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为证——孙氏的崛起与东吴的建国:这是一段青春激昂的三国史!》
第10节

作者: 含笑看吴钩2015
收藏本书TXT下载

  九江本来就是孙家打下的,理应由我执掌!现在却给了陈纪,这算个什么事儿?
  孙策心里是这样想的,不过表面上却不敢多说什么,毕竟还得靠人家养活呢,况且前段时间刚把人家的面子给折了。
  也罢也罢,就先忍上这一回,机会总是有的!
  毕竟身处乱世,最不缺的就是机遇,只要有魄力,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不愁混不出个名堂。
  接下来的局势,倒也不出孙策所料,很快他就迎来了一个新的机会——攻打庐江。
  日期:2015-04-12 08:30:39
  原来,曾被曹操一顿海扁的袁术,在九江稍微恢复了一些元气之后,就好了伤疤忘了疼,又开始变得不安分起来。
  此番被袁术盯上的,是东北方向的徐州。
  这时侯的徐州刚刚换了主人——由于陶谦病死,客居小沛的刘备依照其遗言,继承了徐州牧的职位。
  其实对于自己有多少斤两,刘备还是比较清醒的,而且事先就有所预感——若是他公然接任州牧,毗邻的袁术会做出怎样的反映,所以他一开始并不敢出任这一州之主,而是谦虚地对糜竺、陈登等本地土著人士说:
  “袁术近在寿春,他家四世出了五位公卿,可谓众望所归,诸君可以请他前来入主徐州,这样难道不好吗?”
  陈登等人听后马上明白过来,刘备不是不想坐这把交椅,而是担心自身实力弱小,害怕遭到周边势力的攻打,所以才顾虑重重。于是安慰道:
  “袁术是个什么人?既骄横又霸道,绝非能够治理乱世的英主,如果刘使君担心他会对徐州不利,我等愿为您集合十万马步兵,到时候进可以匡扶天子,拯救百姓,成就像五霸那样的伟业,退可以割据一方,保境安民,从此青史留名。即使您不肯听取这番意见,我等也绝不敢按你的话把徐州交给袁术。”
  当时同在徐州的北海国相孔融也劝道:“袁术?他算个什么东西!哪是个忧国忧民之人?要说他家出的那五位公卿,早就成了墓中枯骨,根本不足挂齿。今天这事儿,是出自百姓的意愿,希望把徐州托付给有能力的人管理,正所谓:天与不取,悔不可追呀!”
  日期:2015-04-12 10:45:00

  为了进一步消除刘备的顾虑,陈登等人又遣使求见冀州的袁绍,陈述徐州因陶谦病故,黎民无主,恐袁术乘隙来犯,因而才公推刘备为新主,使百姓可以有所依归,目的就是希望得到袁绍的认同。
  对此,袁绍的答复是——“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
  要说黄河流域,最强大的割据军阀非袁绍莫属,获得他的明确支持后,刘备总算安下心来,同意继任徐州牧。
  而刘备的上位,果然如其最初所料,激怒了邻居袁术。
  对于靠制作和贩卖各种原生态生活用品起家的刘备,袁术是极其鄙视的,这一点他从来未加掩饰,譬如在给吕布的一封信中,他就曾明言:

  “术生年以来,不闻天下有刘备。”
  加之陶谦死后,刘备一下子接管了偌大一份产业,昔日占道摆摊的小商贩摇身一变,成了某上市公司的CEO,还得到了本家对头袁绍的支持,这就更令袁术妒火中烧,心态严重失衡了。
  于是,袁术不顾一切地挑起战端,起兵奔徐州而去。
  日期:2015-04-12 13:51:54
  既然要打仗,那当然需要有粮,而由于袁术平日里的穷奢极欲,导致手下的部队普遍吃不饱肚子(只能靠下河捕鱼捞蚌充饥),为此,他不得不找到庐江太守陆康,向后者提出借三万斛粮食作军需之用的要求,可数量如此之多的粮食,陆康一时半会根本无法凑齐,再说就算有也不想借(有借无还),所以陆康态度明确地作了回答——
  一粒也没有,TMD,摆啥谱啊?你以为你是谁!

  我是谁?我可是系出名门,海内皆知的袁氏嫡长子!
  袁术又一次怒了,他恨陆康居然敢不把他放在眼里,心中顿时起了攻打庐江的念头,但由于徐州才是主战场,自己实在分身乏术,做不到两线出击,思前想后只好叫来孙策。
  袁术知道孙策对陆康也有气,初出茅庐那会儿,孙策曾满怀希望地前往庐江寻求帮助,结果吃了一顿闭门羹。从那时起,两人的梁子算是结上了。
  当然,光凭这个理由还不足以让孙策甘心为己卖命,除了利用两人的矛盾作文章,袁术又一次对孙策大行忽悠之能事。
  “伯符呀!当初真后悔没有让你去做九江太守,你知道吗?陈纪简直就是个废材,不过没办法,毕竟你太年轻了,提拔得过快恐怕别人会不服,再说你的军功也不够呀,这样吧,九江那一页就此翻过,如果你能搞定了陆康,庐江太守的位置就是你的了!”
  当真?
  孙策有些心动,但又不敢全信——刚被耍过一回。
  日期:2015-04-12 19:52:27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袁术继续发挥自己的表演天赋,他很是真诚的看着孙策的眼睛,信誓旦旦地说。“不过,我的主力都集中在徐州和刘备打仗,你可以调动的兵力只有那数千孙氏旧部,如何?”

  “行!有他们便足够了,攻打庐江一事就交给我吧!”
  孙策内心顿时激动不已,因为对于那批“自己人”的战力,他还是很有信心的,而且庐江也是一处不错的地方,若能取该郡为基,与吴景的丹杨连为一体,则既可东入吴、会,经略江东;又能西出江夏,染指荆襄,或进或退,皆游刃有余。
  机不可失,时不我待。
  庐江,我来啦!

  日期:2015-04-12 19:56:44
  【又一次被忽悠了】
  兴平元年(即公元194年),弱冠之龄的孙策第一次独自率军出征。
  为了这一天,他早已等待了许久,因为从孩提时开始,成为主帅,带兵作战就是他的一大梦想,每每看到父亲出征的情景,总令他兴奋不已。
  那是一个多么光荣的时刻啊!
  旌旗飘舞,戎甲铁马,神采飞扬,千万人都将服从于自己的号令,在孙家的大旗下勇往直前,摧城掠地。
  这无疑是一种美妙到了极致的感觉,它源于军人血液中那份对战斗的渴望和对事业的荣耀感。

  成功!我一定要成功!
  要让世人刮目相看!
  以往为袁术办事,孙策很难说得上有多么尽心尽力,可这一次不同,攻打庐江,他是全力以赴的。
  原因不言而喻,要么就举个例子说明吧。
  我国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时,在分配方面实行平均主义,这种制度严重地制约了人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反正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本来生机盎然的经济,因此而失去了活力,进入八十年代后,中央总结经验,决定打破“大锅饭”模式,逐步推行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原则,于是国民经济在一派有声有色的改革开放进程中重获新生。
  说到底,还是一个积极性的问题。
  孙策的积极性无疑被充分地激发了出来,不过接下来的事情,却并不如他想象的那么简单。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