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参客》
第3节

作者: 北派小王子2012
收藏本书TXT下载
  小翠忙迎出去,我和小宇接着在屋里侃大山.这时听到小翠说了声:哎呀吗,老爷们,快出来看看.
  小宇应声出去了,我也跟着出去了,看到来买参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汉,干瘦干瘦的,一双眼睛却雪亮,一看就是常在山里走的老手,柜台上用红布裹着的,展一看,呦,是棵七品大棒槌.
  人参虽然是药材,其计算价格的方法也很特别,好参,特别是山参更多的是看品相,一叶的叫灯台子,二叶的叫二角子,三叶的叫三花,四叶五叶的就叫四品五品,以此类推,一般是七年一掉叶,从头再长,也叫一个轮回.就家参来讲长到四五品就可以开采了.而看山参则主要是看橹头上有几道痕,这类似于树的年轮.所以看参橹的长短来判断参龄十之八九不会错.然后是看相,品越高的参不一定越大,但相一般要比品次低的好.人参人参,就是长的像人的参,传说没有系红绳的棒槌在挖出来的那一刻会被人误当成光腚的小孩,有人说那是快成精了.而品相最好的那就是长成一个大白胖娃娃,有头有腿有胳膊,胖头胖脑人见人爱,长的张猪腰子脸鞋拔子脸的都不行,只能说还没长到火候,相不够.这种参最少见我也没见过,只是在印象中听说老爷子好像开过一棵.最后才是按品相上称论克算钱,七两为参,八两为宝,一棵品相俱佳的山参绝对比同等重量的黄金贵.

  细看这颗参,品相都算不错,颜色也正,按七品算应该在一万往上.那时候经济虽然好,一万也不是个小数目,一般工人一年的收入也不过三四千.但如果这参是个正货,一万还是很有赚头的.
  小宇拿这参瞅了半天,放了下来,对那老汉说道:哎呀,大哥(其实叫叔都不过),您这东西我不敢要,话咱也不撩明了,您还是上别家看看去吧.
  老汉眼珠子一转,也不多话,应了声,拿着东西就走了.
  “怎么?哪不对?”我问到.
  “他奶奶的,也我也说不准,只是感觉不对,就顺势试他一试,看他那反映,应该没猜错,这年头假货太多,老爷子和三叔不在这,我眼也浅,不敢瞎收.买出去的野棒槌大部分都是在家里自己人开的.
  呵呵,你也是蒙的啊,我暗道.也不管什么就和小宇小翠进里屋接着唠嗑.
  在长春待了几天,把街溜了个够,大冷面,狗肉,吃的也差不多.连新开的一家满汉全席也去了一趟,还因为吃熊掌和别人打了一架.感觉待得也差不多了,是时候回爷爷家了,小宇说现在生意也少,就让小翠看店,和我一起回家,就收拾了点东西,开着那皮卡往家里奔去.
  (对了,我还有个笔名,东方贺啊。。。。)
  日期:2012-2-24 19:36:00
  第三章 深山老尸
  从部队出来到我真正回到老爷子家里差不多相隔二十多天,老爷子家绝对算是深山老林,就是那种方圆百里再没有其他住户了,而这里近一万亩的山林也都是老爷子一个人包下来的.说道我爷爷这人,人送外号贺小鬼,当然没有人敢当面叫.他老人家今年八十多,,可身子骨却出奇的硬朗,人也是一如既往的精明.

  我爷爷老家是山东沂南,是一群姓贺的聚在一起的大庄子.说是那时候闹饥荒,山东的都流行到东北逃荒.为啥,东北饿不死人啊.东北林子多,春夏秋基本饿不着,冬天去打打围,掏掏鱼窝子,吃吃剩粮也能过一冬.我问过我爷,那你们不怕冷?老爷子跟我说,冷?那也比吃观音土强.这样在饥饿的驱使下大批的山东人,背井离乡踏上了到东北的求生之路,移**动人数之多,跨越时间之长在历史较为罕见,据统计1651年到1949年间从山东移民到东北的人数达上千万。而山东人在东北倒也自在,豁朗开达山东大汉很快就融入了这寒冷却不贫瘠荒凉却不荒芜的黑土地上。相反,东北大地也因为山东汉子变得更有生机

  当时还是在三座大山压迫中的旧社会,十四岁的爷爷刚娶了大他五岁的奶奶,家里还有哥嫂,双亲,光靠家里点地显然不够养活全家.没办法,爷爷带着奶奶硬是要饭走到了东北.到东北之后在老乡的帮助下下在东北扎了根,好说一年到头基本不会饿到,不时还能打些野味开开荤.
  之后老爷子在田垄上种过地,在林间伐过木,在夹皮沟里淘过金,甚至在山上当过胡子,但基本上没挨过饿.一次机缘巧合,他在长白山深山里他救回了一个老参客,并从此跟着他学着上山开参.
  参客,参客,不在行的人以为那就是靠运气,碰上了算运气好,其实不然.开参其实是很有讲究的,普通人就算你遇到了大棒槌也不一定能采.而且想要开到好参,或是极品的参通常要在山里寻个个把个月,本身不会两下子还没遇到参就让山里的野兽给解决了.而爷爷救得这位参客就是行家中的行家.本身胆大心细的爷爷在他的亲手教导下很快就能独当一面.

  这些都是稍微大点的时候奶奶说的,老爷子一般很少提这些,由于多次搬家,除了家里人外人很少知道这些,我也能知道个大概.不过光看外表,我很难将这些我感觉很神奇的事和爷爷联系到一起.不过,在后来我越发感觉到爷爷那老一辈人身上所具有的胆识气魄远非光从表面上能看出来的.
  老爷子起家也就是在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满遍祖国大地,我们这也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由于土地比林子要少的多,也有一大部分林地对外承包出去.虽然当事价钱便宜的不能再便宜了,可林子基本包不出去.不为什么,没钱啊.之前吃大锅饭,在供销社干活的社员们都是拿工分吃公粮,谁也不会比谁更有钱。
  当时六十出头的爷爷忽然拿出了三十万包下了两万亩林子.这三十万在当时是个什么概念很难形容,只知道当时有个一万在村里就算是大户了,三十万估计有现在三千万那么多.和你一起种地的一个老社员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来在当时不仅让其他人吃了一惊,听说都惊动了当地派出所,将老爷子抓起来了,行,你包林子可以,但你得说出来前从哪来的,你一老贫农哪来那么多钱,要是不说明白就充公,还要坐牢.

  这下可让好一帮人幸灾乐祸,可爷爷早上进去第二天就毫发无损的放了出来,而且还将那两万亩地顺利的包到手.还成了全县的先进个体代表.关于老爷子怎么出来的可谓众说纷纭,但老爷子对此事只字未提,连我爸和叔叔姑姑们也不知道怎么一回事.
  打这件事后,贺小鬼的名字越叫越响.但可以从中听出来里面充满了羡慕,嫉妒,为了更好的开发林场,爷爷带领全家搬到了这深山老林中,随着管理量越来越大雇来帮忙的人越来越多,很多直接就牵家带口在这定居了下来,老头子倒也乐呵,人多,好,热闹,也有人陪他打麻将了。
  这样,我的爷爷,贺小鬼同志占山为王一样成了这片深山老林的主人.
  我小时候在这里住过五年.刚搬到这里时我已经有七八岁了,正是到处乱玩瞎跑的年龄.每天带着小宇在林子里转.东北的林子大,大到什么程度呢,用林海来形容绝对不过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几乎断绝人迹的原始森林,这里没有城市里的公园,博物馆,而是充满了各种野生动植物,叫得上名的,叫不上名的.在城里孩子还在跳格子的时候,我和小宇在下陷阱抓野猪,在城里孩子吃糖块的时候,我和小宇在烤着从河里打上来的鱼.就在这深山老林里,在家里有一句没一句的教导下我和小宇学会了怎样下陷阱,怎样分辨东南西北,知道了各种树的种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