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图腾:两千年华夏对外战争全史》
第41节

作者: 叶落如刀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5-03 12:37:23

  在发掘出周亚夫之后不久,汉文帝就驾崩了,年仅47岁。他的长子汉景帝即位。
  汉景帝是汉文帝的影子,忠实继承了父亲的政策方针,所以史上合称为“文景之治”。
  景帝一朝,来自匈奴的威胁得到缓解,大多局限于边境战争,胡骑长驱直入、深入内地的情况少有重演,甚至还有匈奴贵族开始投降汉朝了。比如公元前147年,就有七个匈奴部落首领率部投降,包括当年投降匈奴的燕王卢绾的孙子。
  真是风水轮流转,匈奸到我家。汉高祖时,有几个诸侯王都投降了匈奴;汉文帝时,还有太监中行说当了汉奸;到景帝朝,匈奴人反过来投向汉朝了。这一微妙变化,正反映了汉匈实力的此消彼长。发展才是硬道理,经过几代人的忍辱负重、埋头苦干,汉景帝时期的汉匈关系终于开始平衡。
  汉景帝时代的相对和平,一方面是因为列祖列宗多年治理的铺垫,另一方面是景帝有了三位名将辅佐。
  第一位:威震单于的周亚夫

  自从在细柳营被汉文帝赏识后,周亚夫就发达了。汉景帝即位后,因为采用削藩之策,导致吴楚等七个诸侯国联合叛乱。北边的诸侯赵王就写信联络匈奴军臣单于,准备与匈奴大军联合南下长安。内忧外患、千钧一发之际,汉景帝相信老爹的眼光,任命周亚夫平乱。周亚夫不负所望,只用半年就平定诸侯,赵国也被攻破。
  军臣单于本以为汉朝即将崩溃,自己能干出比冒顿爷爷更大的成绩,谁料想诸侯们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奔向灭亡。不但内应没了,还冒出一个闪电战大师周亚夫,军臣单于估摸着打起来会很棘手,就放弃了入侵计划。从此总掌帝国军权的周亚夫,把细柳营经验推广到全军,打造出一个铁桶般的边塞体系,给汉景帝的天下装进了保险箱。
  后来周亚夫因为反对废掉太子刘荣,引起了汉景帝的猜忌。回想当年那句“军营中只听将军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书”的名言,汉景帝最后决定找个由头关押他,周亚夫不服,遂自杀。
  第二位:吓跑匈奴的苍鹰郅都。
  前面说的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后,高居丞相之位,文武两途都达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但偏有一人见了他从不下拜!要知道周亚夫能让汉文帝都没脾气,那又是谁能让周亚夫没脾气呢?
  就是人称“苍鹰”的郅都。郅都为人刚正不阿,在济南为官时开了西汉镇压地方豪强的先河,在长安当警备区司令时处罚骄横的皇亲国戚,他的名言是:“已经背离父母来当官,就应当在官位上奉公尽职,保持节操而死,不能顾念妻子儿女”。公元前148年,从不低头看路的郅都终于撞到南墙:他受命审查废太子刘荣,但刘荣也是个硬骨头,因为不愿受辱就自杀了。太后得知长孙死讯后大怒,逼迫汉景帝查办。景帝于是改派郅都去边地的雁门郡当太守,暂时避避风头。

  硬汉郅都的名头早已远播四海,连匈奴人也敬畏有加。郅都一到雁门郡,入犯的匈奴骑兵便撒丫子跑路,直到郅都死前都不敢靠近。无聊的匈奴人只好玩意淫强国的把戏,把木头刻成郅都的形象,当成箭靶练习,结果匈奴射手们连看到木头人也胆战心惊,无人能够射中。正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郅都靠着“遇神杀神、遇魔杀魔”的恐怖名声,成功实现了兵法的最高境界。后世朝臣赞叹道:“赵有廉颇、马服,强秦不敢窥兵井陉;近汉有郅都、魏尚,匈奴不敢南向沙幕”;“汉拜郅都,匈奴避境;赵命李牧,林胡远窜”,实乃“战克之将,国之爪牙”,把郅都赞誉成廉颇、赵奢、李牧一般的名将。

  可惜的是,郅都在雁门郡的威名传到了太后耳朵里,老奶奶想起死去的孙儿刘荣,怒火重燃,逼迫汉景帝处死了郅都。
  郅都一死,国内的权贵豪强和边境的匈奴人都额首相庆,雁门郡重新遭受匈奴侵掠。
  第三位:飞将军李广
  幸运的是,郅都留下的空白很快就由李广填上了。

  李广外号“飞将军”,名震古今中外。他成名很早,公元前166年的文帝朝,中行说煽动老上单于率十四万大军入犯,李广就在这次战争中参军,因善于骑射建立战功,成为汉文帝的卫士。汉文帝曾赞誉道:“可惜你生不逢时啊,要是生在高祖时,你至少可以取得万户侯的功名!”
  汉景帝即位后,李广随太尉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亲手夺取了叛军帅旗。后来他先后出镇北部七郡太守。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