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段可歌可泣的亲兄妹爱情啊》
第1节

作者: 青木79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6-24 10:23:00
  故事发生在民国时期。1928年,凤阳大旱。年幼的杜家三兄妹在父母的带领下分别往南京逃荒。途中父母双双饿死,兄妹三人失散。大哥灿林和三妹月兰被好心的倪家收留。二妹月青则受伤失忆,被叶府收为养女,改名青凤。若干年后,灿林和青凤竟意外的在中央大学相识,历经波折,排除千难万险,二人相爱了。在新婚之夜,灿林却发现,青凤,竟然是自己失散七年的亲妹妹。。。。。。

  文中人物众多。以兄妹二人为主线,但不限于此二人。本文原名烈血青春,小说起自大革命失败第二年,截止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两年。社会背景广阔,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阀,地主,官僚,恶棍,**,戏子等众多人物纷纷出场,在那样一个大混乱的年代里,演出了一幕幕人间悲喜剧。
  全文大体分为四部分,即
  1.凤阳逃荒
  2.滁县故事
  3.中央大学
  4.浴血抗战
  第一卷 凤阳逃荒
  开篇之卷。血脉亲情,令人唏嘘难已。在大灾面前,父爱如山,母爱似海。父母把生的希望留给儿女,而将死神揽入自己怀抱。生离死别,人生巨痛。每每掩卷思之,不免泪湿满襟。
  第一章  走出凤阳
  第二章  泪洒王家湾

  第三章  父爱如山
  第四章  叶府认亲
  第五章  母子情深
  第六章  慈母永逝
  第七章  倪家父母

  第八章  南京寻亲
  第九章  重返滁县
  第二卷  滁县故事
  人生无常,红颜总是薄命。多才多艺、兰心蕙质,偏偏却被亲哥卖入娼门。自我救赎后,弱女子以泼辣勇对一切淫邪。但在凶残荒淫的恶少面前,刚烈坚强善良美丽的剑兰,能逃脱得了命运的魔掌吗?
  第一章  李府恶少

  第二章  刚烈剑兰
  第三章  恶少阴谋
  第四章  凶残恶少
  第三卷  中央大学
  本篇乃重头戏 众多人物 将在本篇出场 众多情节  将在本篇展开
  第四卷  浴血抗战

  本篇乃高丨潮丨部分 将重点写到淞沪抗战、武汉抗战
  日期:2011-06-24 10:24:33
  烈血青春
    前言
  人世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生离死别;人世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得遇真爱。这是一个发生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故事。那是一个大分裂、大混乱,也是大融合的年代。亲情、友情、爱情在那个年代交织混杂;幸福、痛苦、仇恨在那个年代绵延悱恻。人生如戏,命运弄人。回首往昔,不免慷慨激昂、壮怀激烈。。。。。。
  第一卷   凤阳逃荒

   第一章  走出凤阳
  1989年清明,安徽凤阳。在一个漫山遍野开满了洁白野蔷薇和火红杜鹃花的小山沟里,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带着几个稚气未脱的孩子,手里拿着一块分成两半的玉佩,伫立在一座墓前,久久不愿离去。一个小女孩问道:“奶奶,你每年都来吗?” “是的。” 奶奶答道。一个小男孩问道:“奶奶,为什么墓碑上写的是兄妹二人合葬之墓呢?”奶奶答道:“因为,这里面安息着奶奶的哥哥和姐姐。”“那为什么他们兄妹二人要合葬在一起呢?”小男孩好奇的问道。奶奶抬起头,望着墓上洁白的蔷薇花,没有回答,思绪,却早已飞到了那遥远的半个多世纪以前。。。。。。

  日期:2011-06-24 10:25:13
  1928年夏,安徽凤阳县城。凤阳县立中学教员杜明霖望着屋外炽热的骄阳,愁眉不展,向里屋问道:
  “娃他妈,缸里还有多少米了?”
  “他爸,没多少了,上次找黄四爷家借的米已经快吃完了。”
  “家里还有多少豆子了?”

  “只剩一小半袋了。”
  “唉,这天要干到什么时候啊?再不下雨,地里的庄稼可都得干死了。”
  “算了,不要再打豆腐了,那点豆子留着自己家吃吧。”
  “他爸,今年我看是熬不过去了。已经连干了五个多月了,县里又一直不发薪水,家里一点买米的钱都没有了,再熬下去,全家都只得饿死。”
  “唉。。。。。。”

  1928年春,凤阳持续大旱,旱情从春一直延续至夏,始终不见缓解,又引发大面积蝗灾,野外的禾苗甚至连野草,都被大批蝗虫啮食罄尽。此时的国民政府忙于二次北伐与派系斗争,西北、黄淮、华中等地爆发的大面积旱灾,受灾县总计有一千多个,导致大批灾民背井离乡,到外地逃难。陕西、甘肃、山西、宁夏、绥远、河南、安徽、湖北等省最为严重,一时间饿殍遍地,百姓哀号转徒,家破人亡者,不计其数。

  日期:2011-06-24 10:25:49
  四天后
  “娃他爸,不能再熬了,咱们也带上孩子一起去逃难吧?”
  “娘,咱们逃哪儿去啊?”杜家的长子杜灿林也已三天粒米未沾,全家只靠挖些野菜,和着一点儿杂粮,苦苦煎熬着。
  “河南、湖北也在大旱,你堂叔在南京教育部行政处里做事,不如到南京去投靠他家吧。”杜明霖想了会儿,对灿林说道。

  “你堂弟家日子也不是很好过,再说都好几年没走动了,咱这一大家子的,去了他那儿,他能照顾得过来吗?”杜明霖的妻子陈氏问道。
  “没办法了,咱们家附近也都是些穷亲戚,都逃荒去了,咱们也只有往南京逃了。”
  “爹,南京离凤阳得有三百多里地呢,咱们走的话怕至少得七八天才能到。”灿林说道。灿林今年已满15岁了,在父亲的中学里念书。
  “是啊,爹,咱一家人多,路不好走,俺娘身体不好,妹妹又年幼,肯定走不快。”杜家二女儿月青说道。月青今年快满12了,妹妹月兰也只有9岁。由上高小的姐姐带着上初小。
  日期:2011-06-24 10:26:09

  杜明霖今年已经47岁了,由于家贫,娶妻晚,妻子陈氏小他12岁。杜明霖的祖父是晚清举人,祖母为明光县乡绅之女,早年祖父在世时,办有一家私塾,家境尚可。但杜家祖父早逝,自此后,家道慢慢中落。杜家祖母辛勤持家,知书达礼、贤惠善良,抚养教育杜明霖长大成人。明霖自幼在母亲的教育下读书刻苦用功。光绪二十九年,即1903年,明霖在安庆参加院试,考中秀才。但两年后清政府取消了科举,大力兴办新式学堂。明霖在家乡也办起一座新式小学堂,靠着几十名学生的微薄束脩,养家糊口。辛亥革命后次年,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袁世凯当上大总统。也是在这一年,明霖置办两亩薄田,娶妻陈氏,陈氏为人勤敏贤淑,以经营一家豆腐作坊为生。次年,即生子灿林。明霖一边教学,一边耕种田地,养活妻儿老母。三年后,杜家长女月青降生,母亲也于这一年亡故。再三年,生幼女月兰。一家五口,靠着学堂、豆腐店、薄田为生。1921年,学堂撤并到县立中学,杜明霖遂在县立中学教授国文。陈氏粗通文墨,平时也能帮着丈夫教儿女读些简单的书本汉字。虽生活艰辛,但夫妻齐心、儿女和顺、家庭气氛倒也温馨。

  日期:2011-06-24 10:26:36
  “月儿、灿儿,你俩去帮你娘收拾收拾东西,明天一早,咱们就往南京去。”杜明霖已经做决定了。
  “哎!”月青应声到。连忙到里屋和灿林忙活开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