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参客》
第16节

作者: 北派小王子2012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其实爷爷在我的印象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小老头,虽然平时不怎么说话,但很愿意玩麻将,一毛钱一把的麻将。总愿意骑着个大梁到处逛(总感觉骑的很勉强),到商店去给我俩买五块钱一大兜子的手枪饼干。
  但除了那五块钱一大兜子的手枪饼我对老爷子并没有太多的认识,他的那些事都是奶奶当故事对我说的。

  而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认为那些都是奶奶编的故事。
  "东,我需要你。"
  "爷,您是不知道,我在山里都分不清东南西北,让我去放棒槌还不是耗子砍猫啊,而且 您还有杨叔,二叔,老叔,小宇帮忙,也不缺我。
  "只有你行。"
  "爷,我看还是算了吧,对了,再过几天就是我姥爷的生日,我要回北京。“

  “嗯,你考虑考虑,我也不着急你答复。这个拿去给许秀才当贺礼。”
  那是我和小宇放的那棵棒槌,已经用红木盒包装好了。
  许秀才是我姥爷。
  “我去打麻将。”爷爷说完就走了。
  这就是我和老爷子的全部对话。

  为了配合老爷子的习惯我也尽量少说话。
  几年不见老爷子基本没怎么变,身体还是一如既往的硬朗,只是头发变得花白了。但胡子还是油黑油黑的,和以前一样。按山东老家的规矩结了婚的成年人在双亲都健在的时候是不能留胡子的,爷爷也是在太奶奶去世之后才开始留的胡子。
  总觉得留着胡子的爷爷和某位国家领导人很像,有一次看电视,才想起来是总和美国对着干,又没事总欺负人科维克的萨达姆。
  可能是爷爷也感觉萨达姆和自己很像,他还真对萨达姆有过一句评价,“虎逼。”
  和爷爷谈完之后,我越来越糊涂了。

  为啥需要我?为啥偏偏就我行?老爷子的林场不是开的好好的吗?现在又整个吉林开参茸店,估计下一步就会是全球连锁了。没必要非要我这个退役军官吧。放棒槌我比不上二叔他们,要说买东西从来没讲过价的我估计也不是卡耐基的料。说实话,现在我在来也在家里呆着都感觉有些多余。
  小宇穿着一条大裤衩正在院子里洗他那辆皮卡。
  "老爷子都跟你说啥了?"小宇见我过来了好奇的问道。
  "没啥,二叔他们呢?"
  "不知道,一大早就不见了。"这没啥奇怪,在我印象里二叔一般就不愿意在家里带着。

  "老叔呢?回来一直都没见他?"三叔是我爷爷的小儿子。
  如果说二叔不总在家带着,那三叔就是总不在家带着,小时候一个月能见到他一回就不错了,不过老叔从骨子里集成了老爷子的鬼。
  除了帮老爷子打理生意外三叔在外面还有自己的营生。
  不太见光的营生。
  "不知道啊,那可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小宇笑道。

  "嗯,也是,对,你打算啥事候回长春?"
  "下午吧,小翠一个人看店我多少有点不放心。"小宇把手在裤衩上摸了两下。我看他就是想老婆了。
  "那我和你一起回去。"
  "咋了?才刚回来几天,着啥急啊?"
  "你许姥爷过几天过生日,我得回北京。"其实这时离姥爷过生日还有半个月,本是不着急的,只是我忽然感觉在这呆不住了。
  "哦,好吧,那下午走吧。"
  离开家里时还是不见二叔他们,倒是老爷子放下打了半圈的麻将来送我。
  "爷,您不用送,我过一段时间还回来。"

  "嗯。"
  当车渐渐离开的时候我回头看了一下老爷子,忽然感觉他一直挺直的腰好像有点弯,从那双来看不出他在想什么的眼睛里我感觉到一种莫名的无助。
  爷爷也老了。
  日期:2012-2-27 18:16:00
  第十五章 泡澡

  没有感受过山里的孤寂就不会体会到城里的繁华。虽然我在山上正经八百的只呆了四天,但对这种感觉深有体会。城市的这种繁华一方面就体现在人多,在村里总见得就那几个人,不是张三就是李四,早就看烦了。而在城里就变成了人山、变成了人海,人挨人人挤人,能遇到个眼熟的就不错了。常在山中居住的人偶尔进一次城,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么多人啊。站在商场前一个小时见的人要比自己窝在村里一年见的人要多。人,本来就是群居动物,一个人待久了难免感到寂寞,所以城里人一到山里、到乡下住一段时间就会有一种难耐烦躁感。当然,在一群根本不搭理你的人中间站久了同样会感到寂寥,所以乡下人到城里去也常会有一种枉然若失的感觉。

  城市跟乡村是不是对立的?一个人多,一个人少,一个落后,一个繁华…
  是先出现的村落还是城市?这个我真不敢说,因为村落和城市都是相对而言的,没有乡村的安宁也比照不出城市的喧嚣。中国内陆的中小型城市拿到欧美发达国家去比较可能也就算是乡村。
  但我知道人类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卡塔尔-惠克城在建城之后瘟疫就开始流行,人死了一半。这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人聚集的过于密集、太多排泄物无法处理,以至于细菌滋生,瘟疫横行。
  看来人们在城市化的道路上还是付出很多的。所以乡下的朋友们,不要羡慕城里人的坐便,为了能坐着拉屎,他们也是付出了很多的。
  95年的长春虽然相对上海、深圳来说要落后一些,但和改革开放之前相比还是有翻天覆地的变化。马路上的轿子多了,人们兜里的款子也多了。
  我感觉最能体现这种变化的就是城里的饭店越来越多,澡堂子越修越好。
  日期:2012-2-27 20:49:00

  饭店代表物质文化的提升,澡堂子代表精神文化的提高。
  生活越过越好,人们首先要满足自己的嘴。人活一张嘴,能吃好那绝对是人们物质生活提高了的一个重大标志。要不然老人在叙述以前的苦日子时总是说吃不饱穿不暖呢,注意,是把吃不饱放在头一位的!而且你一回家,家里不总是问你在外吃的怎么样吗?可见,吃饭在一定程度上或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生活的高低。
  古代君子对吃的讲究可以说到了无可附加的地步,嘴里说着什么君子不入庖鱼之肆,但吃起东西来比谁都刁。比如孔老夫子就提出过七个不食“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殊不知那也是在他有了一定社会定位和经济基础时才讲究起来的,在他落魄时别说什么“割不正,不食了”就是给他块馊馒头他也吃的津津有味。就我看他也是有几个闲钱了才讲究起来的。

  而澡堂子的复兴可以说是中国人民精神文明提升的一大标志。泡澡,在中国可谓历史悠久。早在明朝时期就有“瓮堂”。人们干累了活,吃完了饭,心烦了,没事了,到澡堂子泡个澡,搓个背,蒸一蒸,要是身上痛了再拔个火罐,之后在包间里躺一会,唠会磕,打个扑克,喝上壶糖茶,那绝对是一种享受。看来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清楚澡堂子是放松身心的绝佳去处。并且相比于扭大秧歌,看二人转,泡澡是一种更直接,更普遍,男女老少皆宜的放松方式。和以前只能冲澡不能泡澡澡堂子相比,现在层出不穷,花样不断翻新的澡堂、洗浴中心更是为口袋中钱越来越多的人们提供了不同的选择。

  日期:2012-2-27 22:44:00
  到了长春小宇硬拉着我要去泡澡,说咱在那山里也算是死里逃生,咋的还不好好歇歇?许姥爷不是还得几天才过寿吗?不差那两天,咱先好好舒服舒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