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中国各省人》
第1节

作者: 清墨山水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6-10-25 16:55:00

  圣者山东
  《山海经》里曾说:当初盘古开天以后,终于死去后,头东脚西平躺在大地上他的头部高高隆起,就是现在的山东境内气势雄伟的东岳泰山;他的两脚趾朝天就是现在陕西省境内群峰挺立的西岳华山;他的肚子往上高挺,就是现在河南省境内风景秀丽的中岳嵩山;他的左臂在身体的南边,就是现在湖南省境内重峦叠嶂的南岳衡山;他的右臂在身体的北边,就是山西省境内气象万千的北岳恒山。

  他的寓意也就是这五座山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人身上的部分,是不可分割的。这五座山所在的省份和一马平川的河北及陕西几乎是最能代表中国的省份,这六个省几乎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缩影。虽然中国的地域特色很重,光是叫东西南北的省份就有十几个(东有山东、广东;西有陕西、山西、广西、江西、西藏;南有湖南、河南、云南、海南;北有河北、湖北。),这其中东西南北所对应的四省也分别是汉民族传统势力范围最早的边界,也是春秋战国时其最主要的四个国家-------齐、秦、楚、赵的所在地,而河南则是最正宗意义上的中原之地。现在我们就先从这几个省中的山东说起:

  山东地处中国东端面朝黄海、渤海,拥有全国最长的海岸线,隔海与日本、韩国相望,是中国最大的半岛。
  “山东”一词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那时是指相对于秦而言的“关东六国”(函谷关以东或曰崤山以东),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我们现在所指的“山东”是由金国(女真人统治中原时期建立的王朝)所设立的“山东道”演变而来的。地理范围为春秋战国时的齐、鲁两国及其周围的小国组成既传统上“东夷人”居住的地区。所以山东又往往称为“齐鲁”。一提起山东人们第一个印象就是“山东好汉”,自古就有“河北出响马,山东出好汉”之说。山东人在做事情时,先考虑别人。所以山东人出好干部如焦裕禄和孔繁森,他们都是在外省(河南和西藏)任职,但他们却把他们的生命和热血洒在了外面的土地上。也出痛恨不公平而想天下公平的宋江和揭竿而起的起义军领袖樊崇、黄巢等等。

  所以山东人的儒雅和他们的大智慧和他们高大的外表是极矛盾的。人们一说起山东人好象第一印象就是笨拙。本人深为此对我们的误解而往往辩论一番。反过来想,我们平常不是老说“大智若愚”吗,想到此心中也就释然了。
  齐鲁故地因土地较肥沃又得沿海之利,所以自古来虽不及江浙二地之富庶,但在全国说来也是自给有余而名列前茅了。少了“穷山恶水”的逼迫,没了勾心斗角的你死我活;再加上北方人所自独有的的豪爽性格和儒家思想几千年来的浸濡,山东人行事必“义”字当先!在国家大义面前戚继光、张自忠、赵登禹们站出来了!在个人义气面前荆轲为了燕王挺身而出抛头颅血溅秦宫!尾生为了信守一个诺言在桥下抱柱而死!还有辛弃疾和秦琼、程咬金及瓦岗的其他山东人,更有义震千古的梁山好汉们!

  山东地区由于开发比较早,原来的“东夷文化”较中原文化发达,所以山东在春秋战国时期辉煌灿烂,无论是齐国的经济还是鲁国的农桑和文化在当时都是无出其右的。在这段时期山东诞生了伟大的圣人孔子、亚圣孟子、墨子,军事家孙子、孙膑、吴起以及政治家管仲、晏子和雄才大略的齐桓公、齐威王,当然还有匠师的鼻祖鲁班。这一段时期是山东历史上最为光彩的时期。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也涌现了像王羲之、王献之父子、颜真卿等书法家和李清照、辛弃疾等文人以及诸葛亮、戚继光这样的军事家、政治家。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山东这块古老的土地绝对配得上“人杰地灵”这四个字!它成为了华夏文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朋友,看完上面的山东的精英你还认为山东人愚吗?

  山东西有梁山耸立,东有崂山之秀,中有泰山之雄和沂山之灵。这座座山川扮亮了山东这块伟大的土地。
  黄河在山东入海后带来了大片肥沃的土壤,至今山东的陆地每年都在不停地增长之中。环绕着这个半岛的是“名牌之城”和北海舰队驻地的青岛、“水果之乡”烟台等串串璀灿的明珠和被联和国授予“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威海(这里有被秦始皇称为天之尽头的“成山头”和见证“甲午战争”中国耻辱的刘公岛)在半岛中部有“国际风筝都”潍坊和齐国古都淄博(古称“临淄”,这里有大名鼎鼎的“稷下学宫”和蒲松龄的“聊斋”故居)南部有“圣人”的故里——曲阜和革命老区临沂;北有滨洲和东营这个“石油之城”(胜利油田就在这里);西有“户户垂柳,家家泉水”的“泉城”济南和有“江北水城”之称的聊城(京杭大运河贯穿其中)、更有那家喻户晓的微山湖。

  一个地方的出名有的靠它的名人,有的靠它的历史,有的靠它的物产。山东不仅孕育了数不清的名人和悠久的历史,还有令我们引以为豪的物产。山东有“温带水果王国”之称,著名的有烟台苹果、莱阳梨、乐陵的“金丝小枣”和五莲的板栗等等,数不胜数。还有被尊为“四大菜系”之首的“鲁菜”。
  最象征华夏的母亲河―――“黄河”在这里入海,最象征中华的泰山在这里耸立,最代表中国人文的孔子在这里诞生!这就是山东!
  朋友,来吧!快来认识这块伟大的土地,来认识这朴实敦厚的山东人!

日期:2006-10-25 16:58:37

  流浪河南
  河南,以在黄河之南而得名。西汉即有河南郡,为河南得名的开始。河南地处中原,地接南北,是黄河文明的中心地带。所以历代王朝设都于此者甚多,以洛阳和北宋都城汴梁(现开封)为甚。其中洛阳被称为东都(不是汴梁的“东京”),其和北京、南京、西京(唐时“安史之乱”后迁都洛阳后对长安的称呼,现西安)并列为中国四大古都。其地之重要性可见一斑,每逢汉政权被迫南迁时,那些爱国的文人的诗词里中原这两个字出现的频律是高之又高的,东晋时如此,南宋时亦如此。那一首首、一阕阕诗词寄托了多少人亡国的哀思。朋友有空就读一下陆放翁的诗和辛稼轩的长短句吧,只要你是有感情的,相信应该不会不为之动容的。

  俗话说的好;“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地处中原的他们不但要看老天爷的脸色,不但在女真人、蒙古人和满洲人南侵时四处流浪南逃,还要时不时提防那条脾气难以捉磨的母亲河。好时,这里的人们丰衣足食,发怒时,他们就要背井离乡。谁也记不清黄河发过多少次怒,谁也记不清他的子孙因此而流浪过多少次!如果有心去查一下水灾史,你就会知道河南人受过多少次因他而起的灾难。每一次水灾的来临,就是又一次大流浪的开始。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一次次的重复着他们先人的逃亡之路,一如吉普赛人。有的人在天灾和人祸的双重威胁下踏上了迁徙之路,再也没有回来。他们向南走了,走到了赣、闽、粤、台,就成了今天的客家人。他们向西走了,一直走到了荒漠地带,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走西口。但是相比于比较著名的其它两次大的迁徙—山东人的“闯关东”和粤闽两省的“下南洋”,河南人无疑是失败的,因为他们越迁越穷。他们选择了一条错误的线路,但是当时的条件决定了他们也只能往西,对他们来说只有西边有大片的未开垦的土地。一如山东人只能去东北,粤闽人只能往南下南洋一样,没有别的选择。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