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美人如名将—那些陪伴名将的红颜们》
第37节

作者: 与君相逢武陵溪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4-02 19:50:50

  第三十四篇:热泪染河山——南明兵部尚书张煌言+董氏
  记得鲁迅先生说过一段话,大意是:明亡之后,过得最舒服的是汉奸,无视名声恣意妄为,过的最清高的是痛骂汉奸的逸民,而他们的儿子已经不妨去参加新朝的科考做官去了。而默默抗战的烈士,却很少能留下遗孤。
  不得不说,先生的话从来都是这般犀利。
  今日提到的这位,若是论战功,或许无法和前面列入正文的那些真正的名将们相提并论。但是,思来想去还是将他单列一篇。或许为着心底那份不太厚道的汉人情节吧。

  张煌言是个官宦子弟,按说和父亲一样读圣贤书参加文榜考试才是正道,但他却怀有男儿的铁血之梦,喜欢慷慨论志,探讨兵法。在年少参加县试时,也许由于当时时局艰难,加试了骑射的科目。一届书生连发三箭,皆中,赢来周围一片喝彩。
  文武双全的张煌言,应该很容易让女孩们生出倾慕之情。他的发妻姓董(董氏的女孩和将军们有缘么?),在崇祯末年,大厦将倾的前夕,他们也许还能享受短暂的家庭幸福。
  但是,安宁的日子注定不会长久,京城破,崇祯皇帝自尽,这惊变可谓天崩地裂。接着,就是清军入关,进而北据京师,要一统天下。
  作为恪守君臣大义的读书人,张煌言举起了义旗抗清。
  董夫人望着丈夫凛然离去,一颗心也揪了起来。毕竟是寒窗苦读多年的士子,又才25岁,没有丝毫领兵的经验,只凭一腔热血就义无反顾的去和八旗精兵肉搏,真是想来就不寒而栗!

  果然,前路坎坷。浙江诸城在清军攻击下接连失守,张煌言决定随拥立的明宗室鲁王退守舟山。主忧臣辱,生死与共,张煌言抱定了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心。只是这一去不知能否还能生还,念及父母妻儿,年轻的张煌言一时也怅然无言。
  趁着空隙,张煌言快马回到宁波老家。
  看着丈夫衣衫带血,风尘满脸的归来,牵念成疾的董夫人惊喜不已。谢天谢地,总算还平安!
  可张煌言接下来的举动让董氏愣在了当场。他请出父母,叫上妻儿,郑重宣布,他要追随主上,继续抗清,此去艰险,料难生还,先交代好后事,同时与家人诀别!
  不忍想,这样悲情的话出口,一家人包括董夫人该如何悲痛欲绝。
  张煌言此时也会愧对家人吧,但是天下艰难,由不得他多踌躇,只有把一家老幼全托付给爱妻,狠心绝尘而去。
  怎忍看,如花美眷,泪落似雨?
  接下来就是董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天涯望断。
  从舟山到上虞,张煌言招募义兵,四处冲杀,海上陆上,九死一生。不知道董氏怎样才能打探到丈夫的行踪,确知其生死,面对同样思念儿子的公婆和时不时缠闹着要父亲的儿女,董氏又该怎样强颜欢笑,劝慰安抚。
  一别七年,张煌言的父亲张圭章一来年纪渐大,二来为儿子悬心,终是病逝了。
  清军浙江提督田雄也听闻了消息,去书劝降。张煌言得知父亲去世,自然也悲痛不已,也会想到妻子独自料理后事,有许多不便。但是,若他此时离开舟山政权,回到清军控制的地盘,相当于投降。他做不得逆臣,只好做了不孝子,严词拒绝了招降。只能希望妻子体谅他的苦心,替他尽最后一份孝道了。尽管他也知道,这样对爱妻,实在不公平。
  董氏大约能猜出丈夫的选择,只有承受着许多不便,独自安葬公爹。这一生只因嫁给了这样一心为家国天下的人,就得受这许多煎熬。或许董夫人会有怨恨的吧。
  只是无论思郎,盼郎,还是怨郎,恨郎,张煌言却始终漂泊在视线之外。他又离开舟山,依附了在厦门的郑成功,与其联合抗清。十余年时间里几下长江,最后几乎打到了南京城下,使得江南震动,几乎要让顺治皇帝准备亲征江南。
  只可惜功败垂成,最后是郑成功退入台湾,以谋后计,而张煌言依然留在东南,四处联络,以期挽回颓势。奈何,回天无力,郑成功突然病逝于台湾,他拥戴的鲁王也病逝,抗清已是大势已去。张煌言万般不甘的解散仅存的义军,隐身于海上小岛。
  清军自然不会放过这位老对手,很快将他俘获,押回杭州。
  流落到镇江的董夫人很快也得知了这个消息,因为清军已经找到她门上,将她和唯一的儿子张万祺押赴刑场。看来,牺牲的时刻真要到来了。
  多少年忠孝节义的教化,董氏此时应该不会惊慌求饶。这一天到来也好,心惊肉跳的煎熬20年,也该了断了。
  只是为什么,到死时丈夫依然没有陪在身边?因为生在这个不幸的时代,所以,命运,未免太过残酷!
  虽有无数遗憾,却也有一点可以安慰,她和儿子不会给他丢脸!这一生不得举家团圆,那就先走一步,在阴司地府里等着他赶到,相伴,再无分离,再无牵念!
  张煌言在杭州被杀。坐而受刃,正气浩然。
  算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虽未成功,以身相殉,却也无愧了。
  就这样上路,也好,或许在黄泉之下能与父母妻儿重聚,能让爱妻这一生委屈的泪水,洒在他肩头。

  爱你不容易,可却舍不得放弃。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