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男友一辈子忘不掉,和现在的老公比更是忘不掉》
第31节

作者: 情之坎
收藏本书TXT下载
  D先生一家经常去的那个教堂离我在美期间的访问单位Y大学非常近,只相隔一个马路。不过我这个爱迷路的人,刚开始去根本分不清方向,所以D先生一家开着车先去我的公寓接上我,又一起去了W教堂。
  W教堂从外观看,很平常,似乎就是不起眼的砖房。但进入之后,我才发现里边既有休息区,卫生间,也有必须的一些简单设备如沙发啊小茶几以及衣帽架等,而且后来去的多了发现教堂有两个门。最大的区域属于教事活动区(我自己给起的名字),空间很大。其中中间有一块高一点的圆形的高台,是牧师宣读圣经以及教徒们在最后教事活动快结束排着队喝圣水时的活动区。教事活动区两边有很多排椅子供教徒们听圣经时就坐。

  我第一次去W教堂的感觉,是这个教堂的顶层非常高,和我在C市见到的教堂明显不同,空间感很好很宏伟。教堂里非常干净,四周的墙壁上悬挂有耶稣订在十字架上的像,以及彩绘的和基督教有关的图形。因为我不属于宗教人士,是出于尊重D先生的信仰才应邀来参加他们的教务活动,因此对相关的东西并不真正感兴趣。
  记得弥撒开始时,牧师先开始朗读一段圣经。之后是唱诗班的人在钢琴声的伴奏下唱些优美动听的基督教歌曲,(后来我去的多了发现有些歌的旋律我很熟悉,但我始终没有花心思把那首歌完整的学会。)然后教友们向身边的人传达祝福,最后是教徒们去中间台子那里牧师身边喝圣水和几片薄拨的比薯片厚一点颜色有点相似但透明些的东西(我不是基督教徒,只坐在那里等他们喝完圣水走回来)。最后是捐赠。捐赠的钱数没有规定,自愿。

  不得不说,虽然我信仰基督教,但我从不反感基督教。我姑姑信仰基督教,记得绪曾经也提到他母亲信仰基督教。在美期间,我多次受D先生邀请与他全家在周末和一些节日(圣诞节等)里去教堂参加教会的活动。我尊重D先生和他一家的信仰,来源于D先生非常豁达的人品以及他在家庭里所扮演的模范丈夫角色。
日期:2011-10-28 17:24:36

  (67)异国之旅之D先生
  D先生已经有50来岁了,在Z大学是终身教授。D先生是纯正的美国白人,长了一脸的络腮胡,以至于见到对他的五官没有很深的印象,只有那一脸络腮胡像小山一样爬满他的下半个脸。

  D先生现在的家庭是再婚家庭,据说当年是D先生的前妻因为对D先生全力以赴对待工作忽略了她而愤怒不已,终于导致离婚,D先生与前妻育有4个孩子,基本都已成人并结婚。
  D先生与妻子L的相遇是在教堂,他们都是基督教教教徒。D先生与其妻子现育有3个半大的孩子。D先生的家庭模式,是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内,而且双方配合的非常好。D教授在美国一年的工资足以支撑全家的衣食住行及保险等开销,一日三餐由其妻准备,孩子的学习,初中之前的教育全部由L以home school的方式来完成,这种教育方式在Z市以至美国也是被官方承认的。家务问题,也是L承担,不过很多家务可以用电器做(洗碗机和吸尘器等子国外很常见),她同时也会发动几个孩子帮忙,否则L既要买菜做饭还要做家务教几个孩子课程,日程也很紧。

  D先生与L的家庭,因为双方之前都经历过伤痛,因此用力经营的很传统也非常温馨,家庭氛围非常好。记得在感恩节,D先生邀请一个教研室的同事们去他家里聚餐,大家都带来了自己的拿手菜,其中L做的是感恩节的传统菜-一只很大的烤火鸡。当晚餐结束后,我们向D先生道谢,D先生用非常郑重的语气回答到:“请向我的妻子道谢,因为不是我做的饭。”
  每每回想起D先生那晚郑重的语气,我都会很感动。在一个家庭里,一个教授丈夫对妻子的劳动能充分的尊重,和没有1美分收入的妻子平起平坐,这样的家庭岂能不和谐。
  在工作日,D先生早晨上班后忙到12点左右,然后他的家人会来和他一起去教堂做个简单的拜会仪式,如果时间允许D先生会和家人一起回家吃饭,如果时间不允许,他会拿着家人带来的午餐和我们在走廊拐角里的圆桌旁各自吃饭,吃完之后再和大家一起读圣经。
  美国没有午休,吃完饭大家就各自去工作了。直到下午5点下班。
  D先生和他的妻子相互之间非常尊重,凡是家务或者邀请客人吃饭,D先生都会和其妻子商量好。孩子在外边学习健美操的接送问题,有变动的话,他们也会不厌其烦地多次协商。D先生和家人说话的语气,从来都很温柔(当然和我们这些工作伙伴说话也不粗鲁,但更多的是正式。)他们之间那些亲昵的举动,比如离开时的快速亲吻或者碰碰脸颊等,都非常自然不做作不过分。
  每当看到D先生和他的孩子们,我就会想到殴进宗和嘉义。殴进宗如果有D先生一半的耐心和对我的尊重,我们的过去,也不会是那样的充满不和谐。
日期:2011-10-28 17:35:46

  (68)异国之旅之牵挂
  来到异国的每一天我都在想念欧嘉义,不可避免地,我也思念殴进宗,虽然,他在我眼里已经有些不堪。
  婆婆在家中照顾他们父子两个,我很放心。但是Z和C市的时差大概有12小时,这样的话联系就非常不便。刚开始我很不适应,想念欧嘉义时就打国际长途,想听听欧嘉义稚嫩的叫“妈妈”的嗓音,想和他说几句话。但是经常性地会遇到欧嘉义不在的情况,后来我们就约好C市周末的早晨,我和孩子连上视频见见面。

  刚开始殴进宗也对带着欧嘉义视频很积极,但时间稍长就不怎么上心了。而孩子也不懂那么多,有时爸爸想不起来或者他们睡懒觉太晚起床,就错过了。通常,分隔两地的人,在异乡的会比在本地的体会更多的思乡苦,而我就在这样的思乡中煎熬着等待回国。
  我就这样体会着独自异乡身是客的孤独,直到有一天一场突发事件发生,一切都不可逆转。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