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七大宰相风云录——治国之路上相权与皇权的爱恨情仇》
第10节

作者: 行光唱史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8-04 10:37:18

  这几天总是觉得睡不醒继续更新吧
  ------------------------------------------------------------------------
  四、嫉贤妒能,李廷尉设计害韩非
  李斯听了韩非的话,暗骂道:好家伙,果然是来者不善啊!其实,从心里讲,他觉得他自己的才能还比不上韩非。与自己相比,韩非看问题更透彻,更清晰,而且他于君主之道好像比自己更有研究。如果他来到秦国,而且受到大王的赏识,那自己还会有好日子吗?
  1、秦王求才
  逐客令取消之后,咸阳一下子又热闹起来,一时人才济济,十分红火。由于许多人是去而复来的,又有些人得到了升迁,置酒庆贺的也不少。秦王政也于咸阳宫置酒,宴请归来之臣
  席间,秦王又重提逐客之事,说:“最近两天我明白过来了,郑国也算不上是奸细了,而是忠心耿耿为秦国搞建设水利的人,天下哪有不出力气就得好处的事?这条水沟修通了,可以灌溉三四百万亩土地,不但能够富其境内之民,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东并六国而统一天下。”
  说完,秦王命侍卫将郑国从牢里带到宫里来,对他说:“郑国,若此渠修成,本王命其为郑国渠,让秦国后世子孙都记住你的功业!”
  “郑国多谢大王恩典。”
  说完,郑国又给秦王赢政磕了一个头,起身要走,却有一物从其身上跌落下来,赢政连忙将他叫住。
  郑国回身拾起,对赢政说道:“大王,此乃小人从韩入秦之时带来的一卷帛书,乃吾国公子韩非所著,小人留之也是无用,或许大王有些用处,小人就将它赠与大王吧!”
  说着,郑国将那卷帛书递给赢政,这才转身而去。李斯一听郑国提及韩非的名字,也连忙凑了过来。
日期:2011-08-04 10:55:55

  赢政接过那卷帛书,很随意地翻开,书题清晰的写着《韩非子》,第一篇为《五蠹》,第二篇为《孤愤》,第三篇为《说难》。赢政不看则已,一看便顿时被其雄辩及语言之犀利痛快所吸引,一口气读完了三篇文章,而后又反过来重读一遍,细细品味,只觉其论点精到,气势宏大磅礴,读后荡气回肠。
  赢政禁不住感慨道:“简直太棒了,本王若能与此文之作者见上一面,促膝深淡一番,本王将死亦无憾也!”
  李斯想借提及韩非来炫耀一下自己的卓越不凡与才智超群,就对嬴政说:“大王何必如此慨叹,此书的作者与微臣是同窗学友,我们共同师从于荀卿学习治世之道,当年我们二人也是才智学问不分伯仲。”
  “那么他现在哪里呢?”
  李斯推却不过,只得说:“四年前春申君黄歇被李园杀死,恩师荀况辞官离楚游学四方,不久因病去世,韩非办完丧事,已于去年回韩国了。”
  “韩王安卑怯而无大志,此等人才居于其境之内,就好比是瑰宝跌入污泥!要想办法把他弄到咸阳来。”秦王说。
  “办法虽有一个,只是有点难度……”
  “李客卿,如果你能招韩非入秦,寡人便升你为廷尉。”秦王爱韩非心切,不假思索脱口许诺。
  李斯闻言暗想:廷尉乃秦国最高司法官,九卿之中最有实权,此等良机怎能坐失。于是李斯说出一条妙计——利用韩安王懦弱怯秦的心理,一面兵压韩境,一面扬言出兵目的不过是秦王欲会一会韩非而已,以逼使韩王遣韩非入秦。秦王觉得此计可行,立即下诏调兵遣将。
日期:2011-08-04 13:06:14

  2、韩非使秦
  韩安王自公元前238年登位以来,度过了六个春秋。他接手的是个残破不堪的烂摊子,而他本人又素无大志,只求苟且偷生,因而国家积弱不振。另外,这两年春旱夏涝,灾民众多,赈灾无米,兵源奇缺。如此一来,韩安王更加害怕上朝,正巧韩非回到韩国,韩安王对他封官加爵之后,就把棘手的政事一古脑儿推托给韩非,任其处理。
  韩非受命不久,韩安王就接到情报说秦王重兵压境,大有一举而下阳翟(韩国都城)之势。一时间满朝文武议论纷纷,谏奏如雪片飞来,无非是劝安王派遣韩非入秦。韩安王心里不想放韩非走,却又别无他法。拖了几日,最终还是放韩非为使了事。
  秦王政十四年(即公元前233年)韩非出使秦国,李斯奉旨设帐郊迎三十里。
  韩非回国本就是迫于形势,出于无奈,后来又掌握朝政,时间虽不长,但却屡遭非难,十分别扭。再加上他办事认真,宁折不弯,反落下一身埋怨。如今得以到秦国来,能够远离是非之地,与师弟李斯聚首,韩非自然兴奋不已,一下车就拉着李斯的手诉叙衷肠。
  “李……李斯兄弟,还……还记得兰陵的学宫么?还记得那年分手的情景么?你说的‘情同手足,永不相违’的话,至今还萦绕耳畔呢!”
  李斯见师兄这么高兴,长途跋涉的辛苦从他脸上一点也看不出来,不禁也受到感染,于是动情地答道:“师兄,我们耳鬓厮磨的往事,同窗共读的生活,常在我脑海中浮现。”
  “兄弟,你……你干得好出色。恩……恩师每每提及你,总是颇为自……自豪。”韩非见李斯身着卿袍,知道李斯比自己想象的混得更好,真诚地为李斯高兴。未了又添一句道:“此次使秦,我……我愿在兄弟麾下,为宣扬恩师学术,贡献绵薄之力。”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