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惊梦(《明末那些事儿》之二),历史上最纠结惨烈的“三角虐斗”》
第19节

作者: 赤脚踏沧浪
收藏本书TXT下载
  张太监痛苦地摇摇头说:“痛坏我了,真不知把一双脚往哪里放啊。”李沾出门后,失踪了大半天,原来他躲在家里把一件绣有花纹的褥子裁开,亲手缝成弯月状,颠颠地跑来暖暖地套在张太监的脚上。
  最近几天,李沾对吏部尚书张慎言看不顺眼。南京弘光政权刚建立,百废俱兴,吏部人才奇缺,其中负责举荐选拔官员的“文选司”,满打满算只有四个人。于是张慎言推荐家居金坛的王重进“文选司”,因为王重在北京任职时就是一名不错的人事干部,金坛(今江苏省金坛市)距离南京又近,可以很快到任。
  可李沾坚决反对,因为他怀疑自己以前升迁缓慢,可能与当初任吏部主事(官名)的王重有关。李沾愤愤不平地对张尚书说:“我初次去拜见这个人时,他收过我四十两礼金。”古人第一次拜望尊长,一般都要拿点见面礼。
  张部长瞅瞅李沾,没好气地说:“我从政三十多年,来往的礼金都不超过十二两,你干嘛拿四十两重金去做见面礼呢?我老了,没有有经验的人事干部协助我不成,王重是不是廉洁,我心里有数,你不用说了。”

  就这样,李沾恨透了张慎言,但张慎言德高位尊,为人刚直,李沾轻易不敢招惹,就把一肚子邪火时不时地向吏部二把手吕大器身上发泄。
  日期:2015-04-12 15:41:35
  【034】
  第五章 大闹武英殿(3)
  ▲ ▲ 廷 辱
  南京的“清流派”和“浊流派”各自检阅了自己的阵容后,都虎视眈眈地盯着对方。他们争斗的目标很简单,都是想把自己一班人尽可能多地安插进各级政府职能部门里去。不同的是,“清流派”人士大多为官清正,他们所看重的也多是一些忠义正直之人。
  有关人事和组织工作的大权掌握在“清流派”吏部尚书张慎言及其副手吕大器手里,他们从容不迫地将许多素有名望的“正人君子”不断推上重要领导岗位。一时间,名高德劭的才智之士纷纷出山,效力朝廷,让人们感觉国家中兴似乎真的有了希望。
  “浊流派”官员眼睁睁看着一个个他们不喜欢的人进入朝廷,占据要职,气得肚皮鼓鼓的,却无计可施。他们只能等待,并努力寻找突破口,以便发动反击。
  很快,他们找到了这个突破口——起废。
  所谓“起废”,就是重新起用被贬黜的官员,以解决当前人才匮乏的问题。
  早在史可法督师扬州前,张慎言举荐赋闲在家的前大学士吴牲、前吏部尚书郑三俊时,刘孔昭提出可否起用阮大铖,被史可法毫不客气地回绝了:“阮大铖投身魏忠贤,属先帝钦定逆案,不得多言!”

  现在史可法离开南京,刘孔昭无所忌惮了,五月二十二日,他再次提议起用好朋友阮大铖。坚持原则的张慎言当然不同意,明确告诉刘孔昭等人:“五月三日颁布的监国诏书里有一句话‘逆案不得轻议’,难道你们都视而不见吗?”
  碰了一鼻子灰的操江提督、诚意伯刘孔昭知道不搬掉张慎言这块绊脚石,好朋友阮大铖就永无出头之日。他晚上在家里张罗了一桌丰盛的酒菜,邀请灵璧侯汤国祚、忻城伯赵之龙等勋贵前来商议对策,计划赶走吏部尚书张慎言。
  第二天早朝,群臣拜见弘光帝议事后,太监宣布散朝,但声音还没落地,突然有人窜出朝班大吼一声:“大家不要动!”众官吓了一跳,只见刘孔昭几步冲到吏部尚书张慎言跟前,指着张慎言的鼻子破口大骂:
  “你今日讲推荐,明天说升官,专选文臣,排斥武将,借职权之便结党营私,真是个大大的奸臣啊!”
  灵璧侯汤国祚、忻城伯赵之龙等勋臣也在后面叽叽喳喳,不停叫嚷:“奸臣!奸臣!”喧闹声响彻整个大殿。
  日期:2015-04-13 10:42:53
  【035】
  第五章 大闹武英殿(4)
  第二天早朝,群臣拜见弘光帝议事后,太监宣布散朝,但声音还没落地,突然有人窜出朝班大吼一声:“都不要动!”众官吓了一跳,只见刘孔昭几步窜到吏部尚书张慎言跟前,指着张慎言的鼻子破口大骂:
  “你今日讲推荐,明天说升官,专选文臣,排斥武将,借职权之便结党营私,真是个大大的奸臣啊!”

  灵璧侯汤国祚、忻城伯赵之龙等勋臣也在后面叽叽喳喳,不停叫嚷:“奸臣!奸臣!”喧闹声响彻整个大殿。
  张慎言乃五世老臣,侍奉过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弘光五任皇帝,到明年就七十岁了,满头白发,银髯飘拂,他纹丝不动地站在朝堂上,紧闭双唇,一言不发,冷冷地瞧着这伙蛮横霸道的家伙。
  给事中罗万象首先看不下去了,厉声喝道:“慎言一生清白,安得指为奸邪?”
  御史王孙蕃也说:“举荐人才,是吏部的职责,为什么在朝堂之上辱骂德高望重的老臣!”
  见群臣纷纷指责他,刘孔昭脸上青筋突起,狂躁不安,突然从袖子里掏出一把小刀,大喊一声:“今日必杀此老奸!”明晃晃地举着就向张慎言刺去。

  张慎言见势不好,踉跄地在群臣之间辗转躲闪,众大臣都大惊失色,朝堂上乱作一团。
  最后还是司礼太监韩赞周实在忍不住了,在殿角尖音大喝一声:“住手!自古无此朝规,简直是目无天子!”
  刘孔昭一怔,这才收起刀子,左右观望后,索性伏在地上痛哭起来。他边哭边诉说,好像受了极大的委屈似的:
  “老贼张慎言举荐的吴牲、郑三俊,都是渎职误国、十恶不赦的罪人。当初迎立皇上时老贼就千推万阻,怀有二心,现在又欺上瞒下,滥用职权,请求陛下收回召见吴牲的谕旨,严惩张慎言。”
  从小养尊处优的弘光帝哪曾见过这等阵势,早吓得傻眼了,不知如何是好,他瞅瞅这个,瞧瞧那个,两手一摊十分无奈地说:“众位爱卿要和衷共济啊!有事多协调,勤商量,不要这样偏激才好。”说完叹口气慢慢踱进后宫去了。
  张慎言老头儿踉踉跄跄,不知道怎样回的家,他浑身哆嗦着给皇上上书,要求辞官还乡。
  刘孔昭也没闲着,他把太常寺少卿李沾找来,让他专门写了一篇《勋臣愤激有因疏》,说刘孔昭这些勋臣大闹朝堂事出有因、情有可原,因为他们拥戴皇上有功,却受到了不公正待遇。李沾的奏章重翻当初“迎立”的旧账,为刘孔昭等人歌功颂德,大肆攻击吕大器和张慎言等清流人士。
  朱由崧拿着张慎言和李沾的两份奏章还没看完,罗万象、高弘图、姜曰广的奏章又到了。
  给事中罗万象说得最明白:皇上登基后,首先荣获封爵的是江北四镇,怎么能说张慎言排斥武臣,专用文臣呢?先帝崇祯对武臣倒很宽容,可武臣尽忠于先帝的又有几人?大明祖制就是票拟权归内阁,监察权归言官,从来没听说委任勋臣负责纠察弹劾。如果勋臣有了纠察弹劾的权力,那文臣们还有活路吗?

  首辅高弘图的意见是:文武官员各有职掌,不得相犯。即便同为文官,六部中各部之间也不能相互干涉。吏部的职掌就是用人,张慎言推举吴牲、郑三俊完全是在履行本职工作。唐肃宗时勋臣恃宠跋扈无礼于朝堂,多亏监察御史李勉铁面无私,弹劾重治,群臣才知道了朝廷的威严;汉朝初创时不辨尊卑,多无章法,是博士叔孙通制定出朝仪典制,使臣民有所遵依,才显示出了帝王的尊贵。我如今忝居辅臣之列,坐视庄严的朝堂之上,如同纷争不休的闹市却束手无策,真是万分惭愧,请皇上罢免我的官职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