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密码—历史上第一次全面解密长白山真相》
第6节

作者: 青斗2015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我的授意下,罗叔当天就在黑市里购买回来了一支半新不旧的左轮手枪,附带几十发子『弹』。足足花去了六十块大洋。
  日期:2015-06-19 11:37:33

  我在奉天讲武堂的表哥那里多少熟悉了部分长短枪械,对左轮手枪并不陌生。此枪也称为轮转手枪,可添装六发子『弹』。我摆弄了几下,还算应手。心中兴奋不已,终于有了一支属于自己的手枪了。一枪在手,不仅可以壮胆,甚至还有可击万物之感。
  “少爷,持这种火器要小心。”罗叔旁边提醒道。
  “没事。我天生应该就是玩枪的。”我笑了一下,“况且进入长白山,是不能少了这东西的。对了罗叔,你那边准备得怎么样了?”
  “明天再购买些野外用的东西,后天我们就可以出发了。以前和老爷至多在山里转个十多天就回来了。这次要做长久打算。”罗叔说道。

  “罗叔,你再回想一下,以前和家父去长白山里的时候,家父那边是否出现过不同寻常的举动,或是说过什么奇怪的话。我怀疑父亲这些年频繁的进出长白山,是另有目的。”我提醒道。
  罗叔皱着眉头想了一会,说道:“虽然老爷每次组织人手进入长白山,都是以放山采药的名义去的。但是一路上他自己并不寻找药材,而是引着我们往深山里去。说那里边会有老参的。这些年,倒也挖到了几棵老参呢。所以,大家也没有人怀疑老爷另有目的的。但是我跟随老爷这么多年,我知道老爷的性子,他的兴趣还真不是在山参上。而是在寻找着什么。而老爷最多去的地方就是棒棰山那边。每次到了那里,都显得很激动。但是转了几圈后,便又失望而归。”

  “父亲失踪的地点在什么地方?”我问道。
  “梯子河,长白山中最深的老林子里。”罗叔说道。

  “梯子河?”我听了,心中不禁一动。
  “对了。我们这次进山,要将上次随父亲一起进山的人手都带上。”我说道。
  “可以。那些人都在通化县那边待命呢。”罗叔说道。
  “唉!我是真担心老爷出了什么事。”罗叔忧虑道。

  “父亲还活着,只是不知道他现在去了哪里。”我肯定地说道。
  罗叔听了,不由一怔。继而露出了喜悦。
  日期:2015-06-19 11:39:40
  第二章 土匪
  这天早上,我和罗叔离开了家。昨晚和母亲说过,要去看一下在通化县的山里收购药材的父亲,母亲同意了。一再叮嘱我,要和父亲早些回来。我突然的回家,并且急着进山去看父亲,母亲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
  在路上,我到邮电所给学校的校务处发了一封请示长假的电报。准不准假随他们了。我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找回父亲,没有父亲,我便会失去一切。
  罗叔的汽车开到了城郊,那里有一处永济堂的存货栈。罗叔的装备也事先放在这里了。并且我们要从这里换上马匹出发,等候在那里的两名伙计,也将陪同我们一起上路。
  初秋的天气,已开始显得凉爽起来。望着那条通向长白山的路,不知道前方会有什么在等待着我。但我必须义无反顾,因为父亲在山里,等着我去寻找。虽然我坚信父亲还活着,心中仍旧充满了焦虑。有些事情必须到了通化县后,见到那些随父亲一起进山的人,才能有更多的了解。而对于罗叔,从他的眼神里,我感觉到他向我隐瞒了一些事情,或是还不到时候对我说出来。不过,我相信罗叔对永济堂,对父亲的忠诚。即使有所隐瞒,也应该是善意的。

  我摸了一下藏在腰中的那支左轮手枪,又自充满了自信。不管前方有什么艰难险阻,一枪在手,也自能令我少些恐惧。后来所发生的事情证明,我及时的让罗叔从黑市上高价购买的这支手枪,是多么的明智之举。至于后来我所率领的长白山探险队伍中,又加入了张作霖的那支全幅武装,配有各式轻重武器的精英卫队,又是另一回事了。

  我们一行人马经伊通,一路走来,傍晚时候到了辉南县朝阳镇。在这里的大车店住了一宿。这里是进入山区的边缘,也可以说是进入长白山区的门户所在。
  民国即立,此地改前清辉南直隶厅为辉南县,县署驻地为辉南镇,尚属当时的奉天省(今辽宁省)东边道。境内有辉发古城一座,自与那刚亡国没几年的大清,有着些重要的渊源。在辽金时期,这里生活着回跋女真部落。明代在扈伦河(今呼兰河)有着海西女真的四大部落,也就是叶赫部、哈达部、乌拉部、辉发部,称为扈伦四部。其中的辉发部于万历年间建国自立,都城便是辉发古城。
  后辉发国被努尔哈赤所灭,余威荡漾,自令其它部落归顺。此一役自是奠定了大清国的国基,也自令努尔哈赤及其子孙有了挥鞭南扫的雄心壮志。后与蒙古合亲时,其子皇太极曾亲自迎亲于辉发古城。此地的重要性又有康熙皇帝东巡时的《行围辉发》一诗为证:
  金戈铁马百战时,戎衣辛苦首开基。
  榻边鼾睡声先定,始布中原一著棋。
  ……
  便是那乾隆也有《辉发古城怀古》等诗赋相随,可见那大清国的开基之战始于这辉南境内,是灭了辉发国开始的。得此基础,才有了清代二百多年的基业。史学家们或不认可,但康熙自家承认着呢。
  辉南县境内有七龙湾,其中黑龙潭,在父亲的那份地图上则做了重点标记。日后发生在黑龙潭那里的一番奇遇,是现在所未能想到的。(注:黑龙潭,就是现今辉南县境内的著名景区三角龙湾所在地。张建老人就是因为我在作品里对黑龙潭的描述,才开始注意上我的。)
  日期:2015-06-20 08:12:32
  晚上在查看父亲手绘的那份地图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份地图虽说是以长白山区为主,却是大致描绘出了整座长白山脉的轮廓,甚至于将整个东北的地域都包括了进去。有的地方还重点标注,如处在辉南县山区中的那处黑龙潭。还有在地图的下端,就有一道浓重的笔墨横在那里,旁边注有“柳条边”字样。却是在三个字的后面连标了三个“?”号,不知何故。
  我和父亲一样,都是喜欢读书的人。书籍可以令人明史、明理、明智。在东北大学的图书馆里,我还是读过不少历史方面的书籍。
  前清政府入关主了天下之后,视长白山为其发祥地。为了保护“龙兴之地”的山川风水和祖宗陵寝,顺治三年(1646年),清政府开始在辽河流域修筑一条东起凤凰城,以开原至山海关的柳条边墙,对边墙以东,也就是后称为“边外”的地方实行封禁。这种所谓的柳条边,就是在划出的实施封禁的边界上挖沟垒土,修筑出了高宽各三尺的土墙,墙上栽有三行柳树,每行树间距为5尺,树与树之间再用两根柳条横连起来,整体上形成一道柳条墙。

  康熙十六年,那个玄烨皇帝又册封了“长白山之神”。而后对兴京旺清门以东,开原威远堡、伊通、舒兰法特东亮子以南,鸭绿江、图们江以北的广袤地域,悉行封禁。严旨不准任何人进入柳条边外樵采、渔猎、垦荒等,违者首犯处绞刑。同时,将柳条边外的土著居民尽迁于燕山脚步下,名之曰:“从龙西行”。“一出汪清门,只见牲口不见人”。自此长白山大部地区荒芜了200余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