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大志传被“爆炸死”——碎金》
第12节

作者: 梅国云
收藏本书TXT下载
  所以这份饱含了支队长和政委希望的报告打了上去没两天,总队政治部邓主任的电话就打到高政委这儿了,这个电话从头到尾冒着火星子,一点不容高政委解释,说你们还讲不讲政治,总队领导亲自打电话给你们都不听,我看这个干部的毛病就是你们惯出来的。为什么,因为你们就不太听上面的招呼。你们还真行,竟然给总队打报告强烈要求把一个浑身是毛病的干部留下来,你们想留个定时丨炸丨弹是不是。高政委还是不死心地争取说,首长,这毕竟是难得的人才啊,人才有点毛病也很正常,总队也是这样教育我们的,要有容才之量。这个干部没有大毛病。

  “我现在不跟你探讨人才建设问题,而是问你讲不讲政治的问题!你们还听不听招呼?”邓主任显然非常生气了。高政委还想说什么,就听到了那边“嘟嘟嘟”的电话忙音。
  大志就这样子离开了部队,肚子里装了高政委让孙主任去送行时喝的一大杯酒走了。
  牛大志的转业也算是轰轰烈烈,在特勤中队,甚至说在整个支队和总队,连级干部让一个支队丨党丨委和一个总队丨党丨委纳入议事日程的,还真就牛大志一个。

日期:2010-04-19 15:23:07

  (五)
  13
  银湾的火车像是温柔的情人,吭吭哧哧地摇晃着你。等穿越了长江的时候,就感觉火车减速了。上厕所的牛大志在车厢的连接处感觉到了寒冷。寒冷自牛大志毕业之后,很少能体会得到的,现在忽然有了一股冷空气,他似乎一下子清醒了不少,躲在车厢连接处抽了一支烟,就轻声地吟起了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田园将芜胡不归?……”我也该回到自己的家乡了,有什么办法?奶奶的,穿不成军装了,那就回到自己的家乡吧!牛大志心里这样安慰自己。

  一路上除了上厕所,他就没有离开过卧铺,一直用散发着洗洁精气味的被子蒙着个脑袋昏睡。入伍这十几年除了在特警学校上学放假回过老家外,毕业分到银湾武警部队还没有回去过老家一次。父亲多次打电话让他回去看看,说村里也当兵的牛登高才是个班长,都每年回去呢,你是个干部了怎么就这么忙?
  牛大志那次就在电话里对父亲说道:“儿子求进步呐,从副连到正连就用了两年,现在都当上了特勤中队队长了。爸你想想,人家领导这样培养咱,咱咋好意思回家休假呢,部队这么忙,我走了万一有什么事情怎么办?再说了儿子所在的特勤中队是什么,是部队的拳头尖刀,你拳头尖刀的领头人都不在,这拳头还硬不硬?刀子还利不利?”

  可父亲还是觉得儿子不怎么留恋这个生养自己的家了,心里想儿子是不是嫌弃农村这个家了。就说道:“人家牛登高一个小班长说回来就回来,他哪里来的假?”
  大志就在电话里笑了,跟父亲逗趣地说:“班长是个兵头将尾,在部队管的人最少。在部队是官越当得大,回家就越小。因为官越大,管的人越多。把人管得多了,哪还有时间回家?你看看人家军委主席,是不是每年都能回一趟老家呢?为什么不能回呢,因为人家要管多少人,要操多少心,国家就是他的家。”
  父亲急了,就问道:“那你打算什么时候回家?你妈和我还等着为你娶媳妇,我们要抱孙子呢,等你回家结婚了,给我抱个孙子,你哪怕一辈子不回来都可以!”
  大志又笑了说道:“结婚的事情你们就不要操心了,好歹等我当个大队长吧,如果你们想儿子了,你们就来我这里吧。我在外面帮你们租个房。”
  “还是算了吧。”父亲说,“你都把中队当家了,我们去了,你心里照样没有为我和你妈在外面租的家。隔山跨海的那么远,你又说那地方还没有面条吃,听说连油泼辣子都没有的,那咋生活呐?没有面条吃,没有油泼辣子,还不如要了我的命!还有啊,租个房子要多少钱啊?我们还是在村子里好,没啥事了,我们几个老汉一起吼个秦腔扭个秧歌的,比到你那儿有滋润多了。我听人说,你们城里人住的是个火柴盒大的房子,大白天的还把门关着,左邻右舍地见面了连个招呼都不打一声,别说串门子了,那情形还能叫日子?我和你妈才不去呢。”

  大志的父母亲不来城里,不到儿子所在的南方城市。虽说儿子出息了,在电视上天天都喊叫的大城市当干部,可老两口还是没有跟儿子沾上光。不过,大志的父母不是贪图富贵享受的人,他们要的是面子。明知道大志是个孝子,孩子回不来也是为了给家人争光么,不好好地舍命,人家组织上,领导就独独能看上你个散北农村娃?大志的父母知道,儿子一步一步走到今天不容易,就是村子里选派一个生产组长,也是本村的能人一波一波地折腾能耐,更不要说吃上公家饭,在银湾当队长这样的事情。“娃走到这一步,咱没有拆房子卖地给领导送礼,就是天大的造化了!”

  大志的父亲一次给老伴说,不曾想让老伴狠狠地给批了一顿:“你知道个牛沟子!你好歹是个男人家,咋就连我这个婆娘家都不如?娃没有给当官的送礼,就没有给当官的卖过命?过去给当官的送银子是送礼,那把自家的女子嫁过去当小就不是送礼了?现今这年头,你见过不吃枣刺的羊,天把眼睛都瞎了。我成天心慌兮兮的,咱娃给当官的卖命哩!娃把命卖了,收庄稼的时候当官的就拿条口袋装粮食了。我老是梦见我娃让当官的催着撵着让和土匪打仗哩。我娃是个愣娃,经不起当官的扇呼。”大志妈晚上在土炕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说。老头子让老伴给说灵醒了,也没有了主意,嘟哝说老伴把炕烧得太热。

  等天亮了,碰上村里人的时候,有人就问你家大志来电话没有,最近见过大领导没有,老两口就又忘记了夜晚的对话,脸上活泛着许多光彩。
  在村里,牛大志的响动是很大的,这个就连牛大志自己都知道。乡亲们都认为人家这老两口子没白疼娃,人家娃出息大了,都当上特警的队长了,听说能说外国话,还保卫过中国和外国的国家领导人呐。人家娃可见了大世面了。人家还说呢,等当上营长再回家,营长那是多大的官呢!乡上一个副乡长,坐的专车就能盖一院地方。解放前,邻村出息过一个营长,可惜是国民党的,村里几个大户都把女子抢着送人家当媳妇,营长都看不上,后来从西安城带了个洋学生回来。洋学生给村里的娃娃教识字,比私塾的先生快多了。再后来,营长给村里修了一条官路。再后来,解放了,营长成了农民。再后来,营长被政府枪决了。村里人惋惜得很,说营长这么好的人,怎么就枪决了?现在的坏官才该枪决。现在大志要当上***的营长,村里的解放前修的路也该修成沥青路了。


日期:2010-04-19 16:46:01

  14
  老人们闲谈的时候这么说,都对大志充满了期望。大志他爹妈就压力大得厉害。年轻人见世面多,都说大志将来不仅能给村子里修路,还能帮村里办厂,并列举了有个省出了什么人,立马全村子就成了这个县最富裕的村子,村子里都有了迪吧。老年人不知道迪吧是什么东西,只知道自古至今,能见圣面的只有大志!
  乡亲就是这样把大志传得很是夸张。村子里的所有乡亲们都因为大志而光荣得很。他们出门走亲戚,与别的村子里的人聊天,也都把大志作为重要谈资来长自己的风光。这能不高兴得意吗?全国十三亿人口,有几个人能保卫中国和外国领导人呢?就是咱们一个牛家村,又有几个人见过县长和县委书记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