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冕之皇——多尔衮》
第57节

作者: 皇甫风
收藏本书TXT下载
  甚至有小吏勒索大员的事情发生,官是干部编制,吏仅仅是普通的公务员或者说属于企事业编制,当时的说法叫“未入流”,是小到极点的官,比如弼马温这种养马的官。小吏勒索官员本身就好像天方夜谭,还是大员,怎么回事?
  乾隆的宠臣福康安出征得胜还朝,向户部报销军费,户部的书吏开口就要万两白银。福康安怒目圆睁,大声斥责,估计也就是说一些“他妈的,老子在外流血拼命,你小兔崽子在北京城享福,完了我报销点军费,还要问我要银子,反了你的”之类的话。书吏没有光火,也不敢光火,好声好气地说:“大帅误会了,我乃区区小吏,怎么敢向您要银子。可大帅知道,出征时的军费是十分庞杂的,项目多、数额大,可我手下就那么几个人,若是一项、一项结算,恐怕要好几年,皇上要一笔、一笔批示报销,必定会不胜其烦,到时候功劳反成了过错。所以要趁着皇上高兴的劲头把费用一次性结算出来,皇上正在大赏军功,肯定会一次性批准报销,可这就必须要另外雇人,这就得花钱。我是无所谓的,实在是为大帅着想啊!”福康安听完以后非常高兴,很爽快地给了钱。当然,这位书吏想必也不会“多退少补”,小小发了一笔。

  总之,要别人的权力就必须要用金钱赎买,这是规则,鲜有人会违反,因为违反的成本很高,风险也很高。像福康安,若是非要跟书吏怄气的话,说不定就会两败俱伤,多少总会在乾隆的心里留下个疙瘩,何苦呢?这种情况还算好的,大多数情况是把前程和性命都搭进去了。反而腐败的成本低廉很多,风险也很低。我前面说过,像袁崇焕这种有功高震主嫌疑的人,若要归入官制,最好的办法就是腐败,现在再体会一下。当大伙都这么干时,你一个人非要“头上长角”,那就只好自求多福了。所以这又是一套淘汰清官的制度,也就是“劣币驱逐良币”,你变质了,才有机会上去,不变质,那就淘汰出局。

  这些都是办事的官员,也有专门负责监察官员的部门。秦时叫御史大夫,后来叫御史府、御史台,明清叫都察院,反正不管叫什么名字,都是负责纠举官员违法的。大多数御史品级并不高,可地位很高,又是直属于天子的独立部门,名义上不受到其他部门的掣肘,不论是皇亲国戚还是宰相将军都可以弹劾,而且还有特权,至少有三大特权:第一,风闻奏事之权,也就是可以根据道听途说的东西来上奏,不一定要掌握到真凭实据;第二,不必负责,弹劾时不必负责审查核实,弹劾过后也不必害怕“查无实据”,真查不到什么也没你的事;第三,独立操作,既不必在弹劾前通知其他的部门,也不必通知自己的直属长官。而且遇有重大的弹劾,要穿上一种隆重的服饰,如果在上朝的时候,看见哪位御史穿上这种服饰,大伙一定会嘀咕:今天不知道谁要倒霉了。

日期:2012-10-21 08:52:54

  这样总算可以监察到百官了吧?当然不行。我先问你御史们监察的动力在哪里?就算告倒了贪官污吏又如何,拿的还是死工资,自己也就是名声上好听一点,又没有实际的好处,还得过海瑞那样的日子。更何况这些人管得了特殊情况,但管不了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款用车之类的普遍性问题,根本没法较真。崇祯就把这事较真了,崇祯元年,监察官员韩一良上奏言事,大意是:“现在当官的人人都爱钱,因为都是花钱当上官的(当时考上了进士还不能立刻做官,要等到有官员退休后职位出缺,可等的人有一大批,这里面又大有文章了。必须先借钱行贿,然后才能顺利当官,如果不贿赂,即使你考出了进士照样当不了官,可借来行贿的钱要还啊,难道靠那一大包胡椒还吗?),很多官职也都必须用钱买来,官场中不管办点什么事情都要花钱,可这些钱从哪里来的呀?难道是天上掉下来的?全是民脂民膏。就我仅两个月内就推掉贿款500两(不少于今天30万),请皇上杀一儆百,改变官场风气。”

  这份奏折充满了书生之气,或者是闲着没事干,随便讲了些大道理,可崇祯那脾气可是都会当真的,读完以后很高兴会有官员如此耿直,便开了大会,当场让他读了出来,然后让大家发表意见。有人就提出,既然讲了这么多情况,肯定是有所指的,那就报一两个名字出来,崇祯更高兴了,又想到行贿500两的人,让韩一良报几个名字出来,至少把向他行贿的人咬出来。韩大人当场就闷了,这算什么呀?这是官场通病,怎么咬?牵一发而动全身,咬出一个就能得罪一帮,其他的人为了维护“规则”也会搀和进来,到时候自己有没有全尸都难说。还好韩大人有办法——万事不开口,神仙难下手,死活就是不说。崇祯何许人也?性如烈火,不说就滚蛋。撞上崇祯也算韩大人晦气,本来是随口一说,谁知道这年轻人还当真了,不过还好,总算保住一条小命。

  这就是御史们的命运,碰上普遍性问题,根本没法管。最后监察官员最大的作用也就是分一杯羹。
  其实,若是这些官员在应该拿的那部分以外,不再多压榨点什么,那就算是老百姓的福气了。这样算来,若是把我调去古代当个县官,我自认为还是一名不错的官员,首先,应该拿的我绝不客气,应该给的我也绝不含糊,这是为了保住头上的乌纱帽,工作需要。然后就要好好管管手下的胥吏了,既不能不让他们敲诈,毕竟还是要靠他们办事的,换一批人也还会是老样子,没用。但也绝不会允许他们把人家勒索到家破人亡的地步,估计也就是采用上文所说的办法,让富户们定期出点钱,然后给这些胥吏,我自己当然也必须拿应该拿的那部分。富户们尽管出了血,但还不至于完蛋,胥吏们尽管拿的钱少了,比不上把人家一下子榨光来得那么快,可毕竟稳定,每年都会有钱收,不至于吃了上顿没下顿,应该也会比较心甘情愿。其实这样更好,至少把胥吏们还掌握在可控的范围内。平时断案也尽量秉公执法,只要你的权势还不足以撼动我头上的乌纱帽,不论你给我多少钱,一概不收,反正除了我必须拿的那部分,绝不多要一分钱,那至少不会发生像陈定那样的事情。迎来送往各级官员过后,精力还有闲余,资金还有剩下,也会搞一些真正惠民的工程。苛捐杂税能少收尽量少收,可要完成朝廷下达的税收指标,怎么办?不用担心。指标有没有完成谁说了算?户部。只要运筹得法、妙笔生花、疏通关节,再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保管能完成任务,这样既不耽误我升官发财,又不至于过多剥削老百姓。当然,事情不会像我说的这么简单,但这份情感是不变的。比起那些吃人不吐骨头的官员,我就算不错了。你说你要碰上了像我这样的父母官,你是不是应该烧高香了,我敢说起码98%的百姓不希望我离职。剩下的1%是过于理想化而脱离实际,还有1%是打算豪赌一把,把我挤走,然后期盼新来的官员是包青天和海青天这样的人物。不过他们多数是要失望的,因为新来的官员十有八九还不如我呢,做得比我好的,十有八九又会很快被人搞掉。

日期:2012-10-21 08:53:44

  可这样又如何?我还是个贪官,还是要融入这套体系之中,还是盘剥百姓的主体。王朝所有的衙门都改变了其真正的职能,应该保卫百姓的军队变为劫掠的强盗,应该为民请命的官员成了敲诈百姓的主体,应该要将作奸犯科之人绳之以法的捕快成为勒索百姓的污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