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险夺宝之宋徽宗暗语》
第24节

作者: 雷立刚
收藏本书TXT下载

  张择端完成这幅歌颂太平盛世的历史长卷后,首先将它呈献给了宋徽宗。宋徽宗因此成为此画的第一位收藏者。作为中国历史上书画大家的宋徽宗酷爱此画,用他著名的“瘦金体”书法亲笔在图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并钤上了双龙小印。 
  由于特别喜欢《清明上河图》,加之宋徽宗自己本身就是大画家,于是,他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临摹《清明上河图》的人。于是也就有了这一幅徽宗亲摹本。
  清明上河图
  日期:2012-10-09 20:36:04

  26
  命运坎坷的溥仪
  宋徽宗临摹完《清明上河图》后不久发生了靖康之变,,金人攻占了汴京,《清明上河图》的真迹及徽宗亲摹本,和其他许多宫廷珍宝一起,被卷入金人地区。
  从此,这两幅珍品画卷,一直遭遇离奇,波折横生,问世以后的800多年里,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演绎出许多传奇。
  明嘉靖三年,《清明上河图》徽宗亲摹本转到陆完的手里,陆完是那时的一个大官,历任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名重一时。可是,奇怪的是,陆完得到《清明上河图》徽宗亲摹本不久,便染病而死,他的夫人将《清明上河图》徽宗亲摹本缝入枕中,不离身半步,视如身家性命,连亲生儿子也不得一见。
  陆夫人有一娘家外甥王庆,言辞乖巧,非常会讨夫人欢心。王庆擅长绘画,更喜欢名人书画,便挖空心思向夫人央求借看《清明上河图》徽宗亲摹本。反复恳请后,夫人勉强同意,但不许他带笔砚,只许他在夫人阁楼上欣赏,而且不许传给别人知道。王庆欣然从命,往来两三个月,看了十余次以后,竟临摹出一幅有几分像的画来。
  当时专横跋扈的大奸臣严嵩正四处搜寻《清明上河图》徽宗亲摹本,都御史王忬得知后,便花800两纹银从王庆手中购得赝品,献给严嵩。
  严嵩府上有一装裱匠汤臣,认出画是假货,便以此要挟王忬,让他出40两银子贿赂自己,但王忬不予理会。汤臣恼羞成怒,在严嵩设宴欢庆时,将图上旧色用水冲掉,从而证明是赝品,使严嵩在众人面前大为窘迫,迁怒于王忬,后来寻机将王忬害死,临摹此画的王庆也因此受到牵连,被抓去饿死狱中。
  实际上,陆夫人不久也死去了,陆家衰落,急等钱用,便将《清明上河图》徽宗亲摹本卖至昆山顾鼎臣家,后被严嵩父子强行索去。隆庆时,严嵩父子被御史邹应龙弹劾,终于官场失势,严世蕃被斩,严府被抄,《清明上河图》徽宗亲摹本被收入明朝皇宫。
  其实在那时,就流传一个谣言,说宋徽宗在临摹《清明上河图》时,故意对原画稍微做了改动。宋徽宗是信道的,请来道士和西域胡人,在他临摹《清明上河图》时做法,施加了一个凶险的秘咒暗语,凡想要私占那幅徽宗临摹图的,都将遭受血光之灾。所以从陆完到严世蕃,得了那画,都家族衰亡。
  “既然如此,大家为什么还要去争抢那幅画呢?”我忍不住问。
  “据说因为画里的秘密,指向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宝藏,比古往今来所有传说中的宝藏,都更大,大到足以改变这个世界。”马大哥回答。
  接着,他继续说了下去:

  清朝时,几经碾转,最后《清明上河图》的真迹和徽宗亲摹本,都收入清宫,1911年以后,这两幅画卷连同其他珍贵书画一起,被清末代皇帝溥仪盗出宫外,存在天津租界内的张园。
  1932年3月,溥仪在侵华日军的操纵下,带着他的家眷和大量珍宝、字画,从天津迁往长春,就任伪满洲国皇帝。于是,《清明上河图》的真迹和徽宗亲摹本,又陪伴着溥仪,在长春伪皇宫的“辑熙楼”,度过了长达13年的时光。
  “辑熙”的名字是溥仪自己起的,“辑熙”二字出自于《诗经?大雅?文王》:“穆穆文王,于辑熙敬止。”溥仪认为,“辑熙”的“熙”字,与康熙皇帝的“熙”字相同,溥仪非常崇拜康熙皇帝的才华和治国方略,因此,“辑熙”二字的含义不言而喻,溥仪是想秉承先祖康熙皇帝之志恢复满清大业。
  为此,人们不难揣测出溥仪如此喜爱《清明上河图》的原因——历代皇宫贵族争相收藏《清明上河图》的目的,无不是被《清明上河图》那梦幻般的繁华祥瑞之气所迷醉!而极少数知道某个秘密的人,甚至把徽宗亲摹本看得比张择端原本更为重要,这,包括溥仪。他似乎一直渴望着靠徽宗亲摹本重现祖上康熙皇帝的蓝图。
  1945年,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山田乙三,通知溥仪迁都通化,溥仪心中明白,所谓的迁都实际上是逃亡,溥仪请山田乙三宽限3天的时间打理行装。实际上,溥仪最放心不下的,是那些从北京故宫带出来的珍宝、字画。
  13年来,《清明上河图》真迹和徽宗亲摹本,以及大量的珍宝、字画,一直封存在长春伪皇宫的“辑熙楼”里,只有溥仪和少数贴身随从,知道“辑熙楼”里面有些什么。
  溥仪和贴身随从匆匆忙忙进入这座神秘的“小白楼”,他从大量的珍宝、字画当中精选了一些珍品逃往通化,剩下的珍宝、字画被一些侍卫哄抢。实际上,当时“辑熙楼”里其实收藏着四个不同版本的《清明上河图》,但溥仪只带走了真迹和徽宗亲摹本。
  溥仪匆匆逃往通化长白山脚下的小山村——大栗子沟。但在大栗子沟仅仅住了3天,之后又赶往沈阳,准备从沈阳逃往日本。

  在大栗子沟,溥仪又不得不从已经筛选过的珍宝、字画中再一次进行甄选,只挑了更少量的珍宝字画逃往沈阳,其中依然包括《清明上河图》徽宗亲摹本,而将《清明上河图》真迹等大部分珍宝,留在了大栗子沟,有的被随从和当地人瓜分,有的被解放军收缴。
  在这一次的筛选中,显示出一个不寻常的信息,那就是,在溥仪的心里,《清明上河图》徽宗亲摹本,明显比真迹更重要,所以他才会最终只带着徽宗亲摹本逃亡。
  1945年8月19日,溥仪在沈阳机场乘飞机准备逃往日本,飞机起飞后被苏联红军迫降,溥仪和他的随从人员,以及随身携带的《清明上河图》徽宗亲摹本,被苏联红军截获,遣往苏联赤塔,后转至伯力。
  五年之后,溥仪被遣送回国,但那幅《清明上河图》徽宗亲摹本,却没有跟着回来,而是被高度保密地留在苏联,刻意低调。
  时间过了几十年,人们渐渐几乎都遗忘了那些前尘往事,在各种场合的研究和学术探讨里,宋徽宗临摹本《清明上河图》,逐渐被岁月彻底湮灭,几乎很少人知道有这个版本的存在了。

  与宋徽宗临摹本被刻意忽略掩埋的命运迥然不同的是,溥仪丢弃了的《清明上河图》的真迹,却随着时间推延越来越地位显赫。
  1950年冬天,东北局文化部开始着手整理解放战争后留下的文化遗产,书画鉴定专家杨仁恺先生负责对从各方收缴来的大量字画进行整理鉴定,一天,他正清理一堆从大栗子沟收缴的字画,发现有些书画作品保持完好;有些书画作品则已经破损。当杨仁恺先生打开一卷残破的画卷时,顿时惊呆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