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惊梦(《明末那些事儿》之二),历史上最纠结惨烈的“三角虐斗”》
第3节

作者: 赤脚踏沧浪
收藏本书TXT下载
  ▲▲立亲还是立贤?
  北京的朝廷覆灭了,作为留都的南京很自然的成了明朝半壁江山的政治中心。留在南京的官员惶恐,悲哀,但也按捺不住兴奋。闲置多年的弟兄们,时来运转,也许大翻盘的机会到了!
  他们都在考虑下一任皇帝的人选,一场勾心斗角的激烈斗争迅速拉开帷幕。
  拥立新君,不能海选,关键要看血缘,谁跟崇祯帝血统近,谁就有资格当皇帝。最合适的人选当然是崇祯的太子朱慈烺,但不幸的是朱慈烺跟他两个弟弟都在闯贼手上,李自成好像也不会发善心送他们来南京。
  哎!这一支算是指望不上了!于是,其他几位候选人浮出了水面。

  崇祯的爷爷万历皇帝朱翊钧,另外还有直系子孙四位在世:
  福王朱由崧,崇祯帝朱由检的堂兄弟。他的父亲老福王朱常洵,崇祯十四年在洛阳被李自成的农民军做成“福禄宴”吃掉了。福王的封地在河南,但现在朱由崧正避难逃到南京附近的淮安。
  惠王朱常润,崇祯的叔叔,封地在荆州,被张献忠的农民军赶到浙江去了。
  桂王朱常瀛,崇祯的叔叔,封地在湖南衡州,逃难到了广西。
  瑞王朱常浩,崇祯的叔叔,封地在陕西汉中,躲避战乱来到四川重庆,可他再也逃不出去了,因为张献忠的农民军很快占领了四川。崇祯十七年六月,朱常浩被张献忠生擒活捉。

  据说瑞王被杀那天,天空突然响起一个炸雷,吓得刽子手一哆嗦,鬼头刀差点落地。八大王张献忠仰面朝天大声呼喊:“老天爷啊,老天爷,如果你再打一次雷,我就饶了朱常浩的小命。”可等了半晌,老天爷竟再没吭声。
  朱常浩的运气就差了那么一点点。
  通过对以上四位热门候选人的资格审查、投票表决,大众评委给出了结论:福王朱由崧PK成功。理由如下:
  第一,在崇祯帝的几位亲叔叔中,朱由崧的父亲老福王朱常洵居长,符合“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祖制。当年明太祖朱元璋正是遵循这一规则,才将皇位传给了长子朱标(即英年早逝的懿文太子,)的儿子朱允炆(建文帝),而没有传给朱允炆的几位叔叔。
  第二,朱由崧跟朱由检是兄弟,而惠王、桂王都比崇祯高一辈,“兄终弟及”的继统伦序比“侄终叔及”更合适(其实朱由崧比朱由检还年长两岁呢),否则,太庙里先帝崇祯朱由检的牌位不好摆放。
  第三,朱由崧如今就在淮安,距南京近在咫尺,而他的几位叔叔却远在浙江、广西、四川。
  不论按继统伦序,还是地理位置,朱由崧都占有明显优势。看来,坐上那把高高在上的龙椅,朱由崧是最有希望了。

  可是,就在大家认为万事大吉的时候,坐在前排的几位专业评委却都突然摇摇晃晃激动地站了起来,坚决反对。
  大家一瞧,原来是南京兵部右侍郎吕大器、南京詹事府詹事姜曰广、都察院右都御使张慎言等,他们可都是南京各部院举足轻重的“大佬”,人们公认的清正廉明、颇具声望的股肱之臣。另外,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东林党人。
  东林党人给出的理由是:朱由崧——不贤。说句大白话,就是人品不好。具体讲,朱由崧有七大缺陷:“贪婪、**、酗酒、不孝、虐待下人、不读书、干预地方事务”。
  于是,吕大器、张慎言、姜曰广等人推出来一个新人选:潞王朱常淓。

  他们的解释是:桂王、惠王路远难来,万历皇爷不是还有个亲侄子朱常淓在淮安吗?这位贤王面目慈祥,心地善良,兴趣广泛,多才多艺,作为崇祯帝的堂叔,血缘关系也不远哪。
  我们力挺潞王朱常淓!
  放着万历皇帝的亲儿孙不立,却推荐他的侄子,有毛病啊!但吕大器等人的观点却代表了南京朝野相当一部分人的意见。幕后的策划师则是当时的东林党领袖钱谦益。
  被崇祯帝罢官在家闲居的钱老先生虽已年过花甲,但不辞辛苦,最近两次从老家常熟(今江苏常熟市)赶到南京,以“立贤“为名,到处游说,建议迎立潞王朱常淓。正在家中守孝的东林党人雷縯祚(yan zuo)、原礼部主事周镳(biao)也跑出来四处串联,宣传发动。一时间,拥戴潞王的“立贤派”在南京朝野占据了上风。
  其实,据史书记载,潞王“指甲长六七寸,以竹筒护之”,平日以“广求古玩”为嗜好,吃喝玩乐,胆小怕事,与所谓“素有贤名”根本对不上号。
  看来,钱谦益等人对潞王并没有多少了解。他们抬出朱常淓来,目的就是排斥福王朱由崧。可他们为什么这样讨厌朱由崧呢?
  这话说起来可就长了——
  日期:2015-03-26 09:27:53

  【004】
  第一章 大臣们很纠结(3)
  ▲▲水有源,树有本
  朱由崧的奶奶就是万历皇帝朱翊钧最宠爱的郑贵妃,因为皇后无生育,朱翊钧曾答应郑贵妃,只要你生下儿子,就保证立为太子。据说朱翊钧还仰面对着月亮宣过誓,并把誓言写在纸上,郑重其事的交给郑贵妃保存。(“神宗偕贵妃特诣殿行香,要设密誓,因御书一纸,封缄玉盒中,贮贵妃处为信。”)
  虽然西方的莎士比亚老先生说过,不要对着月亮盟誓,因为它是阴晴圆缺、变化不定的;可朱翊钧先生发过誓后,愣是牢牢地记在了心中,几十年都没有忘记。
  有一件事情,朱翊钧想起来就后悔。
  那天他想洗手,让宫女端来一盆水。因为皇帝也是人,有时难免也要洗手。但朱翊钧洗完手后,却没有马上让宫女离开,而是对她那一双白嫩灵巧的小手产生了兴致,拉过来不住的打量、摩挲,最后竟不知不觉将漂亮宫女揽进怀里,“幸”了。
  “幸”过以后,朱翊钧也没当回事,就扔到脑瓜后去了。没想到一枪命中,王宫女竟怀上了龙种,十个月后,生下一个男孩,就是崇祯帝朱由检的父亲,后来的明光宗朱常洛。

  心爱的郑贵妃还没生皇子,王宫女倒先生下了龙种,朱翊钧觉得对不住郑贵妃,因此也捎带着不待见朱常洛这孩子。
  为了弥补自己的疏忽,从此以后,朱翊钧几乎天天在郑贵妃宫里留宿。郑妃的肚子也算争气,四年后,终于为皇上也生下一个儿子,这就是朱由崧的父亲朱常洵。
  按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规则,皇长子朱常洛应该立为太子。朝中的大臣们多次提出来,但朱翊钧就是不答应。因为他想把皇位留给受宠的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
  废长立幼,历来为大臣所忌。固执的大臣们前仆后继,不怕降职,不怕离婚,不怕坐牢,不怕充军,甚至不怕杀头,坚持要求皇上把皇长子朱常洛立为太子,这就是万历年间闹腾了十五年之久的“争国本“事件。
  指定皇位继承人,在封建君臣看来是头等大事,是国家维稳的重要举措,因此称做“国本”。 即使贵为皇帝,也不能随意破坏规矩。其实大臣们对朱常洛也没什么特别印象,他们之所以孤注一掷的“争国本”,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坚持原则。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