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里的北宋往事》
第11节

作者: 夜狼啸西风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1-21 16:54:18
  在赵老财庄上闲住的日子,鲁达无事常去找金老儿喝喝小酒聊聊天。

  再见金小姐,二人便有些异样的感觉,英雄和美人都是一伙的,当日在渭州城一个是惊弓之鸟,一个是义愤填膺,都没来及品味那些感觉,现在不同了,饱暖思淫欲,金小姐偶尔浮现救命之恩无以回报以向身相许的想法很正常,而鲁达眼里的赵小姐也不再是渭州酒馆里略有二分姿色的可怜小女人,已经美得让鲁达不自在了。
  金老儿在江湖混迹多年,且能觉察不出二人中间的蹊跷,深知再让二人处下去,赵大员外的头上恐怕要再多顶绿帽,赵大员外戴绿帽到不打紧,关键是自己的财神爷恐怕得飞,虽然鲁达对自己父女有恩,金小姐对鲁达虽有情,但这些都当不得饭吃。
  金老儿一狠心,跑到赵家庄报了个假消息,说鲁达身份泄露,很快捕快要来抓人。
  鲁达容不得感叹幸福时光总是流逝得太快,收拾行装准备再次上路。
  年老人傻多金的赵员外却给鲁达指了另一条路,五台山,并送上一份大礼——度牒一张。
  在北宋,和尚可不是说当就当的,得需要由政府发放执业许可证,就是度牒(《水浒》中称为五花度牒,事实上在北宋时期只称之为度牒,五花度牒为南宋时的名称)。

  出家当和尚在北宋是一份相当有身份和前途的职业,一来不用再承担劳役和兵役,二来受法律优待,宋律“僧尼道士女尼,文武官七品以下者,有罪许减赎”,犯了事,一入寺门,官府就大事化小、通常不予追究,三来寺院拥有众多田产,变相的地主,当了和尚基本衣食无忧。除了不能享受正常人的性生活,寺院基本就是天堂的同义词。

  政府也不傻,既然当和尚有这么多好处,那也不能白给发执业许可证,用钱来买吧,度牒公开名码标价,在神宗时期,一张度牒,政府的名码标价是一百三十贯,但因为各地的经济情况不一,各地的价格又各有不一,在四川能卖到三百贯,在广西则能卖到六百五十贯。
  六百五十贯是什么概念,在当时大约能买到六百五十石大米(宋代1市斤是640克。宋代1石合92.5宋斤,六百五十石大米约为今天的76960斤大米)。
  也就是说当时的一张和尚执业证书(度牒),价值三万人民币到十五万人民币不等。
  赵员外送的这份礼确实不轻,鲁达又怎么可能拒绝呢。
  五台山从此多了一名花和尚。鲁达也有了新名字——鲁智深。

  五台山的日子无风无雨,当然也没有酒,更没有女人。
  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鲁智深忍受不了那份孤寂。
  山空,他的心却不空。
  他的脑子也不空,有时会想想在西北的峥嵘岁月和那些兄弟们,有时会想想貌美情深的金小姐。
  于是他的肚子也不空,常常用来装酒,有时也装点狗肉。

  鲁智深成了最惹是生非的花和尚。
  最后,主持智真长老失望了,对鲁智深说这是清修之地,容不下你了,你走吧!
  鲁智深迷茫的对智真长老说天下之大我能去哪里呢?
  智真递给他一封信,说这是你的调动文件。
  鲁达接过信封,他识字不多,但信封上有四个字他还认得。
  ——大相国寺。
  日期:2011-01-23 15:30:08
  1

  作为中国汉传佛教十大名寺之一,大相国寺的历史相当悠久,早在战国时期,这片地就是当时魏国都城大梁城的黄金地段,曾经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的魏公子无忌的私人府砥,西汉时,据说梁孝王曾在此筑台奠天,祈祷自己的亲哥哥刘启早点归天,自己也穿两天龙袍玩玩;北齐时这里正式成为了佛家的地盘,于北齐天保六年建起了寺院,初名为建国寺。

  后来建国寺在战争中毁于战火,在唐初成为歙州司马郑景的住宅,后来一名叫慧云的和尚用募集的钱买下了这个宅园,再建建国寺,太极元年(公元712年)唐睿宗李旦因以相王即位,故赐建国寺“大相国寺”,建国寺由此改为大相国寺。
  在唐朝,大相国寺便声名在外,吴道子、石抱玉、李邕、韩干等书画名家就在大相国寺留下墨宝,这里也成为当时著名的国际佛教文化交流中心,日本僧人空海来中国留学,曾长期居住相国寺,在这里空海专门学习佛法和文字,并在这里突发奇思,参照中国汉字的草体偏旁为日本人创造了叫平假名的日文字母,对日本文字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随着赵氏兄弟在开封建立北宋帝国,大相国寺也迎来了它辉煌的顶点,多次重修扩建,到宋徽宗赵佶时已地五百余亩,绝对是当时的天下第一寺。
  北宋时期的大相国寺,是赵氏王朝的皇家寺院,这里每逢皇帝生日,文武百官都要来此举办道场,给皇帝庆祝生日,除此之外,地处繁荣东京中心的地段还是当时最繁华的商业区,大相国寺除了佛教胜地的身份还演变成一个国际贸易中心,这里每个月就要举行五次万姓贸易集会,和尚也有商业头脑,于是寺中的更设置了很多摊位出租,经济收入自然相当可观。

  鲁智深从五台山文殊院调到东京大相国寺,就相当于从山西五台县台怀镇政府一下调到北京崇文区区政府,鲁达因祸得福了。
  来往国际友僧、皇家王戚、达官贵人、商贾香客,智清禅师没有太多的时间来考虑安置这个五台山师兄推荐来的和尚,大相国寺经费太多多养一个鲁达实在是小菜一碟,至于安排智深和尚做啥倒是个难事,智深禅师想了想说智深你去守那片废园吧!
  地处繁荣的东京,商业中心,怎么可能会有一片废弃的菜园子呢?
  是的,废园,那里确实有一个再无人敢居的废园,很多年以后,人们都记得鲁智深在那里倒拔杨柳,而没有人再想起之前,这里曾经燃起了怎样的一把“火”。
  日期:2011-01-24 09:23:34
  狄青在官拜枢密使后不久,把家搬到了大相国寺旁。

  为什么把家搬到大相国寺这样喧闹的商业繁华地带,《宋史狄青列传》上的官方解释是那两年东京频频发生水灾,狄枢密使家老被水淹(不知道文宰相富总理欧阳大人他们家为什么就没事),最后没有办法,只有迁往大相国寺。
  这一说法经不起考据。大相国寺就在东京城内主要的内河汴水河边,而史载大相国寺在历史上曾经先后两次因水患而被毁(一次在唐朝、一次在明朝),这里绝对不是避水患的好地方。
  狄青避的恐怕不是水祸,更是人祸,当年唐朝天下兵马副元帅郭子仪平安史之乱后,害怕朝廷鱼朝恩等专权宦官的诋毁和中伤,特意把自己的府门终日大开,允许平民自由进出,朝廷便于监视。而大相国寺是商业繁华区车水马龙、三教九流人来人往,住在这儿有什么见光的事遮不住(真有什么见不得人的阴谋谁还搬这里呢?),狄枢密使此举与郭大元帅有异曲同工之处。

  狄枢密使不知道北宋帝国的文人们,比唐朝不是男人的太监们有才多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