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图腾:两千年华夏对外战争全史》
第51节

作者: 叶落如刀
收藏本书TXT下载
  可惜卫青是出了名的稳健先生,不吃这套:我前有匈奸当向导、后有步兵运粮草,苦点累点怕什么?他甚至担心自己撞不到单于枪口上,所以未雨稠,分派前将军李广和右将军赵食其从东边迂回包抄。
  卫青亲率精兵,径行千里,刚一渡过大漠,就遭遇了严阵以待的伊稚斜大军。
  匈奴人要打阵地战?这也太离谱了。偷袭劫道、机动闪击是你们的强项,阵地战可是汉军的优势项目啊,
  但是,他们必须打这场阵地战。
  他们的背后,就是匈奴的老家,已经退无可退、避无可避;
  他们的背后,更是荣誉的底线,堂堂的大匈奴,难道要继续做一只逃亡的鼠辈么?
  卫青,就在此地,此刻,我们有十万勇士,足以撕碎你、吞灭你!
  漠北的旷野之上,刺目的阳光与凛冽的朔风交相辉映,构成了奇特诡异的战场背景。在骄阳与风沙之中,卫青微眯了眼睛,遥望匈奴军阵极其浩大,且部伍整肃,显然是有备而来。而汉军刚刚抵达战场,在兵力上也处于劣势。如果匈奴军此时发动全面进攻,大势去矣!
  心思百转之间,他迅即下达了第一道军令:以五千骑兵冲击匈奴本阵!
  远道而来的汉军,竟然抢先打响了第一枪?在片刻的惊讶之后,伊稚斜单于一声令下,出动万人骑兵迎战!呼啸的匈奴马队从山腰上疯狂地奔腾而下,踏起满天尘沙。
  马群的蹄铁顿时踏响了大地,互相撞击的兵器敲响了苍穹。闷雷般的轰鸣声翻滚而来,仿佛全天下的铁匠铺一起开动,万千铁锤击打砧板,万千风箱鼓动烈焰,让遮天敝地的燥热肃杀之气迎面涌来。双方骑兵绞杀在一起,刀枪撞击、血肉迷离。
  卫青并不指望这五千人能冲动敌阵。他需要的是拖延时间,布置下钢铁般的阵地,以在接下来的主力会战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当五千死士浴血拼杀之时,数万大军争分夺秒抓紧布阵,用具有铁皮覆盖的武刚车环绕成巨大的弧形阵地,并让部分骑兵下马,在武刚车后担任步战的弓弩手、刀斧手、长枪兵,其他骑兵庇护大阵的两翼和后方,候命待战。
日期:2012-05-15 18:28:07

  伊稚斜单于没料到,长途跋涉的五千汉骑竟能生生扛住以逸待劳的上万匈奴。他不耐烦地下令几个万骑队一起进攻。五千汉军以寡敌众,终于玉碎沙场。
  他们的血没有白流。此时,汉军的浩大军阵终于布设完毕。卫青勒马立于中军阵中,遥望对面,感觉到匈奴军中也有一道深沉的目光射向自己。那一定是伊稚斜的目光,只是他看得见自己布的阵,却看得透自己心中的计么?
  不出意料,在钢铁般的战阵面前,数万匈奴骑兵虽有排山倒海之势,却如海浪碎于礁石、狂风止于石墙,纷纷殒命于暴雨般的弩箭之下。有冲到武刚车前的悍勇骑士,又遭到刀斧手的狙击。只见汉军举矛如林,挥刀如龙,呼喝如雷,当其锋者,人马俱碎,观其战者,肝胆俱裂。在刀光剑影之间,匈奴军马蹄翻飞,叠尸累累,却难越雷池一步。
  鏖战竟日,已近日暮,战场还是僵持局面。匈奴人攻不进去,汉军也难以出击。但表面的僵局之下,天平已发生微妙的变化:卫青一开始就主动出击的战术动作,正是要形成后来防守反击的战略设计。如今战场形势显然正朝着卫青的设想发展,而伊稚斜离“以逸待劳、一举歼敌”的初始目标已渐行渐远了。
  血红的夕阳,在遥远天际低落下去,似乎让大地也燃烧起来。卫青悄然指挥骑兵向两翼展开,等待时机发起致命的反击。恰在此时,如有神助,史载“大风起,沙砾击面,两军不相见”,蒙古高原的沙尘暴突然爆发了!

  只见滚滚黄沙,被狂风席卷吸纳,如盘旋的巨龙,拔地而起,飞腾升天。那庞大的沙幕狰狞于天地之间,昂然不可抵御。任谁的千军万马,锦绣繁华,在这沙暴的脚下都如朝露般脆弱。还在勉强进攻的匈奴军一时大乱。
  汉军却没有乱。因为这正是卫青梦寐以求的局面。他当机立断,挥动两翼骑兵发动了猛烈的逆袭!两翼各自上万的汉军骑士,听得耳后万骑轰响,看得两旁黄沙骤起,心下但无恐惧之心,只有豪迈之情,高声嘶吼道:“大汉必胜!”,顿时汹涌沸腾,一齐追随将领马头而去。
  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匈奴人,应该是很熟悉沙暴之类的恶劣天气,但他们没想到的是,远道而来的汉军,竟然比沙暴更加暴烈可怖,敢在狂沙之中发动全面进攻。形势顿时逆转,已是强弩之末的匈奴军开始崩溃。
  伊稚斜单于眼见无力回天,只得在亲军的护卫下向西北逃去。失去统帅的匈奴残军彻底崩盘,如鸟兽散。卫青急派轻骑分头追击,自己亲率主力追击单于,一直追到匈奴的后勤基地赵信城(位于今蒙古国杭爱山脉南麓),还是没追上吓破胆的伊稚斜。卫青于是利用匈奴人屯聚的牛酒美食,犒赏三军,大醉方休,然后把无法运走的粮草积聚连同赵信城一起,焚烧得干干净净。
  至此,卫青大获全胜,阵前斩首一万九千余级,还把匈奴多年积聚的财富扫荡一空。伊稚斜单于则大败亏输,逃得十几天不见踪迹,以至于匈奴人以为他被汉军杀死,右谷蠡王还自立为单于,可见其混乱狼狈。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