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为证——孙氏的崛起与东吴的建国:这是一段青春激昂的三国史!》
第41节

作者: 含笑看吴钩2015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5-10 09:48:02
  【袁术之死】
  袁术死了?
  是的,死了。
  怎么死的?
  气死的。
  怎么会气死呢?

  不知道,这可就得问他自己了。
  其实,袁术的命运很悲催,准确些讲,是他贵为九五之尊后的命运很悲催!
  原本以为通过称帝能风光一把,改改运程,却不料从此衰事连连。
  先是谋划着通过结连吕布,使徐、扬合纵,共图大事,怎奈被陈珪从中作梗,施计破坏,加之吕布又被曹操一个左将军的官职所收买,竟然掉过枪头对自己一阵胖揍,被打得是鼻青脸肿,这还不算完,接着换上曹操亲自出马修理,又是挨了一顿海扁,这回就不单是鼻青脸肿那么简单了,而是被爆得头破血流,体无完肤。
  在外屡遭欺辱也就罢了,连内部也不安宁。因为此时的他,已完全被底下的将领和民众彻底抛弃,而原因多是由于他的残暴与不仁。
  平心而论,其实袁术曾经很富有,要钱有钱,要粮有粮,然而钱粮的来源,却是通过向百姓强征暴敛搜刮得来的。
  比如南阳,这个有着数百万人口的大郡,因过去一直受到国家各项优惠政策的倾斜与扶持(天子的老家),当地百姓一直比较富裕,可袁术到来后,“不修法度,以抄掠为资,奢资无厌,百姓患之”,如此一折腾,楞是把富饶的南阳变成了一处哀鸿遍野,饿殍满地的“人间地狱”。

  日期:2015-05-10 12:42:10
  再者,和曹操占领一块地方后,就马上抑制豪强,推行法制,发展生产,实行屯田,督促开荒,提倡节俭等做法截然不同,袁术治理地方的手段完全就是流寇的做法,到一处刮一处,刮干净了再换另一处,却从未考虑过要建立根基,更不会去搞什么建设,感觉他压根就没把属地内的民众当人看,只知道一味地追求骄奢荒淫的生活。
  如称帝后,他的数百后宫人人身着绫罗绸缎,山珍海味堆积如山,但士兵却食不果腹,许多人饿得只能跑到淮河里捞蚌贝充饥,部下尚且如此,普通的百姓就更没法活了,淮南到处可见因饥荒而争食人肉的惨状。
  终于,紧步南阳的后尘,淮南也被掏空了。于是袁术又开始考虑搬家,他想把皇宫转移到一个自己没到过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新一轮的搜刮。
  然而天地之大,又能去哪儿呢?

  西南面的荆楚?
  危险!刘表早就摆好了阵势,此人如今可是手握十万军队的地方实力派,仲家手里的那点军队不及人家的三分之一。
  拼不过呀!
  东南面的吴会?
  更危险!孙策早已不是昔日帐下那个低声下气的黄毛小儿了,江东之地尽为其有,且文臣武将个个了得。
  惹不起呀!
  正北面的徐州?
  最危险!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整个黄河南岸都是他的地盘,连勇冠三军的吕布都死于其手,仲家怎奈何?

  碰不得呀!
  不但拼不过,惹不起,碰不得,还要夙夜担忧这些牛人主动找上门来,特别是离自己最近的孙策,那小子生猛得很,既野心勃勃,又能征善战,他惦记仲家的地盘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日期:2015-05-11 11:15:59
  要知道,这时侯的曹操已和袁绍闹得剑拔弩张,两军随时可能进入战争状态,二袁合并,则实力更盛,这当然是曹操不愿意看到的,况且放袁术这个伪帝过境而不击,在献帝那儿也说不过去。
  于是,徐州便成了袁术无法逾越的一道鸿沟——
  建安四年六月,尚未进入徐州境内的袁术,便获悉曹操已从许都派出刘备、朱灵等将,率军前往徐州布防,列好了阵势要对自己截而歼之。
  被预先挡住去路,袁术知道北漂是没希望了,只好又灰溜溜地返回淮南,途中他曾想投奔自己昔日的老部下,而今在灊山(今安徽潜山)一带落草为寇的雷薄和陈兰,却遭到二人的严辞拒绝。
  连旧部也不愿接待,落魄到如此田地,这位自号仲家的皇帝可谓是日薄西山,众叛亲离,其凄凉程度可想而知。
  然而,更惨的事情还在后头。
  当袁术带着队伍走到了离寿春仅八十里的江亭,然后驻扎下来准备作短暂休整时,他的御厨忽然进来报告称:

  “陛下,我们断粮了,怎么办?”
  “你们没饭吃与我何干?快去取些蜂蜜来,仲家要服用。”
  袁术的这个要求,我是非常能够理解的,毕竟人家可是名门袁氏之嫡长子啊!对了,还得加上一个九五之尊的身份,再说六月的天气,相信已经热得要命,吃点蜂蜜降降温,去去火,既清热又解暑,你们这些做牛马的臣子怎么就不能理解呢?
  可惜,那个御厨偏偏就是不理解,他心里先是一阵嘀咕:现在都什么状况了?还提如此过分的要求!于是当场扭头就走,离开时撂下了一句话:

  “止有血水,安有蜜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