,是三个十字军邦国的各自历史发展,以及其终结。
  依据前文我们知道,这三个邦国都是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历程中建立起来的,而且在他们的四周,充斥着充满敌意,以及相互的政治关系错综复杂的各类群体及团体,各类政治及宗教势力,这个大背景已经足以决定,这三个十字军邦国的各自历史也必将是复杂并曲折,以及充满动荡艰辛的,而且他们将无法获得来自于他们的故乡,欧洲,尤其是欧洲西方的,基督徒世界的有效援助。拜占庭帝国从某个角度上说,对于这三个西方佬们建立的邦国,更倾向于被划分到敌人这个范畴中,也许我们该稍微顾及到的一点是,对于皇上来说,这三个邦国可以视为西方佬们背信弃义的三个活生生的例子。当然皇帝的想法从始至终都是从帝国的角度出发的,或者更具体的说,从他恢复帝国的曾经的雄伟这个梦想出发。

  这三个邦国更像是欧洲的基督徒世界,孤悬海外的三个堡垒,他们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挣扎求生,而在同时他们显然极大程度的分散了穆斯林世界在过往对欧洲本土的基督徒世界的勃勃的野心,如果说我们可以把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成功看作一个奇迹,那么这三个十字军邦国的长时间的存在,可以被看成另一个奇迹。
  这三个邦国在存续期内的重大意义,并不仅仅是他们自己的存亡,还包括对于缓释欧洲基督徒世界所遭受的紧迫压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如果我们把视线拉远一点,看得更宏阔一些,我们会看到,实际上整个局势已经形成一种非常高明的战略部署,其根本点就在于:把同穆斯林之间的主要战场,放到欧洲本土之外。
  当然这种高明,以及欧洲本土在很大程度上的安全,是以这三个邦国的艰难付出为代价的。
  从历史脉络中,我们找不到什么确实的证据来证明,这种高明的战略部署,是欧洲的基督徒们从一开始就计划好,并按部就班的逐步实施的,我们看到的实情实际上有些与此相反--欧洲内部东西方之间,教会同帝国权利之间的纷争,以及看起来相当纷乱的,民众性的东征运动......
  所以从一个角度上说,这种高明的战略部署,只是偶然形成的。
  而对于我个人来说,这个世界的大局,从来没有什么是偶然发生的。当然这和我个人的信仰有关。

  至此我想每个人都会明白,这三个邦国的存在,对于当时的基督徒世界,有着非凡的重大意义,不论是在信仰方面,还是在军事以及政治地缘方面。
  而我们首先将要看到的,是耶路撒冷国的历史。
  先来看看当时的耶路撒冷国的一个概况:
  拉丁人在近东地区的政治存在,维持了将近200年,这个时期是从1097年十字军夺取埃德萨算起,直到1291年阿卡(Acre)的沦陷。而拉丁人在希腊的政治存在则要长远的多,他们在罗兹岛的最后一个前哨站,直到1525年才被攻陷。
  一个接一个的贵族占有着“耶路撒冷国王”这个头衔许多个世纪,甚至可以一直算到今天,但是传统观点中,认为1291年,即是耶路撒冷国的终结点。
  十字军东征运动的前两代人所引领的,是一个节节胜利,并不断扩疆的时期,虽然这个期间,他们也遭受到一些不小的挫折。从鲍德温国王一直到富尔克国王的统治时期,十字军将士们一直在持续不断地扩张他们的领地。除了在1145年失去埃德萨这个重大损失之外,直到引人注目的萨拉丁出现之前,十字军邦国一直都处于繁荣的兴盛期。从1180年代开始,直到大约1200年,十字军邦国的繁盛开始持续的遭受重大逆转,十字军开始失去重要的军事要塞以及城镇,而且其中的一些,再也没有得到光复。萨拉丁制造了一个真正的转折点,而此后的十字军邦国,没有能够再恢复起初的繁盛。

  尽管如此,在13世纪,整体局势开始变得稳定。埃及的阿尤布王朝已经摆明,既无能力,也无兴趣继续将这些远来的法兰克人驱逐出去,埃及人更愿意把这些法兰克人当成棋子,在复杂的穆斯林世界的政治争斗之中,“下一盘很大的棋”。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很久,直到......蒙古人前来把这盘很牛叉的棋搞成了一盘散沙。
  从1240年代,一直到1260年埃及人在艾因扎鲁特战役中的伟大胜利,这段时期,十字军邦国因蒙古人的持续强大的威胁而幸免于被彻底摧毁,而一旦这个威胁消失,邦国的命运就开始彻底的被埃及马木留克王朝所掌控。该王朝接着就出现了一系列致力于通过详尽周到的计划,将法兰克人彻底驱逐出穆斯林世界原有地盘......的领导者,而这些人最终在1291年,完成了他们的计划。
  十字军邦国这个词,理论意义上是指耶路撒冷国,所有其他的贵族统领都是耶路撒冷国王的臣属,但是实际形势则不然,安提阿和埃德萨都在北方相当遥远的地域里,总体上说,邦国被分成了两个区域,北部区域由安提阿统领,而南部则由耶路撒冷统领。
  安提阿掌握着埃德萨和的黎波里的控制权,而安提阿的控制权则在诺曼人手里。安提阿的主要敌人包括:穆斯林世界中的阿勒颇和摩苏尔,以及拜占庭帝国,帝国从来都没有停止宣称,安提阿是它的神圣领土的不可侵犯的一部分。当然我们也都知道,帝国对于诺曼人的敌意由来已久。在安提阿的北方,是亚美尼亚,这是一个基督徒王国,这个王国经常让安提阿精疲力尽。安提阿基本上没有从主要的十字军东征运动中得到什么帮助,除了第二次东征,而这次东征运动的领袖们虽然假装对于北方的事物极度关心,但也只是进行了一次出于礼节的友好访问。

  在南方,耶路撒冷的主要敌人是大马士革,以及埃及。在耶路撒冷圣城沦陷之后,阿卡或多或少的,在十字军邦国的第二个百年历史中成功充当了首都的地位,特别是在13世纪早期之后,意大利人在阿卡和泰尔(Tyre)以及其它的沿海城市扮演着日益重要的邦国内的政治角色。
  在12世纪,至少一直到耶路撒冷沦陷之前,邦国一直由一系列英明的国王所统领,而在圣城沦陷之后,具体的说,从鲍德温4世之后,邦国的统治者则大多昏庸。在亨利国王驾崩之后,邦国开始经历一系列的年少君主统治时期,而古今中外的历史都告诉我们,这将是一个不祥之兆,篡权的前提。果不其然,紧随在这一时期之后,就是邦国的实际统治权被帝王弗雷德里克二世篡夺到手,此后,邦国的大权旁落,不再由它的国王统治,而是由“皇家特派员”实际统领,这些特派员当中,涌现出不少英明的领袖,但在他们统治之下的,是一个日渐衰落的王国。

  十字军邦国时期这段历史相当繁杂,所以将采用对三个邦国分开叙述的方式来进行,这种繁杂不仅仅表现在邦国自身就被分成了北方和南方,也表现在其他许多因素上:拜占庭帝国,满怀敌意的穆斯林国家,穆斯林内部的逊尼派和什叶派的争斗,意大利人的政治野心,多位外国君主的影响,以及最终,已经变成天主教皇手里的通吃牌,或者也许应该跟韦小宝一起叫豹子的,随时可以直接呼吁发起的十字军东征运动。

  应该说我个人的看法是,在经历了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成功之后,后来的一系列天主教皇对于直接发起这个运动的诸多层面,有了更多的认识和理解,应用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应该说当某一个个人手里掌握着如此巨大的潜力的时候,也许将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滥用,以及夹杂诸多个人看法和利益的情况。譬如这可能很容易就促使他决定以此来反对他自己的敌人。
  接下来我们首先看到的,正如前文提过的,将是实际上的耶路撒冷国的历史。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